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先生親身經驗分享
2009/02/12 16:46:32瀏覽10328|回應0|推薦2

病友小檔案

期數:3A

受訪者:黃先生

出生年份:1957年。

開刀日:2003/4/3

治療方法:手術、一年荷爾蒙治療。

目前狀況:沒有作任何治療,每六個月作一次追蹤。

       2002年初,我45歲時,自費做全套健康檢查發現PSA為4.02。依我的年齡正常值是2.5。台灣一般醫院當PSA4 以上時才視為異常。健檢中心建議我去看泌尿科醫生,口氣好像蠻嚴重的。

  第一個醫生為我肛門指診發現雖然右側略腫大,但觸摸起來仍是軟的,應不是腫瘤。當時我的症狀是:小便會中斷、分岔,夜裡需起來小便2~3次,鼠蹊部有時會酸痛。醫生說攝護腺癌,發炎和肥大都會有這些症狀。但我這麼年輕不太可能是癌症,應該是肥大或發炎。不用吃藥,只要3個月定期測PSA即可。3個月後我的PSA上升到4.2,我看了同一個醫院另一個醫生。同樣,做了指診後也要我持續觀察即可。但他說攝護腺癌若在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發展很緩慢;但若發生在像我這麼年輕的人身上就很危險,因癌細胞會發展的很快。我聽了非常害怕。我問他是否我應該立即做切片。他說切片有感染的風險,此時還不需做。3個月後我的指數升到4.35,醫生還是要我再觀察。我很緊張,我認為我可能是癌症。於是我又看了台北各大醫院,甚至台中的教學醫院。前後總共大約看了10個醫生,其中9個都告訴我同樣的答案: 再觀察。只有榮總黃大夫肯定的告訴我應該是攝護腺癌,要我立刻住院切片,我嚇壞了。

  但是我沒有聽黃醫師的話,因為大家都說攝護腺癌開刀摘除後性功能就永遠喪失了,而尿失禁的比率也很高。我才45歲啊,彩色變黑白的人生我如何能忍受?!書上說美國20年前就發明了保留性神經的方法,若癌細胞未侵犯到位於攝護腺表面的的性神經,手術後如我一樣年輕的患者約有一半可保有性功能。但我可能是另一半啊!且若終身尿失禁也是難以接受!於是我選擇當鴕鳥,相信那9位說好話的醫生,把它當肥大,發炎來處理。但我內心知道很可能是癌症,故同時採行了各種另類療法如:生機飲食、能量醫療、氣功、催眠等等,其中最荒謬的是拔罐吸血。在背脊兩側,尤其靠近屁股處用針刺再拔罐吸出污血,非常痛。就這樣拖了一年多。期間PSA指數也曾有兩次降到3點多,但整體看來是往上走的。指數上升我就焦慮、失眠。指數下降我就歡欣、慶幸。

  2003年初指數升到6.5。我不能再逃避了,決定切片。就在切片時,切片的醫師仍說不像是癌症,因攝護腺摸起來不是很硬。但擔心的事終究證實,8個樣本中有4個有癌細胞。於是開始了尋醫的過程。我問了3個放射腫瘤科醫師,其中一個告訴我保留性功能的機率是50%,我不滿意。另外兩個,我直率地問他們:若是他們換成我,他們會選擇放射治療或手術根除? 兩個都含蓄地回答我:手術根除。我也看了3個泌尿科醫師,第一個說:手術後性功能就沒有了,會永遠尿失禁的比率約5%。第二個更離譜,他說睪丸要割掉。要保留性功能就到美國去開吧!第三個醫師是留美的。他說保留性神經是他的專長,保有性功能的機率是60%。但我遲遲等不到他的開刀日期,我很急。這時找到一個仲介可安排我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刀。在收到我的切片樣本後,他們判斷是第2期,也就是癌細胞尚未竄出攝護腺包膜外,可保留一邊的性神經,保有性功能的機率也是60%。就在我準備成行前,忽然接到和信醫院院長室一個小姐來電,詢問為何掛了號卻沒有來。原來我在看了多家大醫院後對國內醫療水準及對病患的關懷已失去信心,致友人極力推薦的和信張醫師的門診我把它取消了。這個小姐花了約30分鐘鼓勵我們並極力推介張醫師,要我們不要失去這個機會,於是在她的安排下我最後又看了張醫師。張醫師判斷我是第2期,可保留一邊性神經。他說尿失禁對他來說已不是問題,而性功能依我的年紀頂多吃點威而鋼就OK了。這樣的保證讓我非常放心,於是打消去美國的計畫,決定讓張醫師開。

  手術很順利,性功能恢復得很快,尿失禁的復原也很正常,約3個月就不用穿尿片了。不幸的是病理切片的結果卻是3期a,在我攝護腺右邊表面上發現有些癌細胞。這個意外讓我十分恐懼,因為3期a的復發率比2期的高很多,我變得非常焦慮,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復發。加上尿失禁恢復期的不便及不確定感讓我嚴重失眠,失眠的痛苦延續了一年多,現在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回想剛發現PSA偏高時不敢面對、延誤、證實為癌症時的驚恐、尋醫時的徬徨、手術後尿失禁恢復期的擔憂、怕復發的焦慮…等等。當時這些痛苦都求助無門,朋友、家人的安慰全都捎不著癢處。據說美國癌症存活率比台灣高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病友會的相互支持。於是在張醫師,和信醫院及幾位熱心病友的支持下,2004年7月我們先在和信成立了攝護腺癌病友會。2年多來在相互支持,傳遞正確知識,幫助新病友在復健的路上走的更輕鬆的工作上,有顯著的功效。交流中我們不勝唏噓地發現無知、延誤、誤診的例子比比皆是。據張醫師說台灣60%的患者發現時都已是末期,無法有效地醫治了,而反觀美國因積極的宣導,故90%的患者在第一、二期就被篩檢出來而能完全治癒且享有正常的生活機能。更甚的是像我一樣50歲以下的患者越來越多,佔了張醫師患者的5%。以往認為50歲以上才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故50歲以上才有需要檢查PSA的觀念應該改變了。

  此外,攝護腺癌與乳癌同樣都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在先進國家如美國與英國乳癌的比率都是1:1。可以斷定,隨著經濟的成長,台灣的攝護腺癌患者一定也會很快地逐年增加,有一天勢必成為男性的第一殺手。有鑑於此,我們一批熱心的病友認為應盡快成立全國性的病友會,除了一般病友會的功能外,更要積極地宣導PSA的檢測,以期能像美國一樣,早期發現,完全醫治。以上就是台灣攝護腺癌防治協會成立的緣由。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CPA&aid=264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