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8 08:40:16瀏覽3734|回應0|推薦3 | |
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指出,兩岸產業有無限合作空間,未來鬆綁兩岸經貿政策,開放陸資投資台灣產業,並建立兩岸產業合作平台,台灣股市有上兩萬點的潛力。 即將出任經濟部長的尹啟銘接受專訪,首度暢談對物價、兩岸經貿、產業發展等看法,他說新政府可望在半年內陸續提出40%鬆綁、陸資來台投資及解除國內產業別登陸禁止項目等全盤解決方案。以下是訪談紀要: 規劃設立新平台 問:馬蕭競選時提到兩岸經貿朝向開放,你也提到上任後檢討企業赴大陸投資不得逾資產淨值40%限制,有無鬆綁時間表? 答:40%的鬆綁,會考量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特性。我個人主張兩岸經貿鬆綁,需整體考量,除了金額限制,產業別限制也要一併考量,不能只考量一邊,但這部分要跨部會討論。 目前40%上限,對中小企業根本達不到管制效果,只能管到公開發行的上市櫃公司,有許多公司已瀕臨上限,因此不斷反映開放的迫切需求。 但政府應有更高的策略思維,我認為應考慮把40%鬆綁,再搭配陸資來台。產業別鬆綁,可以讓兩岸產業加強合作關係,形成策略性聯盟,在此情形下,吸引跨國企業來台,形成台灣企業可以布局全球的策略。 開放陸資來投資 意思就是說,大陸資金來台,是投資產業、而非房地產,我們的產業也可以投資他們,彼此互相投資。大陸企業的投資風險高,跨國企業不太信任大陸整體經營環境,而台商了解大陸狀況及中國人商業行為,較易合作。 如果台灣與大陸企業可以建立這樣的合作平台,跨國企業就很希望加入這樣的合作機會,台灣企業就可藉跨國企業的關係,大家一起拓展海外市場,這樣台灣就可以與國際連結。 問:你的意思是說,未來40%鬆綁,還要搭配其他措施,不一定是全面不設限? 答: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鬆綁要有相關配套,有可能在某種情況下,合乎某種條件,可以取消40%上限;如未符合該條件,則採彈性放寬。這與個案鬆綁不同,配套會透明化,讓企業完全知道遊戲規則,這是WTO精神。 問:大陸對這樣的觀點,可以接受嗎? 答:大陸智庫人士曾專程來拜訪,我告訴他們,台灣與大陸企業的合作,有無限大空間,他們也相當認同。因為,兩岸產業合作,不涉及法令問題,也與陸委會、海基會無關。 大陸資金來台,就可以直接投資產業,會變成合資關係,那我也投資你,變成策略聯盟,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兩岸鬆綁,應有更高層的策略思維,透過建立產業合作平台,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擴展海外市場。 大陸也感到高度興趣,因為產業合作有無限大的空間。例如,大陸擬在天津設全球最大飛機組裝廠,大陸航太能力比台灣差,台灣的漢翔從研發、設計、製造、測試、維修,能量都比大陸大,兩岸可以合作,一起研發小飛機。 問:你對陸資開放,有何規劃?是先製造業?還是金融業?還有陸資來台買房地產,也在開放之列嗎? 答:開放陸資來台買房地產,這部分不在我份內,但如果大陸可以投資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業也可以投資大陸省市銀行,那麼,新加坡、歐洲等跨國金融機構,將會搶著來台投資銀行。渣打銀行為何買竹企,就是原因。 如果跨國企業都來台投資,台灣成為全球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那還有什麼國家安全,台灣成為跨國企業進軍、參與亞洲經濟活動的門戶樞扭,你就具備戰略地位,那政治上還會有什麼風險? 我老早就說台灣股市有兩萬點潛力,如果政策能鬆綁,兩岸經貿關係改善,台灣股市將有上兩萬點的潛力。 電價再不漲台電會休克 問:520上任後,油、電價,如何調漲?調漲時程如何?對物價的衝擊,新政府有何因應腹案? 答:原則上,政府對油價調漲,採一次漲足;至於電價,目前還在規劃階段,但今年不可能不調漲,今年內不漲,台電虧損將達1,050億元,台電公積金僅465億元,台電會休克。 油價調漲有配套 不過,政府會有配套,例如,照顧低收入戶;還有擴大對大眾運輸的補貼,鼓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達到節能。 在電價方面,也會補貼低收入戶的電價,比方講,目前非夏季用電每戶平均用量約330度,但這只是平均值,低收入戶用電量遠低於這個用量,未來政府還會針對這部分「給予照顧」。 未來油電價調漲原則,一是照顧弱勢團體;二是反映成本,但只反映直接成本。調整的方向,油價朝一次漲足;電價則需由電價諮詢委員會討論,但不是從台電損益平衡著手,會考量民生基本用電需求,也會納入弱勢照顧及節能減碳設計機制。 問:過去經濟部提出兩兆雙星產業發展政策,你上任後,對未來產業推動有何構想?下一個接棒產業是什麼? 答:政府施政最重要的是塑造理想的投資及創新平台或環境。對產業發展,我認為附加價值的提升,比產值更重要。我認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在於有沒有掌握產業發展的成功關鍵因素。 我比較關注的是如何塑造一個可以讓台灣產業永續發展下去的技術,台灣過去的創新技術,都是介面,並沒有真正掌握「獨特性的技術創新」,後者才是產業永續發展的根源。 這種創新,不是只有Develope(D)的表層創新,而是要從R(research)著手,D只是表層,但R卻是深入產業的核心,掌握獨特性技術。這種關鍵技術,只要掌握一、兩個就夠了。這是要從上中下游整合研發著手,是真正的往下紮根,如果台灣企業掌握這種獨特性技術,就可以稱得上是全球性的企業,與跨國企業站在同樣的立足點競爭。 鼓勵獨特性創新 我對產業發展的關注焦點,不是生產面,而是建立產業的創新研發能量,如果可以真正掌握產業的核心技術,建立自己的獨特性技術,就已紮根基本功,基本內功做好了,拳譜、劍譜,都可以變化自如,但如果基本功做不好,表層創新研發,只是花拳繡腿。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4332200.shtml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