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觸事昏迷
2019/09/30 11:45:18瀏覽3277|回應14|推薦127

因為家人中多人修習佛法,無形中,從他們口裡了解到很多佛經上的用語。就比如說「天龍八部」,一直以為是從金庸小說裡出來的,佛經最早就用到這個名詞,雖然我還沒全然理解,但已深感不可思議。最近誦念大悲懺,看到「觸事昏迷」這四個字,更是讚嘆不已,這理應與維基百科所解有異:「昏迷(英語:coma)語出希臘語κῶμα(「沉睡」的意思),是一種深度失去意識的狀態。處於這個狀態的病人無法被喚醒,對光和聲音沒有反應,沒有睡眠-驚醒周期,也不能隨意活動。」但差別不大。

一聽「昏迷」二字便直指醫院,從沒仔細研究過這兩字的奧妙!說開了,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情況,遇事先顧面子卻失了頭緒,來龍去脈全顛倒說了;又或者貪眠過多,一起床的當下既昏頭且迷茫,亦是「昏迷」可言:「這豈是長安十二時辰?」(陸劇名)那更不用說,酒店談生意的文化多少是藉由暗昏吵雜、酒色入迷之際簽下合約?事後討論得失,都說身不由己,真應驗了上面所列的解釋:「處於這個狀態下的病人無法被喚醒!」

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是隱藏其中的執著、貪婪在虎視眈眈、蓄勢待發,那才是昏迷之因。這也可用來理解,為何很多人不看事情本身,而是著眼在對方的口氣、態度或者附加條件,甚至不相干的對話、人物都能拿來和在一起爭執,那正是當局者迷、看不透的地方,旁觀者卻能一眼識之:都是折騰人。 

在調解眾多事件之中,常會嘆息:「事情明擺著清清楚楚的,怎會突然間衍生這麼多問題出來?」抽絲剝繭之後,才發現,有幾個人參與其中,就有幾個不同的意見,不管是一開始就開誠佈公,還是桌底下的較量暗槓,都會在最後關頭浮上檯面,到那時都已離初衷相當遠了。倒不是在乎協調幾次,越多是越好,因為每多一次的溝通,就有機會更了解彼此心中真正的目的。有人很會說,就是不亮自己的底牌,有人看起來很難說服,其實訴求最簡單,最後能達成ㄧ致方向,還是拜「體諒對方」所賜。常在散會前提醒:「這也許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可以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做的事,留下的印象將是此時此刻的嘴臉相貌,撕破臉會是最好的告別嗎?雖然盡如人意難,但是若還要做到讓人生怨的地步也是不智。最好能把握剩下的時間,讓對方記得您的好,別再多添個冤親債主!」

這「冤親債主」也是最近才從佛法處得來的概念,我以前認為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是天經地義,如今已有「噤若寒蟬」之怯,原來不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口」字還是「福禍之門」,事關重大、不能小覷!仗著自小伶牙俐齒之便,只怕我這一路走來已傷人無數,不是外表的傷口,而是內心被我所重創,在此誠摯說聲「對不起、請原諒、謝謝您、我愛您!」別小看這四句話,據說國外有位醫生,就是藉此遠距診斷,讓病人不藥而癒,若能把這四句話隨身攜帶,時刻常念,相信世上就沒有解不開的結了。期許此刻起,堅持口戒,不再兩舌,以前以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事圓融,現在想來捏把冷汗,稍一不慎就是兩舌了!

