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MAGINE THIS
2008/11/19 08:48:30瀏覽1144|回應6|推薦36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二戰迷,尤其對納粹屠殺猶太人這段歷史感興趣,很後悔唸碩士的時候沒有特別選修Holocaust的相關課程,後來只有靠自修,還有去捷克和波蘭參觀集中營,才對這段歷史有些粗淺的了解. 這樣的興趣使然,我注意到了這齣剛在倫敦上映的新音樂劇: Imagine This.

這齣劇的海報讓我印象深刻,每每在地鐵站都會看它幾眼,想像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 上上週的The London Paper (倫敦免費的地鐵晚報之一 -- 住倫敦幾乎不用花錢買報紙,早上有Metro,晚上有The London Paper和Lite,不怕沒得看,只怕看不完.) 有篇關於這齣劇的報導,開頭的大意就說: "Imagine this: 在經濟衰退,上West End看戲的人們越來越少的時候,有個劇團推出了關於大屠殺的音樂劇......"

整段的意思就是: "在這種歹年冬做這種不討喜的題材,會賣座嗎? 我們只有imgaine......" 的確,這齣劇上檔的時機不是很好,尤其它是因為戲院的前一檔戲"Gone with the Wind"(電影"飄"改編的音樂劇,劇評極差,沒多久就匆匆灰頭土臉的Gone了.)提前下檔,才被迫在這時候上檔. 同樣的大戲院(New London Theatre),同樣的大製作,同樣的戰亂兒女情,讓人不由得擔心它會走上Gone with the Wind的相同命運.

這篇報導簡單的述說了Imgaine This的劇情,但是並不是劇評 -- 通常一齣劇在倫敦的West End首映之前,會有一兩星期左右的Preview,讓演員習慣正式演出,觀眾的反應也可以讓劇組有做調整的機會. 如果Preview時的口碑不錯,通常是個好的開始,所以在Preview期間,票價一律有折扣,吸引觀眾上門. 在Preview之後,會有一個晚上是"Press Night",讓眾家媒體記者採訪導演演員,宣傳公司也會請些大小牌的明星來走紅地毯撐個場面,這一晚的演出決定一齣劇的命運. 第二天,所有報紙的藝文版都會出現這齣劇的劇評,如果評語還不錯,有反應在票房上,劇就演得下去,如果記者們毒舌一點,劇就凶多吉少 -- 前車之鍵就是Gone with the Wind.

這個West End的寒冬,很多戲都被迫提前下檔,現在還能場場爆滿的戲不多了. 除了幾齣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劇還能吸引觀光客買票入場,新的製作如果沒有大明星壓陣,根本很難生存下去. 如果沒有喬許哈奈特(Josh Harnett)演湯姆克魯斯的角色,有誰會想花錢進戲院看"雨人(Rain Man)"? 演雨人的演員演得再好,大部份的觀眾都是衝著喬許哈奈特來的,坦白說,如果不是想看電影明星演舞台劇,我連最便宜的20鎊票也不會捨得買. 這個時期上戲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果沒有真的很吸引我的題材,沒有便宜的當日best available ticket,我怎麼也不會拿錢去投資West End. (這就是當居民和觀光客的差別了 -- 多年前來倫敦玩,心想機會難得,幾乎每天都往戲院跑,住了倫敦後,上戲院反而少了.)

就因為這樣,我知道想看Imagine This一定要挑它還在Preview的階段,第一: 所有票價一律減10鎊,如果運氣好買最便宜的票還可以坐到好位子. 第二: 萬一Press Night後劇評不好,印象多少會被影響到,花全價去看就覺得有點像冤大頭,更不幸的是如果它步上Gone with the Wind的後塵,想看也看不到了. 既然Press Night是這週三,我決定週一去看. 最便宜的票7.5鎊partial view的位子已經賣完,17.5鎊的best available seat勉強可以接受,進場前我只禱告它值那多出來的10鎊,不然我會很扼腕沒買到最便宜的票.

Imagine This的故事背景是二戰時期的華沙ghetto(猶太人被強迫居住的區域),一個家庭劇團在面臨失去親人,德軍壓迫的情況下,仍然努力演戲讓ghetto裡的人們有精神上的寄託. 某日,一個反抗志士在躲避德軍追捕的時候意外逃進排練中的劇組,劇團老闆為了救他一命,謊稱他是來試唱的新人. 德軍將領一怒之下抓走正牌男主角,為了避免連累劇團,反抗志士不得不取代男主角上場,與老闆女兒演出以猶太人與羅馬人戰爭為背景的史詩劇Masada.

