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0 09:29:21瀏覽604|回應0|推薦3 | |
馬蕭全國醫藥衛生後援會於12月9日下午正式成立,三百多位來自全國及各縣市十餘個醫療衛生團體的代表,包括多位現任理事長、醫院院長與醫藥界大老,齊聚一堂,馬英九在會場發表「新世紀健康政策白皮書」,提出「全民健康十大主張」,承諾將增加1400億的健康投資,提昇全民健康與發展醫藥產業,引起熱烈迴響,活動在全體高唱「明天會更好」、「快樂的出帆」歌聲中圓滿畫下句點。 具名發起及出席此次全國後援會的,個個都是在各領域具有高度號召力的人士,除了德高望重的大老,更有多達一半以上的各醫事公會現任理事長參與,此外,過去很少涉足國民黨政治活動的醫療衛生學術界,此次亦有多位現任醫護院校的院長級以上人士參加。 活動的發起人除了身兼馬蕭醫藥衛生動員組召集人的衛生署前署長詹啟賢,還有:曾擔任臺大醫院院長的胸腔科權威楊思標,陽明大學前校長也是泌尿外科權威張心湜,曾任健保局總經理的臺北市前副市長葉金川,中醫界「永遠的理事長」巫水生,現任全國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的衛生界大老石曜堂,桃李滿天下的中華牙醫學會前理事長詹兆祥,曾任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也是現任北醫護理學院院長的邱豔芬,全國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張森賢,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前理事長周萬吉,全國醫事放射師公會理事長魏聰文,全國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簡文仁,營養學界大老、北醫公衛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等。在活動中代表各團體發表心聲的有敏盛醫院院長楊敏盛、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江東亮、全國護理學會理事長李選、北醫牙科校友總會會長葛建埔以及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前理事長陳旺全等。其他蒞臨現場的重量級貴賓還有全國醫院協會理事長也是長庚集團最高醫療顧問吳德朗、萬芳醫院院長邱文達、全國醫師公會監事會主席張德旺、全國藥師公會理事長連瑞猛、全國西藥代理商公會理事長梁明聖、全國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金惠民等。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致詞時指出:過去臺灣的健康照護擁有五項世界之最,包括:最方便、最自由、最經濟、最有效率,以及滿意度最高,本來是令人引以為傲的臺灣奇蹟,可是從92年之後,國家的醫療投資比率卻呈現停滯狀態,造成健保入不敷出,醫病雙方都苦不堪言。馬英九說,不僅醫療如此,近年臺灣社會也出現新的「四不、一沒有」的現象:「四不」就是不婚、不育、不養、不健康,「一沒有」就是對未來沒有希望,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國人的自殺率已經上升兩倍,去年每兩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死亡,而自殺人數增加最多的,竟然是最應充滿活力和希望的25-44歲的五、六年級生,令人震驚! 馬英九以沉重的語氣指出,民進黨不但執政方向錯誤,造成經濟持續低迷,連帶使健保保費收入受限,而且執政高層對醫療根本不重視!馬英九說,許多醫療界的朋友都向他抱怨,謝長廷先生當行政院院長時,就答應要編500億健保基金,結果,歷經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三個院長,都沒有編列,但是到了選舉,又在開同樣的支票!他呼籲醫療界唾棄這種純屬選舉操作的「空頭支票」,並提出全民健康十大主張,承諾帶領醫界和民眾遠離「四不、一沒有」的陰霾。 馬英九提出的重大主張包括: 1.大幅提高國家的健康投資,預估將比現在增加1 4 0 0億; 2.開辦老人照護保險,嘉惠行動不便的長者和家屬; 3.減免低收入「邊緣戶」之健保保費; 4.提供老人免費裝置全口假牙; 5.強化癌症防治,將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前列腺癌列為新的防治重點,使癌症死亡率減低10%; 6.加倍補助醫藥生技產業研發,並加速中醫藥的科學化; 7.設置醫療無過失事故救助辦法; 8.提昇用藥安全; 9.設立食品衛生安全委員會,推廣衛生優良標章; 10.以及優先照顧醫療弱勢族群,全民享有優質健康照護等。 馬英九表示,健康是國民競爭力的基礎,為保障民眾享有健康人權,政府應善盡穩定健保財務之責任,未來將會加重處罰違法盜用健保資源者,嚴防浪費,但在全力推動開源節流措施後,若健保財務仍有缺口,將由政府加以補助;同時,隨人口老化與科技進步,醫藥衛生支出將從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6.2%逐步提升至7.5%,比現在增加1400億以上,投入於預防保健、慢性病與傳染病防治、醫療品質、健保及弱勢團體照護,以全面提升國民健康。 針對人口快速老化的問題,馬英九指出,在少子化與夫妻都上班的趨勢下,一旦家人重病或行動不便,常面臨照顧與養護開銷上的龐大負擔。他承諾將在四年內開辦老人照護保險,以政府力量讓長輩得到妥善照顧,減輕家屬的經濟與照護負擔,並促進多元專業人力發展,營造高齡產業友善發展的空間。 馬英九還對低收入邊緣戶開出健保保費減免的利多,不但低收入戶保費全額補助,對收入在低收入戶120%及150%的邊緣戶,也將減免四成及兩成健保保費。 馬英九表示,將透過這十大健康建設,帶給人民健康和快樂,給醫療人員專業和尊嚴,並且讓臺灣的醫藥產業發光發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