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腳底按摩穴道圖 -穴位主要功能解說-2021年已更新圖片
2023/04/07 22:56:26瀏覽121|回應0|推薦0

另外蒐集了幾個中醫師的觀點,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囉!

翁瑞文指出,除了足三里穴外,關元、氣海及命門等穴也有壯陽作用,用按摩或灸法皆可,但灸法具有類似「氣功」的成份,可產生耐久性,譬如陽痿為神經性衰弱的一種,如已灸法治療,病患必須持續艾灸一個禮拜,約二、三天灸一次,每次約十五至卅分鐘,同時必須禁慾一、二個禮拜才有效用。


中醫師洪啟超表示,足部穴按摩刺激對性生活有間接輔助作用;因為腳為精氣之根,藉由間接按摩刺激足穴,可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使身體器官系統能正常運作。房事生活不順者,常見包括性慾低落、記憶力減退、食少乏力、腰膝酸軟、毛髮易脫落、心煩易怒等症狀。中醫認為,主要與脾腎肝有關,這部份也與中醫經絡學說關係密切。經絡學說認為,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而脾腎肝是足三陰經;因此,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藉由按摩刺激足部穴,可調節脾腎肝、加強性腺功能,來達到性生活的和諧。

醫師表示,腳底的穴位按摩首選是腎經的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刺激此穴,有強精益髓、補腎壯陽、健筋壯骨的效果,也可有安眠的作用。另外,刺激足部的三陰交、足三里及腰部的腎俞、命門穴,腹部的關元穴,具有溫腎壯陽、培元固精、健脾理氣的功效。此外,可針對腳底反射區,包含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生殖腺等,此相應部位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調節陰陽平衡,健體的作用。

 

網路上有「腳底按摩能助性」的說法,醫師表示,要看穴道,主要以肝經、腎經等較為有幫助。

中醫師陳朝宗表示,像是腎區的湧泉穴〈將腳掌分成三等分,前三分之一的地方與二、三腳指頭的中間,兩者的交集處〉等,給予適當按摩後,能夠強壯身體。

在腳底按摩裡也會有提供腳底的穴位圖,民眾對於較不甚了解的穴道部位,也可以去參考並製成圖,以便自己可以在家,自行按摩腳底。

醫師強調,並不是按了穴道就會有立即效果,只是腳底按摩屬輔助的效果。腳底按摩能讓身體變的更強壯,當然也能幫助、促進夫妻間的性生活。



中醫師洪啟超表示,足部穴按摩刺激對性生活有間接輔助作用;因為腳為精氣之根,藉由間接按摩刺激足穴,可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使身體器官系統能正常運作。房事生活不順者,常見包括性慾低落、記憶力減退、食少乏力、腰膝酸軟、毛髮易脫落、心煩易怒等症狀。中醫認為,主要與脾腎肝有關,這部份也與中醫經絡學說關係密切。經絡學說認為,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而脾腎肝是足三陰經;因此,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藉由按摩刺激足部穴,可調節脾腎肝、加強性腺功能,來達到性生活的和諧。

以上資訊轉載自:台灣新生報 更多資料請點選連結閱讀喔!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17&CID=7668


    腳底按摩穴道圖-

穴位 主要功能


百會==>頭痛、高血壓、發熱、失眠、目眩、鼻疾、痔瘡、耳鳴、健忘、中風。

印堂==>流鼻血、目眩、頭痛、幼兒抽筋。

四白==>眼睛疲勞、臉部麻痺、三叉神經痛。

下關==>牙痛、耳痛、臉部麻痺或疼痛。

頰車==>臉部疼痛、下齒痛、牙床痛。

翳風==>重聽、暈車暈船。

大迎==>三叉神經痛、臉部抽筋、齒痛。

人迎==>高血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發炎、突眼性甲狀腺腫、呃逆。

扶突==>嘔吐、打膈、喉嚨痛、心悶、聲啞、甲狀腺病變、吞咽困難。

天柱==>後頭痛、頸項轉側不利、頸肌強痛、鼻塞咽腫、眼疾、增強記憶。

風池==>各種頭痛、頭暈、失眠、高血壓、結膜炎、近視、感冒、頸部疾患。

完骨==>眼睛充血、目眩、偏頭痛、扁桃腺發炎。

人中==>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癲狂、牙關緊閉、臉部麻醉。

天突==>喉嚨痛、打膈、嘔吐、咳嗽。

氣舍==>胃痛、落枕、嘔吐、胸悶、胸痛、咳嗽。

肩井==>頸椎病、頸項部肌肉痙攣、落枕、肩背部疼痛、手臂麻木、中風後遺症。

肩骨禺==>五十肩、腕痛、手部麻痺。

中府==>心律不整、氣喘、咳嗽、感冒。

膻中==>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冠心病、心絞痛、婦女乳汁過少。

巨闕==>胃酸過多、氣喘、神經衰弱、心理異常。

中脘==>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神闕==>慢性腸炎、脫肛、腹脹、虛寒性胃痛、怕冷症。

