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避戰與謀和:台灣無力對話,就等著被控管
2022/12/11 18:29:53瀏覽656|回應0|推薦13
2022-12-08 05:13 

這次選舉,民進黨「抗中」戰略折戟。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在選後發表談話,以兩點打臉蔡英文的抗中保台論。其一,她說「避戰是所有決策者共同責任」,表明美國不支持台灣挑釁中共;其二,她說「美國尊重台灣選民展現的意志」,對台灣的支持不變,駁斥了蔡英文稱「民進黨若選不好會影響國際挺台」的謬論。近日蔡英文召開府院黨高層檢討會議,首度回應:沒有人要戰爭,將與區域間的利害關係者尋求共同有效控管風險的方案。

孫曉雅的談話,除了重重打臉綠營的選舉論述,也清楚反駁蔡英文對選民情緒勒索。這是此次選舉結果對蔡政府最大的棒喝:國家安全,不應當成選戰工具;徒然抗中,不足以保台;保台不止備戰,也要避戰;避戰不是投降,而是決策者應將人民的意向和利益視為己身責任。蔡政府在選後高層會議中的結論,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也是國家領導人的基本認知;但民進黨要歷經大敗才體悟到這點,才知要尋求風險控管,更凸顯其先前的民粹與顢頇。

但要保台,光是備戰和避戰仍然不夠,更需要謀和,也就是溝通對話。這點,不難從歷史上找到各種借鏡。近日,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主編的《重探抗戰史》第三部新書發表,編者揭露,一部壯烈的抗戰史,其實也是一部中日和議史。日本要鞏固侵略戰果,又急欲自中國戰場抽身,故有議和的考量;中國堅守主權與領土底線,要以撐待變,也有談判的謀略。中日兩國談打交織,和戰並進;對照今日台海及未來兩岸情勢,在策略權衡、堅守底線與和平價值上都深具啟發。

當今國際社會更強調對話與和平的價值。但在台灣,避戰卻常被批評為「投降」,謀和也被汙名化為「舔中」和「賣台」。國民黨和民眾黨都主張備戰與避戰並進,並極力追求和平,卻被綠營醜化為「投降主義」。民進黨無法維護台海穩定,卻抹紅在野黨的對話倡議,根本是暴虎馮河。民進黨無心也無力重啟兩岸溝通,卻羞辱有意願開展兩岸對話的在野黨,則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蔡英文的「抗中保台」,在這次選舉中等於遭到了人民的「不信任投票」。孫曉雅特別等到選後,才說出「避戰是所有決策者共同責任」,並刻意強調「拜習會已讓各界對美中關係走緩感到放心」。這顯示,美方對台灣選情的掌握,似遠較蔡政府精準,選前已料定台灣民意漸漸遠離民進黨,只是蔡政府仍執迷不悟。孫曉雅說:「面對面會談是非常重要的」,也暗示美中透過拜習會獲致一定溝通成果,並釋出共同管控衝突的意願。

美中開始互畫紅線、重設護欄,唯蔡英文仍高舉「抗中」橫衝直撞,難怪選後被美國打臉。如今,蔡英文接受美國耳提面命,改口將和「區域利害關係者」共同管控風險,尋求控管風險方案。問題在,蔡英文所稱的「區域利害關係者」,若只指美、日,而不包括中國大陸的話,台灣仍擺脫不了棋子的角色,無法成為參與「風險控管」的一方,只能當一個「被控管者」。

拜習會後,美中因裴洛西訪台而切斷的溝通管道逐步恢復,兩國防長已舉行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並計畫明年初訪中。可見,美中關係已逐漸從對抗與衝突,修正為競爭與管控。六年多來,兩岸中斷的文化及學術交流,中斷的觀光及交通往來,乃至中斷的農漁產品協商,不斷堆疊成巨大的民怨。蔡英文若繼續裝睡,就等著迎接下一場民怨怒火吧!

聯合報社論/避戰與謀和:台灣無力對話,就等著被控管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