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 憲兵自戕 國防部道歉
引用文章 總統府執勤憲兵 自戕身亡
憲兵自戕 國防部道歉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2.05.03 11:52 am
憲兵司令部政戰主任鄭昇陽向家屬鞠躬表示歉意。
記者陳柏亨/攝影
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今天表示,總統府憲兵發生自戕事件,他感到不幸與遺憾,代表國防部向家屬與社會大眾表示歉意,全案初步調查了解是因為感情因素。
趙世璋上午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列席備詢前,接受媒體詢問時做上述表示。
憲兵司令部今天說,所屬202指揮部211營高姓二兵凌晨3時左右,執行總統府正大門勤務時,以配用T91步槍自戕,子彈造成左胸受傷,經緊急送台大醫院後,4時左右已無生命跡象。
趙世璋說,對於高姓二兵自戕他感到不幸與遺憾,也代表國防部向家屬與社會大眾表示歉意,經過初步調查了解這件事是個案,是因為感情因素發生自戕事件,因為日前幹部有在手札、日記中發現問題,各級幹部有給予高姓二兵輔導,但還是發生這件事,非常遺憾。
趙世璋說,國防部與202指揮部已成立專案小組,配合軍事檢察署深入調查,未來如何防範相關問題,是今後要檢討與努力的目標。
府憲兵自戕 國防部專案調查
圖為憲兵手持T91步槍值勤。
記者陳柏亨/攝影
總統府今天凌晨發生正門衛哨憲兵持槍自戕事件。對此,國防部表示,非常遺憾,也深表歉意,國防部已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總政戰局並將派心輔人員協助單位官兵心理輔導。
憲兵司令部所屬202指揮部211營高姓二兵凌晨3時左右,執行總統府正大門勤務時,以配用T91步槍自戕,子彈造成左胸受傷,經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急救後,於4時左右宣告不治。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上午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事發原因初步了解可能是情感因素,詳細原因仍待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檢察署依法偵辦。
羅紹和指出,國防部總政戰局軍紀監察處與負責勤務衛哨訓練的國防部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也立即組成專案小組協助軍檢調查。
羅紹和表示,國防部長高華柱於事發後第一時間掌握相關訊息,立即指示相關單位前往現場了解;總統府侍衛長鄭德美中將也趕赴現場視察總統府衛哨勤務。
羅紹和說,本案僅是個案,國防部感到非常遺憾,也深表歉意,後續除專案小組配合軍檢調查,也將全力協助單位官兵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軍方表示,官兵執行夜間大門衛哨勤務(晚間10時至隔日凌晨6時),都會配兩副彈匣,置於腰間與步槍,若以T91步槍為例,每副彈匣內有6顆子彈,第1發皆為空包彈,作為嚇阻敵人之用。
軍方說,配發實彈是夜哨攜行規定,衛兵於上、下哨時都會做清槍動作,避免彈藥外流。部隊各單位平常皆會進行衛哨勤務教育訓練,若發現有官兵情緒起伏過大時,就會儘量避免讓該名官兵執行衛哨勤務。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2012/05/03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憲兵自戕 國防部道歉 | 意外現場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068417.shtml#ixzz1tmUdnvpk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068417.shtml
總統府執勤憲兵 自戕身亡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2.05.03 11:52 am
總統府衛兵高鈺傑在凌晨3點25分執哨時,拿著T91步槍朝自己左胸自戕,台北消防局獲報趕往總統府後發現,高姓士兵已無呼吸心跳,總統府衛兵交接時特別減少一個衛哨,讓軍事法院檢察官進行調查。
記者陳柏亨/攝影
事發後親友趕到醫院,卻只能帶著高姓士兵事發時所穿的軍靴離開。
記者廖國隆/攝影
憲兵司令部今天說,所屬202指揮部211營高姓二兵凌晨3時左右,執行總統府正大門勤務時,以配用T91步槍自戕,子彈造成左胸受傷,經緊急送台大醫院後,4時左右已無生命跡象。
憲兵司令部凌晨表示,高姓義務役士兵當時輪值凌晨2時至4時總統府正大門衛哨時自戕,是在他快要下哨時所發生的事情。
憲兵司令部表示,目前相關肇因還在調查中,此案已由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檢察署依法偵辦,憲兵202指揮部後續全力配合調查。
憲兵司令部說,事發後已於第一時間通知家屬,並協助家屬妥處善後。
據消息來源指出,高姓士兵3月初下部隊分發至該單位,單位長官當時與他約談時,曾獲知高姓士兵與女友之間好像有感情問題,但是否與這次事件有關,仍須由軍檢調查真正肇因。
鑑識人員在場採證和比對彈道。
記者陳柏亨/攝影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2012/05/03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總統府執勤憲兵 自戕身亡 | 意外現場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068246.shtml#ixzz1tmV2Riiy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0682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