天樞==>生殖器疾病、婦女病、容易疲勞、便秘、胃下垂。

大巨==>不孕症、腎炎、便秘、痢疾、坐骨神經痛、風濕病。

關元==>急性尿路感染、遺尿、盆腔炎、閉經、不孕、產後惡露不止、睪丸炎、遺精、陽痿、虛勞羸瘦。

氣海==>陽痿、遺精、早泄、子宮脫垂、婦女月事疾患、大便秘結、神經衰弱。

腰眼==>即腰部至臀部位。腎虛、遺尿、遺精、陽痿、早泄、慢性腎炎、月經不調、尿路感染、腰痛、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

命門==>遺精、陽痿、痛經、月經不調、慢性腹瀉、腰痛、足部怕冷。

大腸俞==>痢疾、腸炎、腰扭傷、便秘、?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腳麻痺。

小腸俞==>痢疾、腸炎、痔瘡、關節風濕、泌尿器官疾病。
腎俞==>腎炎、膀胱炎、食慾不振、坐骨神經痛、歇斯底里(此穴乃至百病之穴)。

胃俞==>各種胃病、消化不良、嘔吐。

脾俞==>營養不良、肝脾腫大、胃部疾病、全身乏力、失眠。

肝俞==>失眠、肝病、視力減退、目眩、中風。

三焦俞==>腸鳴、腹瀉、尿路感染、白帶過多、腰痛、尿滯留。

膈俞==>神經衰弱、失眠、心悸不定、氣喘。

肺俞==>呼吸系統功能失調、頸肩痛、皮膚病、幼兒疳積,肺虛自汗。

膏肓==>心跳、脅間神經痛、支氣管炎、氣喘、乏力、暈眩。

天宗==>五十肩、胸痛、脅間神經痛、肩胛部疼痛。

至室==>腰痛、坐骨神經痛、腿肚抽筋,痛捏可增強精力。

次?==>治坐骨神經痛有特效,兼治生理異常、怕冷、泌尿器官疾病、痔瘡。

長強==>治痔瘡有特效,可增強精力。

曲池==>感冒、高血壓、皮膚病、發熱、中暑、上肢痛、眼疾、牙痛。

尺澤==>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咳嗽、皮膚搔癢或乾燥、肘關節內側疼痛。

手三里==>胃脘痛、腸鳴腸炎、腰背疼、牙痛。

神門==>心神不寧、心絞痛、神經衰弱、健忘多夢、精神疾病、便秘、心臟病。

勞宮==>神經衰弱、高血壓、心率過速或過慢、噁心嘔吐。

陽池==>糖尿病、神經痛、手部痛、手部關節炎。

合谷==>高血壓、耳鳴、眼睛疲勞、發熱頭痛、盜汗自汗、感冒。

梁丘==>胃痙攣、痢疾、膝痛、坐骨神經痛。

血海==>婦女病、變形性膝關節炎症、貧血。

陰、陽陵泉==>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腿抽筋、坐骨神經痛、腹脹腹瀉、膽囊炎、膽道蛔蟲、肝炎、水腫、婦女病。

足三里==>能治百病,如胃酸過多、胃下垂、半身不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

解谿==>便秘以及由此引起的頭痛、膝痛、頭面浮腫、下肢麻木,足踝關節酸痛。

衝陽==>過敏性體質、神經衰弱、食慾不振、腳痛。

然谷==>腳底痛、扁桃腺發炎、怕冷、生理不順。

委中==>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關節風濕痛、流鼻血、高血壓。

承山==>小腿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脫肛、便秘。

三陰交==>更年期綜合症、泌尿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下肢內側疾病。

太谿==>腎臟病、扁桃腺發炎、中耳炎、便秘、足部風濕疼痛。

湧泉==>生殖器官疾病、腎臟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咽痛失音、失眠、氣喘、增強精力。

太白==>消化不良、腳部冰冷、消化系統病。

足心==>頭暈目眩、五心煩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j6DJNYuWHwXhvjYutV_bbnl5/article?mid=3265



平常沒事多做穴道按摩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幫助,可以強身健體永保青春不老唷!如果是身體常常有病痛的朋友們更要這麼做;就以我為例,過去十幾年身體常常不舒服,曾經連下床都很困難,醫生們不是讓我吃藥就是打針再不然就是做復健...剛開始的時候身體是真的有好一點,不過再怎麼好轉還是有限度;於是我開始著迷於經絡養身與穴道按摩,吃藥打針只是暫時壓抑身體的病痛治標不治本,還是做做復建、運動跟按摩保養身體,自然保健與療法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且真的很有用喔!雖然我不是很專業,不過,這陣子我開始會做簡單的軟體操來伸展我全身的經絡與穴道按摩(我目前還不適合激烈運動所以只能做簡單的),才做了三天我的身體開始就有感覺了,以前坐骨神經痛、肩膀僵硬(神經緊繃)、腰部以下刺痛、背部抽筋、骨膜炎、雙手無法高舉....總之一堆毛病,自從開始做這些按摩與簡單的軟體操運動之後,慢慢都好很多了耶!呵呵...所以我真的很鼓勵大家沒事就多做按摩跟體操或運動,沒事就多拍拍手、做甩手功,真的是很棒,而且手跟腳有許多穴道都是連接我們的五臟六腑最多的地方,多按摩運動這兩個地方,就不怕病痛找上門囉!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的健康加分吧!


看完以上文章,感謝您的支持,美人另外強力推薦您幾篇文章:
(都是很基本的知識,一定要看喔!)

待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a5168&aid=1788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