這個心得決定也不過是昨晚有感而發,大妹剛好打電話過來,本想與我閒聊,卻聽我在電話那頭支支吾吾、任何評論都不敢下、回答皆有所保留的嚴肅模樣弄得一頭霧水,搞不清楚我玩啥把戲? 大妹是很可愛的,她的思路一樣鬼靈精怪得可愛,到今天早上我還在想她那所謂棘手的三個問題:「姐,我問妳喔,有一隻螞蟻爬到我的頭髮裡,卻久久沒見牠跑出來,要不要緊?還有喔,妳說我大老遠的騎腳踏車到市區吃早餐,安全嗎?妳認為我直接在早餐店吃就好了,還是包回來享用呢?........」天哪!換我想問她了:「妳是怎麼觀察到一隻螞蟻(而且只有一隻)跑進妳的髮裡的?」

在淨空法師的視頻上看到這段話,很精彩:「你看《慈悲三昧水懺》的故事,不就很明顯嗎?悟達國師十世高僧,你看他那個冤家,那深仇大恨非報不可,生生世世在等,等到第十世他做了皇上的老師,國師。皇上送一個太師椅給他,這個太師椅是沉香雕的,沉香價值高,藥店是一兩一兩賣的。他接受了,皇上是他的弟子,供養這個沉香寶座,他那個傲慢心一生起來,覺得很榮耀,天下的這些出家人那麼多,沒有人跟他相比。這個念頭一生,護法神就走了,他的冤親債主找上身,就得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迦諾迦尊者給他調停,這個冤親債主接受,離開了。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要記住,我們如果心裡還有邪念、還有邪思,你就知道冤親債主很容易找上身,找上身那你就得有病苦。」

由於對這個「人面瘡」好奇,聯想到歷史上的徐達,是明朝開國大臣之一,後來被朱元璋「蒸鵝賜死」,如網路上每日頭條所述:「傳說,徐達因為功高震主,引起朱元璋的恐懼。徐達晚年患有背疽,忌吃鵝肉,朱元璋偏賜蒸鵝全宴給徐達。明朝規定賜宴必須即時食、全食。徐達知道朱元璋的意思,於是流著淚把鵝肉吃完,不久毒發身亡。......在古代,背疽是一種可怕的「惡疾」,得了往往是致命的。死於背疽的歷史名人史不絕書,除了徐達,還有秦末的范增、三國的劉表和曹休、唐朝的孟浩然、後唐的李克用、南宋的宗澤、明朝的楊一清、清朝的楊光先等等。因為是絕症,所以發背疽而亡竟然成了賭咒發誓用語,例如《說岳全傳》裡頭秦檜便向兀朮發誓「不把宋朝天下送與狼主,後患背疽而死」。所以患了背疽無異於得了絕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o5gmy.html

可能接連看到這些相關圖片,晚上噩夢驚醒,證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納悶何解、又起妄想時,猛然靈光一現:阿彌陀佛!

▲這是從網路上攫取的圖片,若有侵權請告知,必然速速撤下,感謝!

(文字:童空心)

▲這是在美式大賣場買到的黃色的蘭花,好鮮豔的黃,可惜我拍得不夠好,她比照片裡的更美,讓我驚豔不已。

(文字&拍攝:童空心)

▲很喜歡在山上捕捉到的鏡頭,這張照片現在成了我平板上的桌布!

(文字&拍攝:童空心)

▲有沒有注意到,花兒中間有隻小昆蟲?被我拍到了,好有成就感!

(文字&拍攝:童空心)

▲任何一種白色的花都讓我覺得清新單純,艷而不俗,嬌而不驕!

(文字&拍攝:童空心)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文字&拍攝:童空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cheesTung&aid=12977252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娛情
2019/10/01 23:00

一篇紀心,好幾個題目在翻觔斗,觀思拍拍拖拖,寫照心情有趣,誠名山勝景。 大笑

童空心(LycheesTung) 於 2019-10-04 20:30 回覆:

謝謝Sir Norton,果然好眼力,看出文中窩藏許多主題,如您所述:「一篇紀心,好幾個題目在翻觔斗,觀思拍拍拖拖,寫照心情有趣,誠名山勝景。」承蒙美言,心驟喜,這廂有禮啦!

若要認真的把每個主題攤開來細細講也可以,我是會計出身,最愛這味,總覺得自己很有能耐,能抽絲剝繭到把簡單的一件事寫成密密麻麻?現在想改變,不想有負擔,不用背責任,單純寫了開心滿足,也算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早鋪路!

