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從因果上去反省—平心靜氣,不志得意滿,也不怨天尤人
2012/06/15 17:47:39瀏覽3951|回應0|推薦6
※以下是後學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時,講到一則佛陀的故事以及相關的開示,以下是根據上課錄音內容,記錄出來的(節錄):

世尊是什麼樣的因緣,成了佛了,還有提婆達多處處來惱害他?我們就要知道,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明白,三界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是因果,佛和提婆達多當然也是過去有很深的因緣。過去至於是什麼因緣呢?在佛經上提到,在很久以前,在印度鹿野苑的地方,有一位梵施國王,在他的國土裡面,有兩位仙人。在經文裡面常常講的仙人,跟我們中國傳統的仙人不太一樣,仙人是指修清淨梵行的修道人。其中有一位在鹿野苑附近,他具有五種神通,領有五百位眷屬一起修行。一位是從南方來鹿野苑的仙人,這位仙人他具有智慧而且精通十八明,也是帶有五百位眷屬在這邊修行。南方來的這個仙人,他來鹿野苑安住一段時間之後,原來仙人的弟子漸漸對他有所了解之後,就常到他這裡來請教,因為他們都還沒有捨棄他原來的上師,所以這位南方來的仙人,他就不肯賜教,不願意說法。

後來這些弟子覺得,「哎呀!原來我們這個上師,雖然把我們的衣食照顧得很好,安排得很周到,但是不能像這位南方來的仙人,賜給我們這麼殊勝的言教,還是捨棄原來的上師,好好地來依止這位新的上師比較好。因為他神通廣大而且精通十八明,所以值得我們來依止。」所以原來跟著仙人修行的這些弟子,經過抉擇之後,他們就選擇來到南方仙人這邊來,就跟他說:「我們已經決定依止您了。原來的上師雖然對我們衣食照顧得很周到,但是我們不願意再依止他了,我們現在捨棄他了。」這樣一說,這個南方仙人就很樂意就接受他們,然後攝受他們,就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早早捨棄你們的上師,我早就把殊勝的法教傳授給你們。」從此這個南方仙人就攝受原來仙人的這些徒眾,使他們師徒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以後的日子裡面,這個南方仙人對這些弟子也布施財食(財物跟飲食),還有為他們說殊勝的言教。佛就曾經對僧團的比丘說:「你們可知道,當時那一位南方仙人是誰?就是我。當時我就是破壞人家僧團的和合。因為這樣的業,曾經讓我在千百萬劫當中在地獄受苦,後來得人身的時候,無論在何地,都經常有破和合僧的違緣。所以當時做仙人造了這樣的業,才使得現在處處都有人來破和合僧。當初原來在鹿野苑的那個仙人是誰?就是提婆達多。」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曾經做過這樣離合五百比丘的果報,所以才感得提婆達多處處來…當佛成佛了,到處弘法的時候,他還是這樣處處來惱亂他。所以我們說,今生佛是這樣子,遇到提婆達多,都不是偶然,都有它前世的因緣。我們從這裡就可以了解,我們學佛人必須要注意的就是因果,非常非常要注意的,而且要深信業果。我們常聽到經上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我們修行人了解這一層之後,就要在因地上,在因上就要把它做好,就要能夠正確地斷惡修善。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們說學佛這麼多年,不管你是初學的還是久修的,聽到業果的道理,固然我們現在可能不會再有意地去傷害人家,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但是雖然不會有意去傷害人家,可是時時刻刻還要防範自己無意之中傷害人家,讓人家心裡起怨恨,怨恨我們。這樣將來都是很麻煩的事情,必定將來會成為我們修道上很大的一個違緣、障礙。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常常會遭遇到種種人為的困境?這些都是我們修道人才能夠理解的,不修道的人、不學佛的人,他不會知道,因為你不學習佛法,一般人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碰到這些逆境 ,他就是憤憤不平,一心想要的、想到的,都是滿腦子怎麼樣報復人家,怎麼讓他好看。我們學佛之後,經過聽經聞法、聞思修之後,我們就要了解,今天我遇到任何人故意來找我麻煩的、陷害我的,甚至加害於我的,不必管人家,都要先檢討自己。古人也常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在五戒十善還有哪邊沒有做好?哪邊甚至已經違犯?如果能夠這樣常常反省自己,能讓我們在修道的路上,減少很多的違緣,減少很多的障礙。

