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7/27 23:32:53瀏覽712|回應0|推薦13 | |
我們今天走一條知性之旅,到結合工藝、表藝、民藝、文藝及文創的園區「宜蘭傳藝園區(傳藝中心)」,沉浸在這這充滿知性與怡情養性的天地。
↓我們接著來到跨越「月河」的「月橋」。
↓「月橋」上的燈籠,夜間會亮燈,可惜,只有住宿在園區內的遊客有福一賞。
↓走過「月橋」,便是「臨水街」。前方是「雨天表演場」,原本戶外的表演,遇到雨天時會移到這裡表演;不表演時,這裡是休息、躲太陽兼賞河景的好地方。
↓在「臨水街」,不時會看到遊客搭船遊河。
↓「月橋」的橋底,剛好容得下船隻通過。
↓來到「文昌街」街頭的「戲台」,看到三位年輕人很隨興地在這裡表演,吹簫、打鼓又哼唱,只是這鼓及座椅也太克難了吧!
↓接著要沿著「文昌街」,好好地逛一下這裡一整排的商店。首先看到的是「燭火相傳」,有各種精油蠟燭、果凍蠟燭產品,還提供DIY教室。
↓「陶笛阿志」。陶笛是親近土地又悅耳的古老樂器,也是適合攜帶又簡單學習的樂器。老闆阿志希望透過專業的調音,加上台灣製造的堅持,分享給所有樂迷朋友和陶笛愛好者,更立志『成為亞洲陶笛第一品牌』,祝福老闆,加油!
↓來到一間快要被時代淘汰的「柑仔店」,這是滿載童年回憶的搖籃、大小朋友的尋寶天堂、唔呷擱唔抓、七桃好所在。
↓「柑仔店」琳瑯滿目的商品,抽牌遊戲、小玩具、小時候不懂得糖精色素的好吃零食,…。
↓「柑仔店」曾經是台灣早期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媽媽的米油鹽醬醋、爸爸的香煙、小孩們的玩具和糖果,「柑仔店」裡應有盡有,雖早已被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取代,卻仍是許多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憶。小男生最喜歡拿來打打殺殺的關刀、懷舊飲料彈珠汽水。
↓好吃的「糖葫蘆」,在過去的年代,哪會管它健不健康、衛不衛生的。
↓「糖葫蘆」起源於南宋年間。宋光宗寵愛的貴妃生了怪病,御醫診治給藥後都不見效,眼見貴妃日益病重,皇帝乃張榜招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貴妃診脈後開出「將"棠球子"(山楂)與冰糖煎熬,每飯前吃5至10顆」的藥方,貴妃按此方服用後,果然半月後病癒了。後來傳到民間,便成了冰糖葫蘆。
↓端午節剛過後沒多久,許多店家的門口都還貼著『端午節驅五毒(蛇、蜘蛛、蜈蚣、蠍子、蟾蜍)』的標語。人們常會在屋中張貼印著五毒的紅紙五毒圖,再用五根針分別刺於五毒身上,毒物被刺死,便不能再橫行了。
↓來自雲林的「霹靂布袋戲」劇團,在這裡也有專賣店。
↓店內大廳,陳列著深受布袋戲迷喜愛的各種布袋戲偶,其實它們都滿高的,目測約有六、七十公分高,不像我們小時候把玩的約只有二、三十公分高而已。現場還有許多布袋戲相關的周邊商品銷售。
↓布袋戲的發展介紹,在「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電視布袋戲時代,曾經創下97%令人難以想像的超高收視率(當時只有老三台),工人不上工、農人不下田、學生不上課(凱文當時讀小學,也列其中),還引起執政高層的憂慮及下令管制。
↓「霹靂布袋戲」承襲黃氏家族的衣缽,造就了另一次的布袋戲奇蹟。凱文讀大學時,每天中午同學們不約而同快速吃完午餐,便往宿舍衝,群聚欣賞霹靂布袋戲,凱文獨愛「黑白郎君」大戰「網中人」的戲碼,至今仍回味無窮。
↓一般戲劇有「生」、「旦」、「淨」、「末」及「丑」,共五種角色;布袋戲則還有非上述角色的第六種角色「雜」,諸如:妖魔鬼怪、神佛、牛頭馬面、七爺八爺、豬八戒、海龍王等,都歸在「雜」。(另有一說,布袋戲特有的動物,都可算在第七種角色「獸」)
