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10 10:09:31瀏覽1595|回應0|推薦5 | |
父親和哥哥,竟是一個人?大悲劇的背後註定是不尋常的饒恕之路,作者為我們分析電影,帶領我們走向人物精神深處。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住在蒙特利爾的雙胞胎姐弟坐在辦公室裡,聆聽公證人宣讀母親的遺囑。母親離世前留給孩子兩封信,一封寫給他們印象中早逝的父親,另一封寫給他們從不認識的哥哥。母親在遺囑中寫道,在這兩封信送達之前,只能將她赤身露體面朝下埋葬,而且不准設立墓碑,因為「無法守諾的人沒有安息的資格」。 姊姊珍妮突然明白母親離世前長達幾週的沉默寡言,似乎內心深處有許多放不下的牽掛與某些無法說出的秘密。於是她搭上前往中東的班機,期望為母親從未提及的過往及謎團般的家族歷史找尋出一些蛛絲馬跡。 相對於姊姊珍妮,弟弟西蒙則對母親的遺囑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母親留給後人的一種「智力遊戲」,對母親過往可能有的家庭關係網,他不關心,也毫無興趣。但最後為了協助相依為命的姊姊,也答應踏上中東尋覓之旅,拼湊出母親娜瓦爾的身世。借由這趟旅程,姐弟倆窺見母親年輕時走過的坎坷與艱辛,體會到她對孩子雋永而偉大的愛。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由法裔加拿大籍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根據同名舞台劇改編的電影《烈火焚身》,以1970—1980 年代黎巴嫩社會為背景,探討戰爭中的人倫悲劇。對21世紀的觀眾而言,《烈火焚身》猶如一齣隨時可能上演的希臘悲劇。 導演維勒納夫在影片中,利用倒敘手法,使故事在年輕母親娜瓦爾的一生與孩子珍妮、西蒙的尋覓之旅之間來回穿梭,情節層層推進;戲劇性的發展,卻藉由一個相對冷靜克制的敘事鏡頭展現,幫助觀眾解開懸念,張力十足。幕與幕切換時,以血紅標題,標示著憤怒的延續感。導演形容他首次看完這部作品四小時的舞台劇時,「整個劇場的氧氣似乎都被抽掉了!」 「這是一個有關終止暴力、終止憤怒的惡性循環的故事。」維勒納夫受訪時表示,故事背景雖然是黎巴嫩內戰,但是影片中只提到母親的家鄉在中東,具體國家被特意模糊掉,因為電影的目的不在控訴,而在藉此提醒類似悲劇可能在世界任何角落上演。 電影序曲中,銀幕上一群被士兵剃光頭髮的孤兒院小男孩,滿身是血,渾身淤青,顯然剛遭受了某種襲擊。背景傳來電台司令(Radiohead,英國搖滾樂隊)咬字模糊不清的《你和誰的軍隊?》畫面正中央,一個腳踝上有三點刺青的男孩,正用一種可怕的仇恨凝視著鏡頭。直到電影結束,觀眾才明白,那個凝視背後的所有含義,什麼樣的傷害導致小男孩如此深的仇恨,以及這份仇恨所帶來的悲劇。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故事女主角娜瓦爾成長於黎巴嫩南部的基督教家庭,因為與一名穆斯林難民相戀並懷孕生子,被家族唾棄。男友後來被哥哥殺害,娜瓦爾在外婆協助下逃到遠方城市讀大學,而她生下的男嬰則被送到北方孤兒院。送走之前,外婆在男嬰的腳踝上留下三點刺青,以便日後母子相認。 一兩年後,黎巴嫩內戰爆發,境內基督徒與穆斯林的衝突日漸升級。正在上大學的娜瓦爾決定放棄學業,試圖尋找失蹤的兒子。在她向南旅行期間,見到基督教民兵的燒殺擄掠;千里跋涉,好不容易抵達孤兒院時,發現孤兒院早已被穆斯林燒成一片焦土、灰燼,孩子生死不明。 有一幕讓人唏噓的場面,娜瓦爾坐在一輛滿是穆斯林難民的巴士上,突然遭到基督教民兵襲擊,她露出脖子上的十字架項鍊,雖然存活下來,但是她呆坐在被大火燃燒的公交車旁,漠然不動。畫面上黑煙瀰漫,而娜瓦爾內心的憤怒如同身旁的熊熊烈火不斷焚燒著,她決定加入反抗軍行動,暗殺基督教民兵首領。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暗殺行動導致娜瓦爾被判入獄15年。