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成長-不可思議的心靈力量-
2023/04/30 21:58:40瀏覽33|回應0|推薦0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在工作及生活上壓力都很大,一旦工作壓力遠超過負荷量,就會導

致體力衰退,並且影響思考的腦力萎縮,以及引起情緒的心智紊亂,無法進行有效率的

理性思考。此時此刻,該讓自己脫離原有的環境,消除壓力的枷鎖,讓自己處於一個清

靜的環境中,把心靈沈澱下來。當心靈沈澱下來,重新歸零,才能培養自我覺察,自我

反思的能力,愈能夠反觀自照的人,生命才會有更多的蛻變;愈能夠自我覺察的人,就

愈能夠讓腦力及心智相互激盪,生命潛能才會完全地激發出來。



熱烈渴望心靈成長的人,通常是經歷重挫驚變,生命病危,婚姻破裂或家庭崩潰的不幸

人士,分析他們追求心靈成長,不外乎六大方式,包括:宗教信仰,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長途孤獨旅行,閱讀心靈成長書籍,聆聽心靈音樂,長期接觸大自然等等。這些途徑的

最終目的,就是幫助『自我』找到『自己』,並安排『自我』與『自己』會面及對談。

們一旦找尋到『自己』,才會開啟更多發展空間,一旦發現『自己』,生命的力量,才會

呈現倍數成長。所以找到自己是心靈成長過程中之必要條件。



靈性的枯竭,代表的是空虛,失落,徬徨,無依,錯亂,而靈性的充實過程必須懷抱著

懺悔心,忍辱心,慈悲心,感恩心及割捨心,來進行觀照反思的檢視工作。靈性的復甦,

代表的是平靜,謙和,寬容,隨緣,豁達,一旦心靈復甦之後,信心重建,團隊重組,

事業東山再起,婚姻可能破鏡重圓。



歸零就是從零點出發,要把一切罣礙排開,把一切習氣丟掉,嚴格審慎地檢視自己,然

後作徹底的蛻變,沒有徹底的結束,就沒有徹底的新生。在歸零的過程中,要發現真實

的自己,並拋開原有的身段,忍受一切羞辱,委屈,悲憤及譏笑,徹徹底底地歸零。當

你一切歸零,一無所有,一無所求,了無牽掛,這時你已全部豁出去。在這世界上你的

威力最大,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真諦。人生一旦歸零之後,心中蘊含著極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平常顯現不出來,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潛在的能量便會突然爆發出來,做出常

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全世界有許多靈修課程,包括加拿大的個人發展訓練課程,印度的海洋呼吸課程,美國

的山達基戴尼提研習班,台灣的體驗式教學成長課程以及敏感度訓練,還有佛教的法鼓

山禪修營種種,其目的不外乎是充實心靈層面,開發自我潛能,掃除心靈陰霾及進行自

我改造工程,但是單單參加靈修課程還是不夠的,應該將內心的震撼轉化成行為的改變

以及行動的實踐,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地演練,再加上老師不斷地教導督促,經年

累月下來,才會有具體的成效。

比較特殊的,例如,曼陀羅觀想法,是訓練人們運用右大腦立體化思維模式,推動思考

節奏的齒輪,開啟人類磁場的風車,架構四面八方的網路,促進天人合一的觸媒。曼陀

羅觀想法將是二十一世紀心靈成長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個人心靈復甦的過程中,必須具備著無私無我的空靈境界(Emptiness),悲天憫人的同

情心(Compassion),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Commitment),以及思維模式的徹底轉變

(Paradigm shift),領導者一旦心靈復甦成功,最能深深地影響到企業文化及價值觀的

建立,自然而然企業的產值與績效也會突飛猛進。



很可惜的,大多數的領導者都在有為之中汲汲營營,反而達不到「無為之道」,把一切習

氣及習慣割捨掉,才能夠真正達到無為的境界,那就是道。體是無為,用是有為,一般

凡人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那是捨本逐末。一切有為法本來都是在無為之中。所謂

「無為之道」就是在有為的現象中觀察、凝視、感覺、思考、行動,當思考透徹之後,

行動正確,方能見道。



遵循自然的規律就是無為,用無為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就是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法則,

輔助萬物的自然發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行雲流水、鳥飛魚躍,大自然的最高境界

就是無為,只有無為之道,才擁有自然的真理。長期接觸大自然,才能體會天下無為無

不為的真諦。無為本身就是「性空緣起、隨緣任運」。『無為之道』既是人生的一種生活

態度,也是靈性修煉的最高境界。

 

本文章來源: 復御 抗衰老 身心靈

不知為何..突然想引用這篇文章,

或許因為現在的我也正處『歸零狀態中』的原因吧!

撇開其他因素不說,我其實還是很認同身心靈課程這樣的事情,

至少,針對需要的人而

言,這是個可以提升自己的寶貴機會。

話說前兩年,朋友多次力邀我參加諸如身心靈的課程,

都被我拒絕,甚至最後兩人還因

此鬧到不愉快,想想我的脾氣還真拗!

呵呵...不過當時之所以不願意加入朋友的團隊,

倒也不是我不相信或者反對身心靈課程本身對人的益處,

只是他們的那一套我從小就懂了。

心靈成長這種東西對我而言,簡直比吃飯還容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a5168&aid=17908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