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術管理】中國的學術管理問題來自基本的邏輯謬誤
2021/09/08 02:34:43瀏覽131897|回應56|推薦24

最近一連串金融開放和改革措施,只有兩個可能的用意和後續:1)因爲外加因素而稍作嘗試,隨時準備收緊;2)全心推進,以做爲美國崩潰/衰退後直接接手部分金融霸權的準備。我的猜測是第二項;雖然這不是我個人的頭號選擇,但那是因爲我是外人,只能用公開歷史來做分析,沒有足夠的内部資訊來信任金融管理單位在能力、品德和智慧等方面的改進;如果高層把這件事當成重點政策來做,賦予頭等的關注、資源、人才、權限和監督,那麽其實是一個Reasonable合理(請注意,我沒有說“明智”)的決定。

中國有著全世界執行力遠遠最高的政府,在習近平10年整頓之後,更加是紀律嚴明,中央決定的重點政策似乎沒有失敗的道理,但是中共的體制、組織和原則有一個致命的軟肋,才讓我建議不要冒進;這個軟肋並不是什麽秘密,我的嘴皮都已經快說爛了,亦即學術管理。正是因爲學術管理的不足,才會有許多“學者”、“專家”被西方宣傳徹底洗腦,導致2009年宏觀經濟調控的過度和2017年對Trump戰略意圖的誤算。近年來,隨著習近平不斷出臺新的改革,部分毛病在被逐步甩脫的過程中,但在科技路綫選擇和資源分配上,沉厄依舊深重。

我一直是努力從淺顯、直接的角度出發,來討論中國在學術管理上的困難,不過我必須提醒大家,這個問題極深、極廣,並不只是假、大充斥的逆淘汰,或幾個利益山頭詐騙公款、虛耗國力而已。這些現象固然限制了自主研發的效率,大幅增加了產業升級、超趕先進國家的難度,從而壓低了無數從業人員的生活水準,但它們在邏輯上其實是另一個更基本的矛盾的體現,亦即當前中國學術管理哲學與理性治國理念之間的絕對抵觸。

中共自鄧小平開始的理性治國方針,最根本的原則之一是權力必須尊重科學和理性,而後者在實踐上往往來自專業意見。這個原則本身並沒有錯,但也同樣起自鄧小平,它被逐步誤解扭曲成爲權力必須尊重專業大佬,然後進一步演化成爲權力必須被賦予學閥。這樣的結論當然只有先假設科學成就等同人格智慧才能成立,但事實往往是徹底違反那個假設的:例如20世紀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的創始人之一Lila Gleitman的丈夫也曾有感而發:“Great scientists are often not great men.”(Lila的回答是:“Yeah. For instance, I’m not a great man.“ Henry Gleitman和老婆一樣,同是U Penn心理系的教授,雖然在學術成就上比不過Lila,幽默的程度卻差不多,例如下面這個有名的玩笑話”God must have loved the C students, because he made so many of them.“就出自其口)這還沒有考慮到中國的所謂一流科學家(”院士“),在國際上可能二流都算不上(參見高能所的領導名單;有些讀者或許覺得這麽說很不客氣,但我認爲對賣國求榮的人沒有什麽客氣可言)。

這些大佬在全世界都霸占了專業議題上的發言權,中國又多給了政治地位和管理職能,原本中國式龐大而强力官僚體系的良性制衡就只能來自科學和理性(包括反腐,這是爲什麽習近平的紀委對於采證的要求極爲嚴格),但這些學閥卻兼有政治權力和專業權威,不但在相關政策上擁有絕對、完全不受節制的決策權,而且可以利用政治能量來進一步提升專業聲望(例如通過中宣部來壓制批評論點和吹噓自己的成就,以及壟斷科研預算來做外國團隊負擔不起、卻無啥重要科學意義的實驗),再反過來用專業聲望來騙取更多的政治能量,如此無限循環;過程中還可以順便開些公司,藉著官媒的吹噓在股市收割韭菜,這是政治官僚想都不敢想的大筆外快來源。

