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因何在防疫「最後一哩」躑躅?
2022/11/21 06:59:44瀏覽788|回應1|推薦9
2022-11-19 05:42 

不知不覺間,我國確診人數累計已達八一三萬人,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儘管防疫決策表面上朝「逐步解封」前進,指揮中心也不斷強調「疫情趨緩」,但有些管控措施卻是鐵板一塊不肯鬆動,或僅稍加微調,或推稱還在研議。這些矛盾作為,不免令人質疑:是疫情趨緩仍難驗證,還是管控措施的張弛另有其他考量?

近日放寬的管控措施中,以十一月七日起的「四大鬆綁」最受矚目。包括確診隔離改採「七加N」、同住家人免隔離、若干活動不再強制施打三劑疫苗,及公共場所不再強制量體溫等。十四日起,「七加N」又進一步放寬為「五加N」,確診者只要隔離五天,篩檢陰性後即可解隔。另外,也擴大取消快篩和疫苗三劑令。

然而,對於與民眾最直接相關、且世界各國多已解禁的強制佩戴口罩令,指揮中心卻仍在觀望,只稱會以「三階段實施」,時間則要再觀察。此外,對於指揮中心解散時機,除說「年底前不會解散」,還加上「看修法進度」的但書。對於確診者能否投票,則仍堅持不願放寬。亦即,「已解禁」的防疫政策,範圍顯遠小於「未解禁」者。

從疫情趨勢檢視這些決策作為,則更令人疑惑。指揮中心強調「疫情趨緩」,是以確診人數下降為標準。近月來,每日確診數從四萬多人下降到最近的一兩萬人之譜,下降趨勢明顯。指揮官王必勝更直接喊出「BA.5疫情已結束」的宣示。問題在,確診死亡人數和死亡率並未呈現相同趨勢。我國染疫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一點七,但近月染疫者死亡率卻在千分之二上下。如果拉近到近兩周,死亡率則升高至千分之二點三左右。這麼高的死亡率,顯不尋常。

確診死亡率不減反增,死亡數居高不下,是染疫與死亡時間差所致?或是醫療水準逆勢下滑?又或者是許多確診者並未通報,直到最後重症才接受醫療?這些疑問,都必須釐清。

目前世界各國的防疫多已不再糾結於確診數的統計,而以一般流行疾病看待新冠疫情。蔡政府若是採取這樣的思維,其對應政策就應該是包括隔離、口罩、邊境開放等都大幅解禁。但指揮中心的作法卻不是如此,「解」與「封」之間沒有一定邏輯,甚至「政策作為」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確診者能否投票,就是一個指標性問題。許多專家認為開放確診者投票對疫情影響不大,且開設「投票泡泡」並不困難,但相關機關卻拒絕開放。此一政策,不僅剝奪人民的參政權,更可能導致確診者乾脆「不通報」,反而增加確診黑數的傳播風險。又如,邊境已近乎不設限,但因疫情限縮的兩岸直航及小三通卻遲不恢復,必然阻礙大陸台胞返鄉投票之路。以上在在顯示,影響防疫的主要因素並非疫情,而是選舉考量。

從政治角度觀察,更能解釋防疫政策的矛盾與不合理。例如,口罩解禁可能讓確診人數攀升,一旦選前確診人數暴增,即不利蔡政府企圖形塑「疫情趨緩」的氛圍。拒讓確診者投票,則是為降低民眾將不滿反映在選票上的機會。至於兩岸直航及小三通,則牽涉民進黨的「反中」國本,指揮中心存續則與權力掌控有關,蔡政府都不會輕言鬆手。

過去三年,蔡政府「先政治、後防疫」的操作多如牛毛。九合一投票在即,蔡政府遲遲不願走完「防疫最後一哩路」,其政治私心昭然若揭。防疫決策為政治服務,或許能掙得一些小利,但累積的「仇恨值」只會添加更多反感,政府應慎思。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因何在防疫「最後一哩」躑躅?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