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11/28 11:28:26瀏覽2922|回應24|推薦59 | ||
國在山河破,理盲更濫情。感時包場見,退燒冷清清。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紀錄片,拿下了五十周年的金馬獎。空拍!看見台灣山水的美麗,看見台灣森林的蒼翠,看見台灣農田的生命力,看見台灣千岳的壯秀,看見台灣國土的滄桑,看見台灣河川的嗚咽,更看見台灣人只會看見。 因看見台灣美麗,所以產生感動,有反思,想行動。從「看見台灣」一片的國土超限利用,濫墾濫伐、亂倒亂排的汙染,媒體、官員、人民又開啟了反省。 覺得既已「看見」,別再迴避,是該大家共同努力替台灣療傷、填肉、拉皮、美容的時候。感動,不如行動;行動,不能馬上動。但最後的結果,一定如台灣的熱情只一時;台灣的蛋撻熱、甜甜圈燒、「xx瘋」,只一陣。十分感動,三分鐘熱度,半分持續,最後冷卻! 其實台灣的國土問題,不用齊柏林空拍來告訴我們,台灣人早就看見。 從最早的林園石化汙染、二仁溪汙染、後勁汙染、高屏溪養豬及工業廢水汙染,到屏東林邊佳冬枋寮及嘉義東石、雲林地層下陷,廬山超限開發,清境民宿濫建,溪河盜採沙石,種植檳榔、高山菜、高山茶...,及人心污染。 台灣人不是早已看見?不是早已知道問題?是今日因齊柏林以鳥瞰之眼呈現台灣之美,台灣之傷痛,才看見? 在政治上的腐敗,台灣人看見陳水扁貪汙回黨,看見民進黨阻礙台灣經貿開展,看見陳菊鄙取劣奪,看見謝長廷造謠奪位,看見蔡英文胸小視短,看見媒體造假行偽,看見王金平關說,看見柯建銘無恥,看見立委踹門,看見民意代表包娼包賭、為黑心企業護航,看見理盲濫情。可有唾棄,可有改變? 台灣人的感動,台灣人的熱情,常在浪頭尖上哭泣、反省,在浪潮退後忘卻。 破億元票房的感動,包場入戲院的哭泣,能融化千萬台灣人的冷漠、濫情、自私及沒看見? 一時熱情,讓人行動。看見台灣之美、台灣之傷,讓人感動及反省。但要有成熟理性,才能讓人堅持及持續,讓人共同努力。 看見台灣,也要能看見自己。看見台灣人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及不理性! 一時風駛一時船,沒風紛紛都下船。這就是台灣的「看見」! 維護台灣生態,改變台灣環境,不是只靠執政者真實的政治決心及氣魄,而千萬人無動於衷、千萬人的破壞能做到的。 不要核電,卻拼命用電。要環保,卻反對油、水、電漲價!要司法正義,卻姑息關說之首。要台灣前進,卻拼死向後扯。這就是台灣的「看見」! 破壞國土的高山茶我們喝嗎?高冷蔬菜我們吃嗎?違建民宿我們住嗎?汙染台灣的企業產品我們消費嗎?地層下陷地區養殖的水產我們買嗎?污染空氣、河川的衣服我們穿嗎?黑心媒體、造假媒體、胡說八道媒體,我們挺、我們買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看見台灣什麼? 看見台灣,行動台灣,政府責無旁貸。但人民就能袖手旁觀,甚至為對立而對立嗎? 有碳足跡、水足跡,不能有台灣生態足跡?建議政府給這些只要是破壞生態的產品蓋上標示,大家拒買。 熱情讓人行動,理性讓人中道!有熱情成熟理性的台灣公民文化當家,商周豈敢不道歉?商人豈敢黑心?媒體豈敢胡來?在朝在野的政黨,豈敢怠惰、猖狂? 11月的看見,11月的感動,12月的不見。這是我的看見!看見台灣,看不見自己的台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