我一再地說,政治的目標是公益的最大化,而其實踐的基礎則是理性和專業的態度。中共雖然是當前人類社會理性程度最高的政府,但這個把科學事實和專業權威混爲一談的邏輯謬誤,卻是一個極大的隱憂;如果不儘快修正,將政治上和科學上的話語權分開,那麽自私自利、竊國自肥的學閥必然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離譜。我長期批評的幾個假未來科技,已經成爲十四五的重點投資對象,但這其實只是上述謬誤的必然結果,如果不從根治起,只會隨著中國科研層次的推進,而對國家人民造成越來越大的失血。正本清源,刻不容緩。

【後註一】這篇正文的内容,其實已經在我腦海中醖釀五六年了,但是因爲我在中美貿易戰、中歐宣傳戰、以及其他國内國外政策上,還有重要的意見必須表達,不能冒著被封殺的危險直指中國學術界腐敗的核心,就一直壓著不談。習近平最近的一波改革,才讓我放心:除了學術管理之外,中國的内外行政都已經步上正軌,那麽我終於有了效仿“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底氣。畢竟我是台裔美籍,一輩子沒有去過大陸,這種實話我不説,還有誰敢説?原本想要上史東的節目來廣爲傳播,後來覺得他經營收費管道,不像我這樣爲了有博浪一擊的自由而始終不追求流量,所以決定不要連累人家。

【後註二】留言欄裏,有讀者引述中國學閥利益集團的宣傳稿,借用ACM Prize和Aaronson來為量子計算背書。因爲這個論點荒謬之處太多,我在回復的時候必須澄清許多事實背景,對不熟悉邏輯思辨的讀者(如果你沒有看出Aaronson原本就因爲量子計算而出名,反過來用他的論點來支持量子計算是Circular Logic,那麽你可能屬於這一類),反而可能引起誤解,以爲必須全盤接受我的描述才能推翻量子計算的地位,其實不然。這裏的真正關鍵,在於一個學術性的(亦即不在乎實用性的)ACM Prize夠不夠格立刻作爲中國科技發展藍圖,拿來決定五年計劃的頭號投資對象?獨立、客觀、深入的可行性和效費比論證該不該做,有沒有做?如果做了,那麽可用性還差8個數量級,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尚且要花4、50年和幾百萬億美元,這個問題是怎麽解答的?有這個解答,爲什麽中國科技管理階層要深藏不露,受到質疑這麽多年,總是避重就輕、引述美國權威,就是不拿出自己的實據來反駁?

我在《常見的狡辯術》一文中曾指出,最常用的狡辯術是轉換話題。上面的例子中,中國學閥拿美國的學術獎來説事,就是轉換話題的狡辯,因爲這裏的重點話題是量子計算該不該作爲中國的頭號科研方向,而不是美國人認爲量子計算該不該投資。同樣的,每隔三、四個月,國内外主要媒體都會報導新的量子計算的“突破”,其吹噓的核心論點總是在某某無實際用途的特定程序上比傳統電腦快了多少倍,這也是轉換話題,因爲這裏的重點話題應該是量子計算距離實用(亦即破解密碼)還有多遠,而不是它能跑多少無用的程序。

【後註三,2022/01/21】博客自從早年試圖揭穿無實際價值的假基礎科研(例如大對撞機)和假未來科技(氫經濟、核聚變)等騙局一開始,就已經預期既得利益者所用的狡辯術會包含Straw Man Fallacy(另外樹靶、轉移話題),亦即假裝我的批評針對所有基礎科研和未來科技,所以博文一直都提供真正值得投資的正確方向作對照。不過量子計算因爲政治原因,一直到四個月前的這篇正文才讓我有說實話的餘裕,還來不及做出完整的論述,只簡單提起過AI是計算科目的合理研究方向之一,但其實芯片設計上還有更具顛覆性的可能突破,值得在此詳細討論。

積體電路内含高度集成的電晶體,而當代商業芯片(包括CPU、GPU、DRAM、Image Sensor等等)所用的電晶體,都基於同樣的CMOS設計,這是因爲CMOS有相對高速、低能耗的特點。然而經過50多年的Moore‘s Law發展,CMOS的潛力已接近被徹底挖掘殆盡,尤其是物理上的所謂Boltzmann Tyranny(電流每改變一個數量級,電壓必須變動至少0.06V,這只要是CMOS設計就無法在工程上避免),使得進一步減低能耗(以往主要靠減低電壓)極度困難,而當前半導體工業的最大主流卻正是繼續發展隨身輕便的消費產品,因此開發使用不同物理機制的電晶體結構,是在2030年代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例如Intel剛剛宣佈將大力投入MESO技術(Magneto-Electric Spin-Orbit,參見《Intel looks beyond CMOS to MESO》)。我並不是專門鼓吹MESO:它也有一些先天缺陷,不一定能成功商業化,但全面探索可以替代CMOS的技術,卻是中國在未來十年扭轉半導體產業落後挨打局面的最佳契機,就像現在的電動車革命容許中國車企取代德日廠商那樣。