身系囹圄期間,她被稱為「那位唱歌的女人」,並被交給一位冷酷執行者,他對她嚴刑拷打並多次侵犯,嘗試突破這位反抗軍的心牆。在一次次肉體與精神的蹂躪下,娜瓦爾始終保持決絕的反抗心,直到發現自己懷了侵犯者的孩子。產下雙胞胎嬰兒後,娜瓦爾在穆斯林組織協助下,移民到加拿大魁北克,度過餘生,對過往隻字不提。 不提不代表忘記。曾經愛過的人,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都在她的生命扉頁上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只是,她要如何對在太平盛世中成長的孩子述說這段往事呢? 上天似乎跟她開了一個玩笑。娜瓦爾生病的那一天,和女兒珍妮在游泳池裡,抬頭看見一個人的腳踝上,刺著她一輩子不會忘記的三點刺青。努力爬上岸後,刺青男人回過頭來,娜瓦爾腦裡一陣轟然,他就是那位在監獄裡不斷性侵她的施虐者。這記重擊將她打昏,她從此病倒,立下遺囑之後,離開人世。 珍妮與西蒙姐弟是戰亂時代下的悲劇產物,血液中流著侵略與迫害者的記號。一個在愛中出生,卻不為當時宗教與社會所接受的棄嬰,後來被命運逼迫,跳下仇恨深淵,成為加害者。影片結尾有一幕姐弟在游泳池裡奮力游泳,最後相擁而泣的畫面,似乎象徵環繞他們身世的殘酷與仇恨已被母親饒恕的愛所淹沒,燃燒著的怒火就此停止。揭露後的事實儘管不堪,但他們至終願意與命運和解,接受1+1=1的事實。 姐弟倆恍然大悟:母親要他們尋找的兩名收信者是同一人。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娜瓦爾為堅守信念被人唾棄侮衊,並付上一生的代價,讓我想起舊約聖經女子他瑪的故事。 猶大與迦南女子成親,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珥,二兒子叫俄南,三兒子叫示拉。大兒子娶了他瑪為妻,但是他在神眼中看為惡,沒有生下孩子就死了。按照當時的規矩,若是死者兄弟尚未成親,有責任娶大哥的寡婦為妻,為死者生子立後。因此,猶大命令二兒子俄南與他瑪成親,但俄南不願為長兄留後,結果遭神懲罰而死。猶大連喪二子,認為兒媳婦剋夫,因此無意讓年幼的三子娶她,便要她回娘家等候示拉長大。 他瑪在父親家癡癡等候,示拉早已長大,但是公公猶大卻毫無動靜。聖經記載,他瑪後來假扮成妓女,坐在城門口勾引公公猶大與她行房,併為他生下雙胞胎兒子法勒斯與謝拉。 這段不名譽的家醜在人眼中本該是一個大污點,故事中的情節違反了基本人倫與道德原則,但卻被清楚地記載在聖經中。猶大與他瑪在錯誤中生下法勒斯,但是上帝的意念高於人的意念,祂的恩典大於人的過犯,法勒斯後來成為耶穌基督肉身的祖先。 他瑪為傳宗接代使用的伎倆雖有待商榷,但是她的動機與信心,卻讓她在上帝面前贏得義人的地位;她的內心充滿對上帝國度的盼望,而非為了討人的喜悅。上帝也照著她裡面的信心,讓她成為萬國萬民的祝福。 電影中在那封留給雙胞胎「父親」的信中,娜瓦爾稱他為強暴者,語氣充滿了蔑視與不屑;而在另一封留給「哥哥」的信裡,娜瓦爾用充滿母愛的文字說,身為她的兒子,他值得所有的愛。 電影《烈火焚身》劇照 內心真正的平安來自切實的悔改。我相信娜瓦爾前半生的怨恨,讓她從苦難中反思信仰的真諦,願意以上帝饒恕的愛接納對她施暴的親人,因為人的有限,再大的努力都無法得到真正的救贖。唯有上帝的恩典照進來,苦難的高台才能被拆解,靈魂得到真正的安息。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是雙胞胎的父親/哥哥站在娜瓦爾的墳墓前,墓碑上終於刻上了她的名字。 在恩典的天光下,即使是醜陋不堪的事實情況,也能透過饒恕的愛,在生命破碎之處找到療癒,在幻滅之處瞥見希望,在崩壞之處得到和解。 -END- 作者簡介 語聆 創文公關同工,前新聞主播/記者。目前為《真愛家庭》雜誌、《神國》雜誌採訪及撰寫文章。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