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4/09 17:07:06瀏覽2204|回應0|推薦5 | |
認識兒童的心理與兒童畫 轉貼自:用心灌溉的園地網頁 許多人用成人畫的標準、角度看兒童畫,他們不了解兒童畫,甚至用錯誤的觀點教孩子,孩子不懂為什麼要這樣畫,但卻相信大人講的話是對的。在默默認同下教化出一個,和大人模式一樣,缺乏想像、枯燥的模式。 (上圖)一個幼稚園小朋友,到鄉下看到一頭母豬躺在地上,露出六個母奶,給她九條豬寶寶餵奶的情形。豬媽媽安祥的躺著,四隻腳和六個母奶分別在兩邊展開。同年段的孩子,沒有人會笑他─母豬的腳和奶奶怎麼可以全都看得到。 孩子很快的把她的感畫出來了!而大人拿起筆正要畫,忽然發現母豬的四隻腳哪一隻在前,哪一隻在後面,還有母豬的奶應該藏在肚子底下的,怎麼表現出豬媽媽充沛的奶水和小豬餵食的情形傷腦筋,又後悔當初沒把牠照像,忘記印象裡感人的畫面,塗塗改改,最後索性放棄不畫了! 兒童在每一個年齡自然會畫出該心理層面的圖式,若揠苗助長的結果,孩子就會提早結束該年齡應有豐富的想像、創作發展。一至四歲的幼兒畫是圖鴉期,四至九歲的兒童是圖式期,九至十二歲是寫實前期。每一個階段的特徵很明顯,容易辨別。雖然某些孩子會超前表現,有些發展的比較慢,但無關重要。大人要有耐心的等待,孩子正用心的蘊釀,期待含苞待放開出燦爛奪目的花朵。
這一幅畫著觀世音菩薩的水墨線條畫,作者畫出接近寫實的輪廓,但佛像的表情和衣飾則是孩子心中的感覺。佛畫是嚴肅不可侵犯的,但孩子看佛更接近佛,證明佛在心中,在人間,在生活中,觀世音或許就是孩子慈愛母親的化身吧!
他能成就素人畫家,除了天生的潛能和後天的努力不懈外,如果他受到更多的外力指導或更多的現代文化教養,就很困難成為現在的洪通。
同一張畫裡,一個女人的頭卻有另一個男人的眼睛和鼻子 --,男人的頭髮和女人右惻的頭髮共用。呈現似真似假,如夢中的幻覺。 像小孩一般的,畢卡索筆觸下的圖畫,無拘無束的表現了童年的夢想。 兒童畫 / (一至四歲)塗鴉期
畫畫基本上跟說話同是一種對事件、情緒表達讓對方了解的工具。所以寶寶生下來會哇哇的叫不停,或用手掌在物體上敲弄的姿態,前者是音樂的本能,後者是畫圖的本能。 才幾個月的寶寶,隨手抓起喜歡的「玩具」,通常這些「玩具」會發出聲音,就樂此不疲的把玩。幾個月大的孩子,買玩具不需媽媽操心,桌上的湯匙、筷子、塑膠杯子 -- 只要他小手心抓得住,便敲敲打打起來。直到有一天,他把媽媽手上的筆搶了過去,造樣像拿湯匙一樣的敲打。忽然發現,筆在紙上留下顏色,這時候他發覺筆是一個不會發出聲音但會有線條、色彩的玩具。
媽媽發現孩子會畫畫,就拿紙給寶寶畫,哪裡知道,孩子越畫越起勁,不畫紙卻畫在牆壁上,畫在手上、衣服上。媽媽生氣了!罵寶寶亂畫。 亂畫,便是塗鴉期的特徵,有人稱它是「錯畫期」。剛開始是筆來回在紙上的肌肉運動,後來線條漸漸由交錯的直線變成繞圈圈的渦形線。到了兩歲,塗鴉的畫有了名字。如果妳是一位細心的父母,應該了解您的孩子正透過畫圖表達內心的想法,或許您們可以透過畫畫來溝通了! 塗鴉期的畫也不完全是「錯畫」的,仔細觀察畫裡的符號,孩子會隨著當時的情緒表達不同的造形、線條、筆觸。當他專注於某一件事,也會耐心的將一個個小圈圈或認真的畫紙上的一個角落。當他生氣時也會用筆發洩不滿。從筆流動的速度、色彩的濃淡、筆觸的痕跡、線條交錯的樣式 -- 如果您有願意發心去整理,不難找到塗鴉期,畫中神秘、精彩繽紛的世界。 小智漸漸長大了! 會用圖畫表現知道的事。 他說:火車跑得快,載了好多小朋友。 塗鴉期的孩子一樣需要鼓勵。若因為孩子會把牆壁弄髒,會亂塗沙發、傢俱,會把身體衣服沾滿顏料,就責罵孩子,不准再畫。有些家長會買卡通的著色畫,要孩子乖乖的畫在那裡。