這個障礙是怎麼樣減少的?修行上的障礙,你是怎麼樣把它去除?不是我每天常常地到寺院去拜佛,常常地供養,這樣就能夠把我的違緣去除。因為我們過去世造的業太多太多,免不了常常跟人家結下很多的冤仇;現在我們學佛修道,遇到任何人對我們不利的時候,我們經常就要這樣想,人家佔我們的便宜、要害我們、讓我們吃虧了,我們就是要跟他解冤釋結,解了這個冤就等於消了一份罪業,在道上就是進步了。如果能夠這樣的想法的話,我們今天在學佛的路就很穩當,才不會被世間這些惡劣的事情,所有種種的逆境,拉著我們沒辦法向前,甚至一直往後退。

所以我們不能要求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這是不可能的,世間法如此,出世間也是一樣,都是經常有很多很多的違緣障礙。就好像我今天要走這一條山路,要過的時候,有一顆大石頭正擋在我的路前方,這怎麼辦呢?你不嘛就是想辦法越過去,不嘛就是想辦法怎麼樣超越它、克服它,這個就是所謂我們說的逆增上緣。我們說「不如意事是十常八九」,你不可能人生一片坦蕩的,因為我們過去世,就是因為有種種的煩惱,造了很多的業障,有業障當然就要受報,所以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可以懂得因果道理的時候,能夠讓我們心念一轉,所有的障礙、所有的逆境,它就不像以前世俗人一樣,碰到逆境就愁眉苦臉,又生起瞋恨心,然後又造了新的業,不會這樣做。

所以…有一位師姐,她在去年十二月的時候,開了白內障的刀,她才六十出頭,到現在已經幾個月,三個多月,眼睛從0.5變成0.1,沒有比較好,反而更…完全看不到,模模糊糊0.1。她就在想,這麼大的醫院、私人醫院,這麼大,花這麼多錢,「是醫院不好嗎?」「不是。」「是醫師不好嗎?」「不是。」醫師在開她之前,所有的人也成功,在開她之後,又有朋友帶她的先生去,八十多歲,人家開得也一樣好了。「為什麼獨獨我不會好?」你比人家老嗎?沒有,六十出頭,說老也不老,當然也不太年輕。可是同一個醫生,為什麼別人會好,你不會好?什麼原因?你可能用IBM大電腦都算不出來,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原因就是各人各自的因果。

也有師兄說為什麼我今天發心好好要來學佛,我碰到是這樣的團體,碰到是這樣的老師,這個老師最後讓我知道他是騙財又騙色的,我怎麼這麼倒楣?是誰倒楣?為什麼何該你碰到這樣的師父呢?別人為什麼都可以找到有正知見的師父呢?為什麼我?為什麼是我?每次碰到逆境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問到一句話:「為什麼是我?Why me?」那我要問你:「為什麼不是你?」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有慧眼的話,能夠看得懂因果的話,一定是你嘛,不會是別人。過去常常有半夜賣燒肉粽的,有人厭世要跳樓,還不只一件,跳下來,他本來千百萬想死的,就死不了,然後把賣燒肉粽的壓死。為什麼?燒肉粽的不能講話了,被壓死了,家人一定說:「為什麼?」然後跳下來的人也想:「為什麼?我就要死,為什麼我死不了?」很多耶!很多要死沒辦法死的,不管他用各種方式自殺,就是死不了,這個又該怎麼解釋呢?

所以我們就知道,三界裡面所有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因、有它的果,沒有一件事情是冤枉的。我們常常會說:「哎呀!這個年輕人冤枉,太冤枉了,這麼年輕就死,冤枉死了!」沒有冤枉,沒有一件事情是冤枉,因為都有他造的前因,今天這個果呈現了。因為咱們只有肉眼,沒有天眼,也沒有慧眼,也沒有法眼,也沒有佛眼,一張指頭遮住就看不到了,你怎麼能夠了解甚深的因緣果報呢?你不了解,不代表沒有,就是有,而且它絲毫不爽。