劇中劇Masada是睿智的劇團老闆選來振奮猶太同胞,同時取悅德軍的戲碼: 故事發生在第一世紀,一群猶太人為了維持民族尊嚴,在羅馬人圍城後集體自殺,連愛上主張和平談判的羅馬將軍(反抗志士飾)的猶太首領女兒(老闆女兒飾),都願意讓父親親手殺死而不願獨活. 劇團老闆對德軍保證這齣劇一定"政治正確",因為"All Jews died in the end." 然而在德軍以全劇團的人可以得到特別通行證去瑞士為條件,要求他們戲照演,以便安撫民心讓大家隔天乖乖上火車去"camp"的時候,老闆陷入了兩難: 究竟是要背叛台下的觀眾,還是讓整個劇團去送死呢?

(劇情就說到這裡,才不會壞了想去看戲的人的胃口.)

很久沒有看這樣的製作,我其實對整個故事的鋪陳和演員的表現蠻驚豔的. 它不知怎麼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我並不是很喜歡Les Miserables,覺得它演得太久,舞台和服裝都有點老套,雖然歌好聽,整個劇組卻有種疲態,法國大革命的場景並不如預期的振奮人心. Imagine This並沒有特別知名的音樂劇演員,然而整個劇團給人一種很努力的感覺,歌唱和舞蹈都有新意,兩條交會的故事線也相互呼應,台下的觀眾就是ghetto裡的猶太人的安排讓人更融入故事本身. 看到終場,觀眾不由自主的陷入劇團老闆的兩難. 最後一幕,有些觀眾還掏出面紙,拭去眼角的淚光.

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齣認真有感情的音樂劇,報上的劇評才是決定它命運的關鍵. 據說在製作這齣戲的時候,有人擔心題材會引起猶太族群的不悅,就我的觀點,大概只有德國人看了德軍的惡形惡狀會有點不舒服,故事並沒有冒犯猶太人的意味. 當然我不是猶太人,沒有辦法體會他們的感覺,只希望種族議題不會變成唯一的焦點.

這是我第一次看還在Preview階段的戲,我很好奇星期四的報紙會出現什麼樣的評論. 也很想知道這齣劇會變成第二部Gone with the Wind,還是像Les Miserables一樣意外走紅,一演數十年? 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Official website: Imagine This.

附上Youtube裡的廣告加主歌"Imagine This"讓大家先聽為快囉!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vetteinLondon&aid=2397599

 回應文章

底兒麗亞
繼續閒聊
2008/11/23 16:59

The Life of Others中譯"竊聽風暴", 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 不過我也還沒去看, 應該要排到士二月才有空看了.

我是不知道Bavaria是不是比較有錢啦, 但我很喜歡那裡! 風景優美人也和善. 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待久一點, 上回在慕尼黑停三天實在太短了.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23 23:29 回覆:
我沒有去過慕尼黑,不過大家都說德南比德北漂亮,還有慕尼黑啤酒節之類的活動,聽得我好心動啊!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戰爭受難最多的,不管是侵略者或是被侵略者
2008/11/20 22:15

都是老百姓,軍隊的所作所為不表示老百姓也認同。我先生的外公也在二戰時當過逃兵啊! 經歷過二戰的人也都垂垂老矣,戰後出生的下幾代就是要學習認知戰爭的可怕。現在的德國年輕人比老年人更不會有種族歧視的觀念,拜全球化之賜。

以前我的公司主管和以色列人作生意,都特別寬容優待,有時我也覺得很莫名其妙,我堅持公司原來的定價,可是她就平白讓對方殺了一半的價錢。那個以色列公司有時也會強詞奪理,明明是公家規定申請文件資料不對,要重新修改,我有幾個東南亞的客人常常出錯都不說了,照規定改,以方公司偏偏要灰、爐半天,還說是德國人不願跟他們做生意。這是我親身體驗的。

就是因為經歷過無數慘痛的戰爭,整個歐洲大陸先都非常厭戰,只有大英國協會跟老美去打伊拉克。幾年前德國政界上極右派比較活躍,現在變成是極左派。但是已經不再是那種種族優越感,倒是有錢人就有勢力,世界到處都一樣。

建議妳看這部片子,講的是東德生活,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fe of Others)http://www.imdb.com/title/tt0405094/ 比 Goodbye Lenin 好看。

柏林呀! 還OK啦! 對觀光客較有吸引力,可是我不會想住在那裡的,因為柏林邦實在很窮,欠了一屁股債,失業率很高,領社會救濟金的人非常多,工商業都不振,藝術家倒是很多。還好觀光業不錯。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21 05:57 回覆:

猶太人會做生意是出了名的,我幫猶太人工作過,他們斤斤計較的摳程度跟中國人有得拼. 不過也就是這樣生意才做得下去.