另一個值得趕緊全力投入的未來科技,剛好就和電動車有關:中國當前在電動車市場上的優勢,基本是過去十年成功扶持動力電池產業的結果,然而在電池之外,電動車還有其他的核心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Power MOSFET;它已經成爲制約充電速度和效率的關鍵。在這方面,中方還處在國際第二梯隊的追趕狀態,剛要量產第二代的SiC,而歐日廠商已經開始批量供應第三代的GaN。同樣的,中方應該以全國之力,提早投入第四代Vertical GaN技術,以便在5-10年内彎道超車,領先普及kV級的動力電路。

和40年内絕無實用可能的量子計算相比,這些都是在10-15年之内必然能夠顛覆既有重要產業的新技術;科技部在中國面臨美方全面科技封鎖打壓的戰略挑戰下,一再忽略亟需投入的關鍵方向,反而把有限的資源浪費到毫無意義的空談上,實在是國家和人類社會的罪人。

【後註四,2024/01/05】多年前我在參與大對撞機論證的過程中,曾反復提到過去40年所有十億美元級別以上的高能物理“大科學”項目,無不嚴重超支原預算的數倍,後來美國新上的高能實驗計劃自然也不能免俗。最新的案例是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DUNE,地下深處中微子實驗),由Fermilab和Stanford合作,2012年核准時預算為8.5億美元,2015年動工後立刻漲到12-18億,最新的預算是33-37億,但這排除了原計劃中的若干部件;如果照原設計完成,目前預估需50億。請注意,距離完工尚早,繼續漲價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然。

【後註五,2024/09/09】根據Sabine Holssenfelder報導(參見《Cat Becomes Well-Cited Scholar With New Scam Method》),英美學術界出現了代爲發表論文然後批量製造引用(Citations)的一條龍服務,並且已經有一隻貓藉此成爲行業巨頭級的專家,這顯然是中國冗餘產能外溢到國外的成功新案例。

玩笑開完之後,我們必須面對幕後的嚴酷事實,亦即中國學術界已經成爲危害全人類的思想糞坑,科技部和教育部責無旁貸。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67471825

 回應文章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9 00:37
搞学术的不能有政治权利,该如何具体落实呢?是不让当重要领导?我记得前几年河北某大学韩春雨有个造假事件,不少学术界人士给他的大学写公开信揭露他,但是好像他的大学依赖他的“成就”申请了不少经费和其他好处,所以领导依然袒护他。也就是说即使领导本身和学术无关,但是领导下面的人造假如果能给单位带来好处,依然会袒护造假。会不会只不过是学术大佬的山头变成其他人的山头?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9 00:55 回覆:
外來的管理階層方便輪調,比行内人不動如山要好多了。
一般地方政府也有這類護短的問題,習近平的紀委和監委不是一步一步解決的嗎?我一再解釋,體制從來不是萬靈藥;這裏的目標是改掉無解的惡劣體制,換上一套容許自清的理性架構,然後再靠好人的努力來謀求公益最大化。
這個邏輯謬誤,你是這篇正文留言欄的第三犯,更別提我以前解釋過幾百遍了。在參加討論前,讀者有責任先回顧博客以往談論的道理,並對當前的議題做一點思考。直覺反射性的質疑,純粹浪費我的時間;警告一次。

尘寰梁津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邓曦泽:中国改善学术环境不能回避合法“腐败”
2021/09/08 15:27
我认为这篇文章对先生所说是很好的补充,邓曦泽:中国改善学术环境不能回避合法“腐败”,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story20210708-1166143,他提出的建议是:第一,一定级别的官员不得以第一申请人(即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申请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但可以作为非第一申请人。第二,一定级别的官员不得以第一申请人的身份,申请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奖励,但可以作为非第一申请人。

