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策天六爻卦例精解(目錄與導讀)
2014/12/25 18:01:20瀏覽1138|回應0|推薦0

 

策天六爻卦例精解

邱秋美‧文墨龍 合著

目錄:

作者序邱秋美

導讀

命例001020----------------(007--056)

股票與賭博可不可以占卜--(057--060)

命例021050----------------(061--110)

卦理設定的通法與別法-----(111--112)

命例051075----------------(113--162)

卦理設定的重要性-----------(163--164)

命例076100----------------(164--214)

占卜可以改變命運-----------(215--216)

命例101126----------------(217--268)

 

目前正由大元書局進行出版作業中……………

 

導讀

    本書為卦例解說,大部分的卦例出自《策天六爻觀占指迷》、《策天六爻速斷六訣》以及《策天六爻觀卦五要》。這三本書之中的卦例,在解說時都僅限於文中要述說的主軸,因此缺乏一種完整而全面性的分析,本書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彌補了這個缺陷,也因此,配合以上三本書一起閱讀,效果將會更好。

 

 

同時,在構想上,為了使不同學習階段朋友都適合閱讀本書,本書的每一例解說分為四大部分:

.  初中階判斷。

.  高階判斷。

.  職業判斷。

.  重點提示。

 

限於篇幅以及某些卦例的解說相對複雜,因此在第三項

職業判斷的部分,有些命例會省略掉,或是只做一部分解釋,其原因為:

.  為控制單頁做卦例基本標示,另一頁做解說,以方便閱讀,故若釋文過長,就會省略。

.  有些卦例在職業判斷部分,過於艱深,無法在有限的篇幅中解釋清楚,又恐怕解釋不清楚而引起誤解,故會省略。

 

在教學經驗中發現,學員的學習程度在高階及高階之

前,解卦時仍或多或少會產生誤判,但是因為每個人分析時的錯誤判斷有很多種可能,本書為了控制篇幅,有時無法一一說明可能的誤判方向和原因。因此,本書的主要重點將放在不同學習階段時,應可正確論斷出的內容解說,您可以藉此判斷自己的程度。未來其他的卦例系列,會從不同方式切入,以期完整解說與傳授實斷分析所需具備的技巧。

    書中內容採條列式白話解卦,每條分析後面會括弧說明判斷方法和原因。原則上,如果您處於中階程度,那麼在初中階判斷這一部分,應該可以作出相同或類似的分析,或者起碼在看過分析原因之後,能理解為何這樣解卦

 

    如果,您的程度在高階或以上,那麼對於初中階判斷內容,應該要能駕輕就熟,或者最起碼看了白話解釋部分,就能推論出括弧中的判斷原因。

    簡單的說,程度越高,應該要論斷的越精準,且看到的訊息越多,並且越能產生流暢的連續畫面。在職業論斷的部分,則要更宏觀的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解卦,而不光只是在回答問題,就像醫生知道一個人感冒,但只告訴患者已經感冒是不夠的一樣。也就是說,除了要斷的精準(神斷),還要指出一條明路(指迷),這樣才是完整的解卦。

    本系列卦例研究,將可能隨著集數越大而級數也越高,越後面的體裁,解卦論斷會越精細。第一集通用於所有喜愛卦理研究的朋友,並可做為自我解卦能力的檢測,透卦實際解卦的深入度,就能知道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了。

    本書所有卦例中的初中階判斷,在學會《策天六爻速斷六訣》之後,應該都能具備正確分析的能力。速斷六訣是策天文王卦的一種獨門秘訣,屬於中階課程,其主要的功能與步驟為:

.    認所問的題目內容。

.   將題目內容分成速斷六訣中的其中之一或之二。

.   按照速斷六訣的秘法,快速而精準的斷出結果。

.   速斷六訣為:

1.    第一訣吉凶占速斷要訣。

2.    第二訣得失占速斷要訣。

3.    第三訣勝負占速斷要訣。

4.    第四訣關係發展占速斷要訣。

5.    第五訣應期占速斷要訣。

6.    第六訣亂卦的速斷要訣

   以上就是速斷六訣,配合對基礎卦理的了解,馬上就能精確的斷出結果,例如本書中:

1.    卦例第091的勝負占,馬上就能斷出官司必輸。

2.    卦例第012的關係發展占,馬上就能斷出一定賺錢。

3.    卦例第047的應期占,我們馬上就能斷出精確應期。

    以上就是速斷六訣的威力,也就是為什麼本書中所有的卦例裡,中階段應該要具備的基本技術。

                             文墨龍  2014.11.23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920879770&aid=1982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