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6 09:03:56瀏覽768|回應0|推薦3 | |
從郁離子救虎篇看死刑 《郁離子》救虎一篇白話~ 蒼筤的溪水匯流入江,有一位道士,在匯流處的江岸上築觀侍奉神明,非常虔敬。 有一天晚上,山洪暴發,被沖垮的房屋由溪流沖塞下來。人們騎在木頭上或是房子殘骸上呼號求救著。道士用大船,穿著蓑衣斗笠,站在水邊上,督促熟悉水性的人們拿著繩子等候著。只要有人漂到,就投過去木頭和繩索拉他上船,因而救活的人很多。 道士說:「它也是一條生命,必須馬上救它。」大家按照他的話上前,用木頭接住讓它上岸,這才發現原來是隻老虎。一開始老虎眼睛無神的樣子坐那舔毛,等到它上了岸,就瞪著眼睛看著道士,然後一躍而起將他扑倒在地,船家跑來解救,道士才幸得活命,但受了重傷。 昨天跟兒子聊天,說到人的極端有兩種,一種以傷人為樂,一種以助人為樂,而大部分的人兩者兼有,但是偏重不同(以偏助人為樂者居多)。觀察一個人感到喜悅與悲傷時的狀況,就知道這個人平時會不會刻意傷害他人。例如明知人心會受傷,而仍以恥笑他人為樂者,不要跟他往來,否則你跟他犯相類的過失,就變成跟他同樣的人了。 聽起來,一個人殺了人,我們贊成死刑,就變成跟他同類的人了,是嗎?一個人刻意傷害他人,造成受害者極端恐懼與傷害,不是只有這個人有過失,也不是只有這個人會犯這樣的過失。知道他可能這麼作,而沒有設法阻止的人有過失,事情發生而不贊成施以相對懲罰者,同樣有過失,因為懲罰不足,就會引誘有相同想法的人犯下滔天之錯,試想,如果騙一千萬只要罰一百萬,當然會鼓勵更多人當騙子,所以那些以輕懲為慈悲者,實際上跟為惡者同過,甚至會造成其他有相同想法的人犯相同的過錯。 至於何謂足夠的懲罰呢?一切故意犯,所受的懲罰應當與受害者相當,並且需要大於其受益部分,否則人就會因為行為能產生足夠利益而傷害他人。 我不贊成廢除死刑,也不贊成現在的死刑,因為把死刑作為最大刑罰,是一大錯誤,當然不能有效遏止一些重大犯罪,難道不知道在有些人心中,活著比死還難過,那麼死怎麼會是刑罰呢? 兒子從小自動吃素,是個上善根器,心懷慈悲的人。最後我不嫌嘮叨的提醒他,慈悲也要有分寸。當一件事發生,你可以原諒那個人傷害你的部分,這雖然顯得某種慈悲,但是,受害人的原諒是受害人獨有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自以為大度的替他原諒了,包含他的至親或相同事件的受害者,更不能以慈悲或道德綁架受害人或其家屬的情緒與反應。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以傷害他人為樂者,就像社會上的癌細胞,當您面對癌細胞是跟他講道理,而不是開刀、化療或其他方法消滅他時,再來說感化一詞…..。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