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擺脫負面思考,堅信美好遠景
2023/05/02 00:23:59瀏覽32|回應0|推薦0

擺脫負面思考,堅信美好遠景

《祕密》闡述的「祕密」,其實是強調同類相吸的「吸引力法則」,人們腦中最常想到的人事物,會吸引同類,從而成為實際的人生。只要釐清心中渴望,培養自信,常保願景,你所抱持的態度,將會影響獲得的結果。
撰文 / 謝明彧 

「一年前,我周遭的生活完全崩潰了。工作得精疲力盡、父親突然身故;和同事、親人之間的相處也一團糟。然而,當時我卻不知道,就在沮喪絕望之中,竟伴隨著最棒的恩賜。我瞧見了一個至大的祕密──生命的祕密。在女兒海莉給我的一本百年古書中,我發現了它。」

這是《祕密》一書的前言,作者朗達‧拜恩(Rhonda Byrne)敘述自己如何發現一個可以改變人生困境的天大祕密,也讓每位讀到此段的人都忍不住好奇:「這個『祕密』到底是什麼啊?」

用心去想,事情就會成真

這股懸疑的氛圍,在書中很快就揭曉了謎底:「吸引力法則」。

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就是「同類相吸」,腦海中抱持著什麼想法,就會把同類的思想吸引過來。換言之,一個人最常想到的人事物,一定會成為實際的人生。目前的生活,是過去思想的映現;當下的思想,則正在創造未來。

拜恩寫道,每個人都可說是一座「人體發射台」,個人的想法會向世界傳出某種頻率,吸引所有頻率相同的事物朝其靠近。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必須藉由轉變想法來改變頻率,如此就能把所想的人事物吸引過來。

或許有人會質疑:「我可沒有希望自己倒楣,可是壞事還是發生在我身上啊!」「愈是祈禱要避開的事,到頭來還是都碰上了啊!」

對於這種「事與願違」的現象,書中提出的解釋是:吸引力法則並不會辨別人們的「願望」是不是他們想要的,只是單純地回應與彰顯人們的「所思所想」。

如果人們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往往是因為他們把心思都放在「不想要的」,而非全神貫注地追求「想要的」。這種一心要避免災厄的念頭,形同滿腦子充斥著「壞事」,所招來的,當然都是不幸。

從財富到健康,皆可運用

你是否曾經反覆告訴自己「我不要生病」「我不要變胖」「我不要遲到」,結果應驗的都是生病、變胖和遲到?

這也是「吸引力法則」的重點之一,就是凡事「正向觀想」。如果想要「趨吉避凶」,就要聚焦在「想要的美好事物」上,避免使用「不要」「不會」等負面語意。所以,「我不要生病」,就要改成「我希望身體功能運作正常」;「我不要孤單一個人」,就要轉成「我希望感情幸福美滿」。

正面觀想的這套方法,幾乎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每個層面中。例如,要吸引金錢,就必須專注在富裕上,如果一直想著自己薪水太低、賺得不夠多,事情就只會朝著「有所不足」的方向發展。

人際關係的培養也一樣,如果看輕自己、討厭自己,就只會散發出「我不夠重要」「我沒有價值」「我不值得」的訊號,讓旁人更無法善待你。所以,想要有好人緣,就停止自卑,開始培養自信,先把自己填滿,成為有餘裕給予的人,就能召來大家對你的喜愛。同理,人們對於工作和健康抱持正面或負面的態度,也將會影響他們獲得的結果。

正面思考,相信自己

「吸引力法則」的運作方式是,任何事物,只要用心地揣摩和想像,在心中營造一個「我已經擁有想要的事物」的畫面,就會產生「現在就已經擁有它」的思想和感覺,並對宇宙發出強大的頻率,而吸引力法將會捕捉這個訊號,再將心中所想的相同畫面傳送回來,使夢想成真。

這個論點聽起來很玄,做法上似乎也有點超乎常理,畢竟「哪有那麼好的事!只要每天努力想,甚至假裝夢想已經實現,就能心想事成!」然而,仔細檢視「吸引力法則」的內容,與其說它強調「想要就會發生」的因果關係,倒不如說是教人「如何排除負面思考,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

透過正面許願與觀想「已經達成最終目標的情境」,不僅有助於人們釐清心中渴望,常保願景,更能激勵人們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敗,就陷入沮喪之中。

想想,成功人士不也都是因為目標明確、態度樂觀、不畏一次次的不順,反覆嘗試,最終功成名就的嗎?或許可以這樣說,吸引力法則是要你永保「樂觀積極」,從而吸引所有正面的人事物。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

凡事沒有一定的絕對,萬理皆為自由心證,以上僅供參考。

在此預祝各位朋友們有個平安、喜樂的人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a5168&aid=17908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