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饒恕加害者的意義為何?—電影《今天》如是說丨樸慧芳
2022/08/16 10:30:35瀏覽822|回應0|推薦6

從電影《今天》說開去,作者探討一個熟悉的話題「饒恕加害者的意義為何」,這個話題似乎沉重,卻帶來生命的更新。

囚牢關住了犯罪者的身體,卻阻止不了他們犯罪的動機。罪的根源若沒有辦法扼止,刑罰其實並不具備太多實質意義。探討饒恕加害者的電影、書籍層出不窮,探究的角度各有特色。由宋慧喬主演的電影《今天》再次掀開廢除死刑這個議題,並探討饒恕加害者,真的能感動他們重獲新生,洗心革面重返社會嗎?

女主人公多慧生日的前一晚,與未婚夫翔宇駕車回家。路上,翔宇接獲服役中的好友池錫失戀後爛醉的電話。時過午夜,翔宇趕去照顧好友的途中,打電話給池錫,才知道妹妹池敏已經接了哥哥回家。電話才一掛掉,翔宇就被摩托車撞倒在地。發現撞翻人的騎士非但沒有及時施救,反而將車倒回,二度碾過傷者致死。於是多慧的生日成了翔宇的忌日。

加害者與被害者誰受傷更深?

多慧大度地原諒了摩托車騎士泰浩及其家屬,甚至還替對方寫了請願書向法官求情,免除死刑。始終保持隱忍和克制的多慧,甚至辭去新聞工作,接受教會委託,拍攝一部以饒恕為主題的紀錄片,支持廢除死刑的活動,採訪了形形色色的被害家屬及加害者。表面上看來,饒恕使她走出失親的劇痛,但是內心的傷痛似乎並未因此減輕,一股淡淡的哀傷仍不時籠罩她身。

從一個一個被害者的故事裡,我們看見許多人在原諒這件事上不同的解讀。請求原諒的罪犯家屬,期待對方能夠原諒,減輕加害者的刑罰,也緩解自己的罪疚感。那麼被害者臨死之前,是不是也希望加害者能夠改變傷害自己的心意,期盼有人出現來幫助自己?

劇中女主人公拋出一個自古以來困惑人的問題:「耶穌在十字架上向神祈求原諒那些仇害祂的人,難道不是因為耶穌先原諒了他們,上帝才原諒他的仇敵嗎?罪人不是應該先要求懺悔,才獲饒恕嗎?為什麼我要去原諒那些從來不懺悔的人呢?」

馬可福音11章26節說:「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當我們從自我的視角來看世事,很難找到合理的答案,因為內心的桎梏,會因怨恨的苦毒發酵而積怨難消。但是若從宇宙的高度來看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的你推我搡,或許會有不同的洞察。基督為世人一切的罪孽犧牲了性命,被釘在十架上遭受苦楚,卻依然愛我們每一個人,憑什麼我們值得神的饒恕,卻可以不原諒他人?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如果因為仇恨蒙蔽了雙眼,漠視這一切,就太不值得了。

原諒還能是虛偽的?

少女池敏因為自己先一步把醉酒的哥哥接回家而未告知翔宇,造成他白跑一趟而喪命車輪下,一直深感內疚,所以十分關懷多慧。她認為多慧連加害者都沒見過就選擇原諒,其實是無法面對真相的虛偽表像。連自己都沒有信心接受真相,不敢去瞭解加害者的現況,卻裝仁慈假包容,要求其他被害者家屬選擇原諒,這樣的行為反而令她憤怒。

一日,多慧幫修女到警局辦事,透過刑警的一番話,瞭解到加害者緩刑後再犯的幾率很高,內心燃起想要知道撞死她未婚夫之年輕人的現況,卻因為饒恕的信心動搖,感到內疚而向神父告解。神父勸多慧將一切放在禱告中,因為年輕人有沒有資格被原諒只有神知道。熬不過想知道真相的內心掙扎,最後得知泰浩幾個月前因殺害同學而服刑,撞死翔宇之前還曾殺害母親未遂,母親疼愛兒子掩蓋事實才讓他逍遙法外。

多慧去探訪被泰浩殺害的同學家屬,看見重病的父親想念兒子的情景,禁不住內心的自責。她認為是自己的原諒造成另一個無辜家庭的破碎,過往用原諒來掩飾內心失落的信心頓時瓦解。她開著車沖向大海,想結束這一切痛苦。被救回的多慧找到修女和神父,不能理解神為何要她原諒惡行不改的人,卻容許無辜的孩子被殺害。