這樣的家長倒不少,卻不知您的方便會使孩子喪失豐富的創造、想像的潛能。本有才華橫溢的未來,卻只能普通、平凡一生。誰之過!我的建議是:不妨給孩子適當的空間,留出一面牆,貼上白色的畫紙,或將孩子的畫裝成框,或為他的畫裝訂小小畫集。由於您的智慧、愛心和鼓勵,將來他不一定是畫家,卻一定可以營造希望,能成就自我。 兒童畫 / (四至九歲)圖式期 媽媽拿著皮包 媽媽的身體誇張表現特別修長,衣飾的圖案來自他所熟悉的符號,媽媽拿皮包的手,則是由側面展開式的畫法。 寶寶會畫出一個個小圈圈,並且將許多圈圈、方塊、三角形組合成一件事,這時候要恭喜媽媽呢!您的孩子不能再叫寶寶,而是小朋友了! 孩子已經從塗鴉進入圖式期,這是他一生中對繪畫最豐盛的時期。錯過了這一個階段,或許終其一生,您將看不到孩子會再創造出那麼感人、天真、可愛、充滿生命原創活力的作品啊! 吃西瓜的弟弟 吃西瓜的嘴巴張的大大的好誇張喔!拿西瓜的手也變大了、變長了,這樣才拿著穩,才吃的到。小孩的衣服裝扮的好花俏。 童年只有一次,能畫出這樣的畫也只有一次,無論如何,家長、小朋友都應該珍惜。 圖式期的畫特徵是:
不久就畫他生日裡最喜歡的東西─蛋糕。 小智把蛋糕畫成船,一次一次反覆的畫著。 蛋糕船一層層的,越變越高越變漂亮。 畫了蛋糕,也畫了船。 小智喜歡海,要大人帶他去看海。 寫實前期(九至十二歲) 寫實前期約是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這四個年齡層雖然歸納在寫實前期,但九歲、十二歲之間繪畫的特質還是有差距。不過顯然和圖式期大大不同了! 寫實簡單講就是對事物表現的更具體。寫實雖然不等於寫生,不過他們對寫生的需要比想像的情意多,理性的思考、判斷的能力漸強,社會群性學習的欲求也增加。 在我教學的經驗裡,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對於物體構成能力較強的,會把繪畫的重點放在寫生或要求物體實際式樣的呈現上。但多數的學生在中年級階段,對想像畫仍然是他們的最愛。不過前題是,必需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否則想像不成,寫實能力又不及,孩子繪畫的興趣、潛能,極可能在這個階段就提早結束了! 寫實前期的作品可以下面分類: (一)視覺型的兒童 對事物的觀察敏銳,對造形、色彩、光線、透視與比例更接近自然、寫實。這些孩子大都是屬於理性思考型的,在團體中受歡迎,具有領導能力。
(二)觸覺型的兒童 對物體的觀察和視覺型孩子正好相反。前者用眼睛、用頭腦,後者用的是感覺、用的心靈的探觸。由於他們對事件的分析、判斷不及視覺型,但對物境卻能快速的融入喜、怒、哀、樂的感情中。表現出作品也比較直觀,甚至會將某些深刻體驗的部位加強、誇張。其它如色彩、空間也一樣會呈現另一種獨特的風格。 寫實前期的兒童畫雖不盡然都可以分類為視覺型與觸覺型,這樣的分類只不過方便對此期兒童畫特質的了解罷了。觸覺型的作品和自然物情境較不相同,有些人不認同他們,甚至會傷害到努力中的孩子。他們需要大人更多的關懷和鼓勵。 許多在歷史上留下作品的大畫家,像梵谷、高更、魯奧、克利 -- -都是觸覺型的天才藝術家。 ( 梵谷 / 麥田上的雲雀) 梵谷,荷蘭大畫家。從事過畫商、牧師、畫家,但都受不到別人的認同,一生困苦。他用自己的畫法,雖然現代很人學他的畫法,不認為他的畫有什麼不好,但在那個時代是被排擠的。 他用自己獨特的眼光,用自己心靈的感受,將平凡的麥田、一隻鳥,表現出大地寬廣、豐富的感覺。這就是畫家直觀的內心,偉大的創作。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