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勢至菩薩的念佛三昧
2015/08/26 10:05:24瀏覽3511|回應0|推薦17

 

   圖一:安岳石刻   茗山寺觀音、大勢至菩

   (來源:http://www.occmiami.com/tese/ayx_188.htm)

  圖二:大勢至菩薩  

   (以下三圖取自http://www.hongyuansi.com/4117.htm)

       圖三:山越阿彌陀佛圖

                                            圖四:莫高窟444窟  說法圖  

    今天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就來講一些關於他的故事。

    農歷七月是一個很殊勝的月份,有三尊菩薩就在這個月誕生,僅次於二月四尊。這三尊菩薩包括七月十三日的大勢至菩薩、七月二十四日的龍樹菩薩、以及七月最後一天的地藏菩薩。其中大勢至和地藏兩尊菩薩在佛教經典都可以看到他們的事蹟,龍樹菩薩則是南印度一位大富貴人家的兒子,由於在樹下誕生,並因進入龍宮而悟道,因此以「龍樹」為名,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位論師。他提倡一種脫離執着、不偏不倚的理論和觀察方法,並依據《般若經》「緣起性空」的觀念而造《中論》。

    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爲「西方三聖」。《悲華經》卷二提到,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之後無諍念王成佛爲阿彌陀佛,不眴太子爲觀世音菩薩,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大勢至菩薩因此被認爲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根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記載,大勢至菩薩提出他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佛三昧」而得圓通。一般而言,念佛有實相、觀想、觀像、持名等四種。實相乃通途的修行法門,所以,蕅益大師在解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時,把念佛分成三種:一、念自佛,二、念他佛,三、雙念自他佛。

    「念自佛」就是實相念佛,念自己本性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實相理體,如禪宗參自家本來面目,法華經「求證如來實相」,都屬於實相念佛,即念自佛。

    「念他佛」有念的對象,是為所念。「念他佛」又可分為觀想、觀像、持名三種。觀想即觀佛的正報、依報、願、力、無畏等。觀像即安置佛像於面前,對佛像審細而觀。持名即念佛的名號,如念阿彌陀佛、藥師如來、觀世音菩薩等。念他佛就是依托他佛的果德莊嚴,作我憶念的境,專注而憶念之。但因不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中道妙理,所以能念的眾生,所念的佛,宛然成二。

    念自佛,也念他佛,兩種並修,就是「雙念自他佛」。念法如前所述的觀想、觀像、持名,但不是「事持」,而是「理持」,也就是以事達理。換句話說,先體悟到中道妙理,明了「三無差別、自他不二」的道理,能念的眾生和所念的佛互具互融,所以念佛的時候,就能以佛心內的眾生,來念眾生心中的佛,能所不二、能所雙忘,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境界,此時便是參禪。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能用這樣懇切態度念佛,才是真念佛人。要不然,念佛時妄念紛飛,煩惱難斷。摘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內容如下,便於參閱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  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a006b7&aid=286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