最後多慧想見泰浩一面,她好奇,自己原諒了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心態如何?又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雖然法律保密原則未能讓她見到泰浩,卻因而翻轉了她長時間拍攝紀錄片的初心。她的紀錄片不是要給那些原諒人的人看,而是要給那些乞求原諒的人看。傷害她的人若能過得比她好,那樣她受的痛苦才真正有意義。她對著無法見面的泰浩說:「從現在開始,要好好愛你自己,學會給予你想要得到的愛。你會慢慢懂得,被你害死的人們是多麼寶貴的存在,會更懂得被你殺害的生命是多麼可貴。」

電影的結局引發許多話題性探討,也讓我聯想到其他幾部類似題材的作品。

何苦因恨抑鬱以終?

正如同樣議題的電影《阿米什的恩典》中一位老者說:「我們並不是原諒了兇手。原諒,並不意味著遺忘,甚至不意味著赦免。我們相信兇手會站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但如果我們堅持著自己的憤怒和怨恨,那我們是唯一受懲罰的人。」

電影中痛失愛女的母親沒有辦法原諒殺害她女兒的兇手,對於丈夫遵行教義教導,去安慰兇手的妻子與家人,感到既憤怒又不認同。但是當她從生還的女孩口中得知,女兒在被殺之前對兇手說「我原諒了你」,她決定尊重女兒的心意,放下心中的仇恨,原諒兇手並接納兇手妻子的誠意道歉與友情。

同樣揣著失親的劇痛,兇手因愛女被殺,心懷怨恨無法抽離,謀劃了慘慄的無目標殺戮報復,不僅未能挽回女兒,反而賠上自己的性命,傷及自己的妻小。但是信仰中饒恕的價值觀,卻帶給好幾個失去愛女的阿米什家庭,重新回歸正常的修復力量。從這部動人的電影中,我體會饒恕其實是一種選擇,饒恕與否關乎輕省走下去,還是抑鬱以終。

在威廉·楊的《小屋》一書中,主人公也因失親而沉溺於劇痛中無法自拔。作者引領讀者探討許多生命議題,隨著故事中似幻似真的與神對話,一一解開主人公原本自以為是的認知,使他從憤怒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在上帝的愛中獲得釋放。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處隱秘的陋室,推開門一探究竟,你有可能發現,這陋室正是絕望重生的地方。但是,如何推開這扇門,釋放裡頭的創痛、積怨?需要智慧與勇氣,更需要全然信靠神。那把打開心靈的鑰匙,其實就握在你我手中。

原諒的價值何在?

台灣製作的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也同樣對犯罪者的心理,社會大眾對犯罪者家屬的仇視,受害者家屬的內心煎熬,以及傳播媒體在社會事件中的推波助瀾,進行了探究與剖析。每個不同立場的角色,看待這起兇殺事件的觀點各有不同,然而似乎每一個詮釋的角度,都試圖用自我的制高點去批判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與事。亞當與夏娃選擇摘下分別善惡樹上果子的那一刻,其實已經註定人類的罪性,人類悖逆神的起初,已把自我凌駕於神之上,一切的罪也就從此傾瀉在人世之間。我們的社會欠缺設身處地的同理心,也欠缺悲憫慈愛的人文關懷,噬血的媒體猶如口裏叼著獵物的惡獸般虎視眈眈,無限放大眼中的邪惡,令我們與惡變得沒有距離。

《今天》這部電影,探討原諒、饒恕以及廢死議題,雖未給出明確結論,卻指出一條較為光明的道路,那就是,傷害我的人若能過得比我好,我的原諒才有意義。或許這部未能引起太多注目的電影,相形於其他上述作品,名不見經傳;但是我對於這部電影勾勒出的清晰主題,更加讚賞。今日是昨天死去的人們迫切渴望的明天,我們需要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認真活過每一天,感受創造萬物的主帶給世界的一切美好。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心態,並不能釋放罪的捆綁。饒恕對大部分人來說雖非容易之事,但是饒恕卻能夠為我們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唯有遠離罪惡、遠離仇恨,才能擁抱愛帶來的美麗世界。我們如果不願摘下仇恨的墨鏡,如何抬頭仰望滿天閃爍的寧靜星空?

-END-

作者簡介

樸慧芳

中文系畢業,從事出版編輯工作多年。2019年參加創文「點燃文字火種」文字營,回應莫非老師文字事奉的呼召,心中寫作的火苗被挑旺。現積極參與創文網路課程、工作坊及讀書會,為成為一名文字精兵而努力。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686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