我知道這部片,但是不知道它是講東德生活,現在又多一部要看的片啦!

我認識的德國人都這麼說柏林耶! 大家都說Bavaria比較富,生活條件比較好,柏林雖然是首都,可是沒有人愛住......當首都當到這樣真沒面子啊!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妳若是住在德國
2008/11/20 16:45
就會被幾乎天天播放的二戰影片記錄、新聞疲勞轟炸,目的就是要警誡德國人不可再犯錯。可是我這外國人實在已經受不了那些一而再、再而三播放的影片,幾乎每天耶!! 現在看到馬上轉台。很好奇,為什麼沒有人關心除了納粹那段歷史,其他的德國歷史呢? 好萊塢從來不演其他的德國史,說到德國,美國人只會想到納粹德國。

影劇界怎麼不多拍幾部日本南京大屠殺? 日本受得了嗎? 他們願意向德國一樣懺悔嗎?像德國前總理 Brandt 向波瀾人下跪懺悔嗎? 直到2006年世界足球在德國舉行以前,德國人還不敢大方地插自己國家的國旗呢! 我覺得該處罰的、賠償的都做到了。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20 19:33 回覆:

妳真是說到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德國人自己是怎麼看待這段歷史呢? 他們看到影劇界這樣愛拍二戰題材,把他們拍得惡形惡狀,又有什麼感覺呢? 我實在很想問問德國朋友,但是總覺得很不好意思提起這個話題.

我八月去德國的時候,最讓我著迷的城市就是柏林. 光參觀Wall Museum就耗了好幾個小時. 在此之前,我只粗略的知道東西德分裂的歷史,並不知道原來在那時期人們為了逃出東柏林,還有這麼多的故事. 博物館裡展出的史料讓我看見一段鮮為人知的德國史,我很好奇為什麼沒有很多電影拍東西德分裂時期的故事. 唯一國際比較知名的電影應該是Goodbye Lenin,不過它的背景是東西德統一後. 我想看的是柏林圍牆分隔城市和親友的那段時期......


taiwanmic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介紹得很好啊!!
2008/11/20 08:43
加一點類比或簡單的說明我們會更容易溶入劇情我程度比較差啦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20 19:17 回覆:
嗯......類比和簡單的說明是像怎樣呢? 可不可以舉例說明一下? 我的程度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History
2008/11/20 07:33
大學最後一學期拿了Germany 1890-1945的課   那時被逼一定要修堂歷史課才能畢業   念時很爭扎    考試寫essay也寫的粉痛苦  還好最後還是拿了個B+   
不過其實也因為學了這堂課更了解德國    擴張領土的雄心   保持Aryans品種的歧視思想  健康成強國的概念  進一步造成左翼所引申的 nudism社會風氣   最後當然是掃除so called「不優良品種」的可怕行動...
關於Holocaust 二本好書可以介紹妳讀   "Night" by Elie Wiesel and "A friend called Anne" by Jacqueline Van Maaresn
電影的話  最近我看了一部"The Counterfeiters",也是和WWII德國集中營有關,一樣是悲慘的情節,參考看看。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20 19:15 回覆:

我也討厭被逼唸書,雖然以前在學校歷史地理都還不錯,但是考完試就還給老師了. 如果當年知道將來會住在歐洲,一定自動自發把歐洲史地唸得滾瓜爛熟!

謝謝好書推薦! 我正在讀匈牙利作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Imre Kertesz的半自傳小說Fateless,故事是關於一個猶太少年莫名其妙被送進集中營的故事. 這本小說也有拍成同名電影,不過我還沒看過. The Counterfeiters我有印象,下次去百視達再租來看.  


底兒麗亞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你果然是二戰迷.
2008/11/19 20:39
一提到跟二戰有關的舞台劇, 不但手腳特快完全沒有拖稿, 還洋洋灑灑寫了這麼一大篇. 要是你寫遊記也這麼有動力就好了.
Yvette@London(YvetteinLondon) 於 2008-11-19 21:09 回覆:
又被我的專職催稿人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