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19 22:12:18瀏覽2672|回應6|推薦336 | |
周末在家看了一部電影《非誠勿擾二》,其中最精彩的部份,是在片尾的一場人生告別會上,當女兒為父親朗誦《見或不見》這首詩時,發現彼此的心靈,並沒有因為即將面臨的生離死別,而有任何的阻隔,不禁令人為之動容,而此情此景,也讓我回想起過去父親往生火化後,當我捧著他的骨灰時,感覺就像是握著他的手一般溫暖,只不過是換成了另一種面貌…… 這些年來,我亦曾親身目睹了幾次生死無常的景象,包括護送病危的外公自醫院回到家,在他身旁陪伴直至離世那一刻;也曾發生友人於發動車子準備帶我去看病時,卻突然因心肌梗塞而在我眼前往生;以及於前往安寧病房探視友人婆婆時,看見她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情景....由於當時我都剛好在場,而有機會鼓起勇氣,在耳邊輕聲勸慰、安撫他們,當面對無常到來時,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同時亦不斷地提醒他們須放下生前一切牽掛,一心跟隨佛菩薩到更好的地方去,雖然我沒有任何能力為其超渡,但從他們往生時安詳的神情之中,似乎已感受到一股平時所不曾覺察的護佑力量! 這首《見或不見》,相傳是著名詩人達賴六世倉央嘉措的作品,然而真正的作者,其實是一位虔誠向佛的女子扎西拉姆多多,這首詩歌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後來被人改名為《見與不見》,由於班扎古魯白瑪,是來自藏文的音譯,指的是蓮花金剛上師(簡稱蓮師),據作者表示,當初寫這首《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的靈感,是來自於藏傳祖師蓮花生大士(蓮師),出於悲憫眾生一段非常著名的開示:「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甚至是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但我的孩子們,將永永遠遠都受到我慈悲心的護佑!」或許,這正是不同於世間相對關係的情執思維,唯有絕對無私的付出,無論對方知不知道、認不認同,都願生生世世守護天下蒼生!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亦感染了一份來自那位面臨生死交關之人的心境,他說:「自己終其一生所追求的金錢、名利、物慾,而今發現竟絲毫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自己的修行似乎是交了白卷...」從他的言語之中,又讓我想起這不正是多年以前,我一位年輕又事業有成的表哥,當醫師宣佈他的時間已不多時,有感而發所說的話嗎?這部電影,讓人們重新看待平時不曾注意、或關心的人事物,同時也開啟了另一扇人生規劃的門徑。 記得當初赴美之前,父親在機場看見我那不安的眼神時,輕聲地對我說:「你如果感到惶恐,就讓觀音菩薩住到心裡去,遇到任何事時只要隨時呼喊她,她就會即刻出現為你解除苦難的!」從此,我就開始念觀音,尤其懷兒子時,每天一早就到前院,對著天空合掌念觀音菩薩,至今一直不曾間斷;後來,我才知道觀音菩薩有許多化身,其中最熟悉的,就是象徵著吉祥與和平的白度母,祂以如白蓮花般純淨柔軟的悲心,與無限廣大的智慧,洞悉一切眾生身心疾苦,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然而誠如<維摩經>所說,蓮花並非生長在陸地,而是出自淤泥;相同的,智慧亦非憑空而來,是從煩惱大海之中增長,而我,也學習將此當成是人生修行的功課。 近日不經意地自網路上聽到那原本就已熟悉、如慈母護子般的白度母心咒,由於其音樂旋律十分優美,聽來格外觸動心弦,於是情不自禁地跟著一起唱誦;而今,我已明瞭這些年來所經歷的種種人事滄桑,其實只為能去蕪存菁地磨練心性,而這一生之中想要得到平安快樂,除了相信處於危難之時,安住於心間的佛菩薩必會適時予以護佑外,若能更進一步地自我期許人生的功課,是為了眾生而修行,如此就能讓人們因你的存在,而隨時都能感受到一份安定的力量...在此,亦隨之念誦了一段《見或不見》,希望於此與格友們分享之!
卑濕淤泥,乃生此華。 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 糞壤之地,乃能滋茂。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 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維摩經> (音樂來自網路,自製影片,請使用耳機效果更佳) 深季口白及唱誦(見與不見,白度母心咒)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