坦白說,點到為止就好,全數攤開傷感情,聰明人自能意會!寫作意境的昇華莫過於此吧?懷疑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1 21:00
地球人的「集體迷失或失憶」,誤將「執念」當「真實」,許多偏見和萎縮,搞得自己和他人都辛苦,不自在極了。  
童空心(LycheesTung) 於 2019-10-04 19:52 回覆:

謝謝Siena,嘿!第一次看到用地球人來形容眾生,不覺眼睛一亮,可見您已經超脫於外、以客觀距離來審視眼前的執迷昏庸!您說的有道理:「誤將『執念』當『真實』」,我也知執念不對,卻難根除,希冀有朝一日能頓悟看透,不再為虛空色相所昧!


Celine_終須一別(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1 19:13

蘭花的顏色真美!花瓣鵝黃、花蕊為粉/桃紅色?

希望不是看錯重點 ~~~ 佛經/佛法我完全沒有研究,但很喜歡看寓意深遠的故事,如同您文中提到的 ~~~ 足感心耶

童空心(LycheesTung) 於 2019-10-03 17:12 回覆:

謝謝Celine,您說的情況跟我很像:「佛經/佛法我完全沒有研究,但很喜歡看寓意深遠的故事,如同您文中提到的 ~~~ 」,坦白說,目前我也是一知半解,無法說得透徹,還好我們都喜歡聽故事,如您所說,這其中寓意深遠,目前能看懂多少是多少,一點都毋須勉強,相信時機到了,定然開朗獲致!

您留言,都會帶給我一種可愛、不受拘束的感覺,一點都沒有看錯重點,請放心 !

經您一提,特別再去審視那盆黃蘭,本來印象中花蕊是偏橘黃,剛剛又去確認了一下,應該是您說的粉色比較正確?懷疑傻傻分不清楚,於是再拍一張照片給您瞧瞧。與您分享一個小小的滿足:昨晚又買了一盆,是另外一個顏色,兩相呼應,客廳似乎更漂亮了。哈哈....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囉!得意

童空心(LycheesTung) 於 2019-10-03 17:14 回覆: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1 15:49
當局者迷的"執念"有時候是旁人怎麼說怎麼勸都聽不下去的,年輕時,我的個性喜歡是非曲折說清楚,但總是有些許的火氣。現在年歲漸長後,雖然還是習慣把話講清楚,但懂得多一點轉緩的空間,人間塵緣來去,到終了還是孑然一身離開,太過計較或想不開,為難的,除了自己,身旁的人不也辛苦?像我受傷後,復健過程雖然疼痛難熬,但看見孫女稚嫩天真的笑臉,就全忘了。
童空心(LycheesTung) 於 2019-10-02 12:26 回覆:

謝謝浮生,您這段話我深有同感:「當局者迷的"執念"有時候是旁人怎麼說怎麼勸都聽不下去的,年輕時,我的個性喜歡是非曲折說清楚,但總是有些許的火氣。現在年歲漸長後,雖然還是習慣把話講清楚,但懂得多一點轉緩的空間,人間塵緣來去,到終了還是孑然一身離開,太過計較或想不開,為難的,除了自己,身旁的人不也辛苦?」我自己又何嘗不是?而且有時候在說清楚曲折時,用字遣詞難免又傷及他人,雖有正氣,依然招來怨氣,真是難以自清,徒惹一身塵!也許,正是此刻與冤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吧?

初時聽到「冤親債主」很不能接受,總以為.....有那麼嚴重嗎?歷經幾番人生波折之後,不得不相信!於是開始反省,到底是在哪些地方做錯了?得罪人了?還是原本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有瑕疵,以至於犯過也不自知?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人生課題,卻需嚴肅以對。不瞞您,我已做好準備,要找出阻礙精進的習氣,修行不就是要修正行為舉止嗎?這輩子總得找出跌倒的原因,而不是傷口好了就忘了,這樣不就白疼了?期許自己能學習到您的豁達,很多事我也是放不下、重區分,您說的太對了,旁邊的人都跟著受苦!

孩子們的童言最令人笑開懷,含飴弄孫好福氣!三太子笑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