所以我們在碰到自己有這些違緣的時候,都應該好好地反省自己,碰到這些障礙,碰到怎樣的上師、怎樣的團體,都是我們過去跟人家結的緣,只有深信業果,過去已經造的,只能夠好好去懺悔,然後不要再造新的,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修行的道路上,一定是做兩件事情:一個是「懺悔業障」,一個是「積集資糧」,就是這兩件事情而已。所以修行最初最重要的、要把握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狀況,要真實的面對我們自己現在目前修行的狀況,你絕對不要去逃避,也不要隱藏,不要只做表面工夫。

我每天拜佛兩百拜啊,持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啊,無量壽經又一遍啊,觀無量壽經又一遍啊,列出來洋洋灑灑的,好多好多的功課的樣子;但是這心裡面,如果能夠解剖的話,剖開來,哎呀,還是貪瞋癡一堆,沒有減少,所以做的都是看起來很好,包裝地很好的修行的樣子,但是內心充滿了貪瞋癡,可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反省覺察,可能有時候自己都被自己騙了,以為自己修行得還不錯。所以常常當別人讚歎你的時候,我們也會沾沾自喜,覺得自我陶醉、實在不錯,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人,然後每天催眠自己,其實我已經修得不錯了,我念佛念得很好,表現出來…走起路來也是好像很有修行的樣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佛弟子。這樣的狀況其實蠻普遍的,很多的學佛人都有這樣的狀況,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看清楚自己。

他想我就是遵照佛所講的,佛說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就持佛號不放,每天十萬、十二萬這樣持,已經持了三、四年,三、四十年,理論上我照著佛這樣做,應該…經上所講的,我就是那個樣子,但是他忽略了他真實的狀況。他真實修行的樣子,跟他經典上看到理想的修行的樣子,其實往往這個距離很大很大,但是自己不知道,也不願意知道,因為知道自己離那個理想還很遠的時候,他不免就會焦慮,非常地緊張。所以他不斷不斷地催眠自己:「哎呀!其實你已經修得很好了,而且跟師父講的都一樣,跟佛講的也都一樣了。」所以他試圖想要做理想當中的那個修行人,可是實際上是希望而已,根本都沒有達到,事實上不是這樣子。

但是沒有反省自己的時候,儘管你現在一天念佛能夠十萬、二十萬這樣念,到了你臨終的時候,可能你一句佛號都念不出來,有沒有?有,大有人在。那你要問為什麼?就是我們剛講的那一大段,我們是不是在我們碰到逆境的時候,都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都不起任何的怨恨,對順境的時候,你不貪著,能夠做到這樣嗎?沒有的話,你看…就是順境當中繼續取貪,逆境當中繼續生瞋,貪瞋癡就是煩惱,煩惱就造業,有業必定就是輪迴。…就沒有辦法做到。這些道理、業果的道理,在課堂上講都清清楚楚,但是等到自已碰到的時候,就不清楚了,還是問「為什麼是我?」

所以我們在這邊看到韋提希夫人,實在是了不起。原來她是貴為一國的第一夫人,突然之間被關起來之後,碰到這樣惡劣的遭遇,她不同於一般人,她能夠當下反省自己,說自己前世到底造了什麼樣的罪業,才會生這樣的惡子;而她這個兒子不好,聽提婆達多的教唆(提婆達多也是一個很大的增上緣,我們說這個助緣),因此她又問佛,提婆達多跟佛的因緣。這兩點問得很好,這一段的重點就是要我們了解,遇到任何的事情,我們都要從因果上去反省,這樣子就能夠平心靜氣。一個凡夫不明白因果的,遇到順境、逆境,能不能做到平心靜氣、心平氣和,能不能?很難,非常難。多半就是我們剛講的,在順境當中就是志得意滿…順境,「應該的啊,因為我很用功啊,我很努力啊!何該是我。」在逆境當中,一定是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

所以很難不起貪瞋癡。但是現在我們學佛,明白了業果的道理…原來這些逆境都是我們過去自己造的,現在因緣成熟,果報還得自己來承受,就是經上常常看到的那句話——「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如果能經常這樣地思惟業果的道理,心念一轉,就容易能夠自己反省,懺悔業障,作還債想。你現在不還,你什麼時候還?你現在甘甘心心地還,舊帳還掉了就好了,所以我們就會比較甘心受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654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