第三,一定级别的官员不得以第一导师的身份,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尤其是不能指导博士研究生,但可以作为副导师。副导师制度现在就有。第四,一定级别的官员不得作为专家,参与一切评审和鉴定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9 01:08 回覆:
小打小鬧,治標不治本,類似美國的思維模式。
不過話説回來,過去五六年,在中宣部監管下,我也是一樣的只能談皮毛;這正是當前體制問題難解的深刻體現。

大一統理論之5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最終的權力來源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2021/09/08 10:28
所以意思是說沒有專業知識的管理者,要用其它相關獨立專業的專業人才去管理專業的人才,而且必須把兩類人才分開獨立,這個例子,用數學系A去管理物理B 那麼想要作弊的學閥要同時攻破2層難度變高,同時攻破數學和物理兩方面的專業人才,除非他們合謀(重點是要防止兩類獨立專業人才合謀機制的制度設計,也就是避免變成一個迴圈利益或反饋機制) 類似避免旋轉門?這方法詐領難度變的很大就是了,但還有一個難題管理者如何確定A是專業人才,或A自己本身不會腐化?因為B的專業性是A來確定 那A的專業性由誰來給予?最終權力不就回到科學共同體(也就是學閥權力) 還是官僚授權? 如果這兩個都不依賴,只依賴純科學方法論(事實和邏輯從零開始的推演結果),一個官僚或普通人從零要開始學習系統的科學,懷疑專業者的判斷可能要花幾十年去讀書才有資格懷疑,經濟成本太高,最終還是可能發生檸檬市場資訊不對稱劣幣趨逐良幣效應


還是說要發展出類似學術的三權分立體制.....(類似行政立法司法互相監督那樣),但這套民主機制也被財閥攻破了,三權分立的權力來源於普通沒有知識的人民,但人民選出的人不能保證是人才,雖然官僚知識水平一定比普通人民效高,但是如果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化隔行如隔山怎麼半?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8 11:35 回覆:
我早説過,沒有完美的體制;好的體制容許並鼓勵好人掌握權力、爲民服務,最終還是要靠一群個人的努力。如果管理人員來自行業外,那麽就可以用監督一般行政人員的手段來防範腐敗;習近平的反腐已經纍積了足夠的人才和經驗來做這些工作。
但是有極度惡劣的體制;中國當前的學術界,無限放大偏見和私利,不容公益的討論和監督,完全不給好人發力的餘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AbzX5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8 09:53

除了學術管理之外,中國的内外行政都已經步上正軌:意思是其他比较重要的弊端基本上都在改革中, 唯独学术管理迟迟不见动静?

王先生的药方是, 要把学术权威和政治权力拆分开来, 做学术的仅仅在自己的学术专业上有权威, 不能延伸到政治上, 政治层面要有一批专门的懂科研规律, 但没有利益冲突的专门干部(科研出身, 但不再做科研)来当Reviewer? 不知理解是否到位.

如果是这样, 我想到一个例子, 本届国家体育总局苟仲文局长. 他似乎是军工口出身的干部, 这次奥运搞了很多科学的办法提高运动员成绩. 我相信应当由不少这类科研出身, 但之后不再做科研的干部.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8 10:06 回覆:
你的解讀正確。
中國足球如果要挽救,也必須從類似的思路著手。

大一統理論之5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邏輯有內生矛盾
2021/09/08 09:02

這個邏輯有內生矛盾,在於官僚或者任何一個管理組織如果管理者自身沒有一定專業知識,要用什麼條件來判斷誰是學閥誰是真科學?

如果只是想說明尊重專業知識不等於要給學閥權力,只不過說明官僚應該聽取有專業知識者的意見,那麼不是就內建了給這種專業的建言一定程度的決策權的邏輯了嗎?因為當官僚聽取這些建言,這些專家不論真科學還是玄學已經具備影響決策的能力

那麼當官僚無法判斷學閥和一真科學(事實和邏輯推演出的結論)這兩者的時候,盧矛盾就產生了,除非官僚本身俱備這種知識

說一個自身經驗,台灣牙醫常常有亂用健保補助隨意把病人健康牙齒鑽壞再補牙詐領健保費的權力,只要有一點小蛀牙醫生可以找理由用自身專業知識建議病人鑽牙+補牙然後領健保補助,病人本身不用多花錢只需花150元台幣掛號費,但是浪費社會資源還破壞掉健康的牙齒,然後病人必須相信醫生,醫生判斷說你需要鑽牙補牙,大多數病人幾乎沒有什麼專業知識懷疑生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本身一樣是難題利用資訊不對稱來詐領社會資源,怎麼讓本身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人分辨誰是良醫誰是黑心醫生?

