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漢地佛國 Pantisocracy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漢地佛心
作家
漢地佛心
文章推薦人
(0)
其他創作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二十 About Potthapada ⅩⅩ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九 About Potthapada ⅩⅨ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八 About Potthapada ⅩⅧ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七 About Potthapada ⅩⅦ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六 About Potthapada ⅩⅥ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五 About Potthapada ⅩⅤ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四 About Potthapada ⅩⅣ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三 About Potthapada ⅩⅢ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二 About Potthapada Ⅻ
‧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一 About Potthapada Ⅺ
最新創作
‧
《巴利發音》舌位圖 Pali Pronunciation & Tongue Position Map
‧
巴利語念佛皈依三寶【漢語字幕】 Refuge in the Three Jewels of the Buddha in Pali - Chinese Subtitles
‧
《佛遺教經》與《解說》海濤法師恭誦 The Buddha's Last Bequest & Explanation - Recited by Ven. Haitao
‧
《佛遺教經》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The Buddha's Last Bequest - Yao Qin, translated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osh
‧
《佛遺教經》最正確的英文譯本 The Buddha's Last Bequest - The Most Correct English Translation
字體:
小
中
大
關於《布吒婆樓經》之十五 About Potthapada ⅩⅤ
2022/07/17 13:39:27
瀏覽
144
|回應
0
|推薦
0
♨ 無為和有為 ~➢
原始佛法的〝無為和有為〞與外道凡夫的〝無為和有為〞正好相反:
➊ 原始佛法是以〝行惡去善〞的惰性為〝無為〞;並以〝行善去惡〞的覺性為〝有為〞。
➋ 外道凡夫是以〝行善去惡〞的覺性為〝無為〞;並以〝行惡去善〞的惰性為〝有為〞。
── 佛曆 2565.3.23(三)修行生活 ──
♡~~~~~~~~~~~~~~
(
知識學習
|
檔案分享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tisocracy&aid=17580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