中國官僚遇到相同的難題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8 09:18 回覆:
我已經解釋過了,將專業權威和政治權力集於一身,立刻使利益糾葛(Conflict of interests)無可解開。管理專業議題,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但不論怎麽做,都沒有放任行内人自我評審來得糟糕;而當前中共的體制,不但讓學閥獨霸專業議題,而且他們可以通過一般官僚系統來操控普通輿論和金融市場,這已經不只是學術管理的問題了。
正確的學術管理,必須建立一批專門培訓出來,有若干行業知識,但毫無利益人情糾葛的職業學術管理人才;例如用數學系出身的去管高能物理,用物理系出身的去管化學,化學系出身的去管生醫。
至於你說的騙保問題,在美國也有啊。所以保險公司要求補牙之前要拍X光存證。這類的防弊手段,只要想做,總是有辦法;中共體制的毛病在於,不但學術界自己不會想防弊,而且外人想檢舉都無門可入。

makludi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8 03:29
恐龙法官的中国版本,恐龙学阀。这里面又个可怕的循环,对于高端技术,国家需要中央规划,中央规划,需要参照国内学术界。我有个问题,如果要改革,最好入手和最先该入手的地方在哪里,是根据学术不端的举报抓人,还是给学术期刊上悬赏虚假结果的赏金猎人,还是其他什么。中国学术的问题,很大部分是在我们中学和本科教育时候埋下的地雷,没有严格的学术道德要求和专业教育,我们很多人是出国了才知道ppt也要详细给出参考来源。另外有个题外话,当初半导体造假,是连蒋尚义都骗过去了,连这种级别的专家都被骗(这里他是受害者之一,所以不会有合谋),那应该去哪里找既有足够能力又有道德的专家,不能什么事情都找杨振宁。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9-08 08:50 回覆:
我以前總是說要從嚴格打假做起,其實那只是最基本、最簡單、最初步、最無爭議的治標步驟(當然,現今的中國學術管理,連這也做不到)。要根治這個頑疾,必須如正文所强調,把專業權威和政治權力切割開來,然後才可能以事實和邏輯,通過公開辯論來挑戰前者(別忘了,中國的政治權力是不容公開挑戰的),一旦有了科學和理性的背書,自然可以獲得政治權力的尊重。
四年前,我發文(參見《談悟空衛星》)批評悟空衛星團隊的虛僞宣傳,《觀察者網》立刻受到政治壓力,雖然勉强發表,後來對我的其他文章有了很大的戒心,以致當我試圖把《美國陷阱》介紹給華語世界的時候(參見《域外管轄權》),《觀網》原本是拒絕轉載的。這就是後注裏所提的,“被封殺的危險”。悟空衛星還沒有什麽政治能量可言呢。真正可怕的,是官居中央委員,把量子計算這個假未來科技,搞成十四五計劃中,科研的頭號重點;你說,只要他還是中央委員,中國怎麽可能對量子計算的發展前景做出客觀、科學的評估?中國人講人情固然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政治體制根本就不容許你質疑學閥,討論文化因素毫無意義。
我覺得很可笑的,是量子計算被吹捧為戰略性的頭號未來科技,但卻從沒有經過嚴謹的評估論證(否則以8個數量級的技術鴻溝,是不可能一路開綠燈的,參見《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完全就是中方對美國企業(Google和IBM)為炒作資本所發的公關稿,照單全收,拿來當成科技發展藍圖(氫經濟也是如此,大對撞機和核聚變則是拿劉慈欣的幻想小説來當藍圖);既然有機可乘,自然有人順水推舟,名、利、權三收。這裏的關鍵是他的政治地位,如果不改,量子計算絕對會持續做爲無底錢坑直到他退休爲止,任何學術管理上的改革也無從談起。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