↓「青春照相館」。這是一家重現民初時期的老照相館,店內有古董家具及佈景擺設,也提供許多民初時期的服飾選擇,如旗袍馬褂、復古洋裝花襯衫、學生服等,還有髮型師協助造型,加上各式配件與道具,可以拍攝寫真,也可租借復古服裝遊園,現場就有好幾位遊客正挑選服裝及化妝中。
↓「東興客家文化館」,店家「東興紙傘」已成立超過一甲子,主要是從事油紙傘的生產及銷售,1980年代曾外銷日本,是其全盛時期。
↓店內有各式各樣色彩鮮豔、變化萬千的紙傘,除了保留傳統紙傘工法,也結合了現代藝術,兼具實用性與收藏性,也提供手作體驗服務。
↓「擂茶」也是客家傳統美食,門口就有一組大茶具,店內也提供擂茶體驗。
↓「糖蔥文化館」,店裡所製作的產品,當然以古早味的糖蔥為招牌。這項傳統的零嘴,市面上已經很少見到了。
↓「查某吃糖蔥會嫁好尪」、「查埔吃糖蔥賺錢卡輕鬆」,古早味的吃法,是用春捲皮包捲著糖蔥一起吃,外Q內酥脆,口感獨特。
↓台灣的白糖蔥,曾經消失了三、四十年。傳統的作法,是將蔗糖煮到180度左右,冷卻後,經手工遍打製成中空條狀,完成香、酥、脆的白糖蔥。店家每天都會進行十幾場的現場展演及解說,可以看到師父專精的糖蔥製作技術。
↓這條小巷弄,名為「木瓜巷(不知緣由?)」,除了有大紅燈籠外,更吸引人的是牆壁上許多老國片的電影海報,可以看到許多令人懷念的老演員名字。
↓捏麵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傳統技藝,店家「吉緣捏塑藝坊」致力於捏麵人傳統技藝的推廣及傳承。現場可以看到舉凡食物類、動物類、人物類等的捏麵人作品,皆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遊客也可以參加DIY體驗課程。
↓有趣的「木屐館」,保存著日據時期日本人帶進來的木屐文化。
↓除了店內有木屐展售外,店外還有一雙約60*80公分寬的大木屐,也有木雕美少女優雅地坐在高跟鞋上閱讀。
↓原住民文化也有許多的傳統技藝,「原民館」於民國98年(2009年)便在此設館迄今,店內有原住民的傳統圖騰、意象與顏色的各項文創運用,例如琉璃珠;也有十六族原住民的文化及特色介紹。
↓傳藝中心竟然也有「密室逃脫」的店!不過,這應該不是我國的傳統技藝吧?
↓來到「文昌街」街底的這間『3建築』之一的「廣孝堂」。「廣孝堂」原為鄭氏家廟,創建於日治時期的1925年,為鄭氏宗親捐助資金所建。與「黃舉人宅」一樣,原坐落於宜蘭市區,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於民國86年(1997年)拆卸保存,並於民國90年(2001年)重組復建於此。只是,「鄭氏家廟」屬於家廟,卻違反傳統而有燕尾屋簷,反而「黃舉人宅」是舉人宅,卻無燕尾屋簷,難道是兩間屋宅的屋簷於當初復建時弄反了?還是凱文太異想天開了?
↓「廣孝堂」外廊地板鋪上六角磚,猶如龜甲,象徵地基牢固以及長壽長存;也像蜂巢的結構,象徵團結。門前有一座「林午銅鑼」,這是由創立於民國38年(1947年)的羅東鎮「林午鐵工廠」所打造、捐贈的。
↓這座定音鑼組,藉由鑼音的特殊音色,傳達【地支報時】這項儀式性、例行性的表演,充滿文化傳承的意味,也讓美妙而悠揚的鑼聲,時而飄揚於傳藝園區之間。
↓鑼音的音色優美,小朋友拿起鑼錘,敲起「小蜜蜂」來了,滿好聽的喔!
↓進入「廣孝堂」堂內,樑柱桌椅皆以良木打造;兩旁的紅磚地板是田字型排列,意喻家族有田、財富甲一方;中間的地磚,則以菱形排列,接縫處呈現人字線條,象徵期望人丁興旺。
↓堂內的神龕及案桌,有許多精緻的雕刻圖樣,每一件都有吉祥的涵義,畢竟大戶人家,都會想要更加大富大貴的。
↓轉到另一側的「五姨婆hello auntie手作客棧」,這是一間推動手作50年代童玩,藉由手作課程,穿梭時光暢談50年代趣味事的店家。
↓介紹了「黑糖糕」及「椪餅」的由來,店裡就有體驗黑糖糕及椪餅的製作。
↓店裡陳列了許多古董級的物品,還有一大排珍貴的黑膠唱片。看到了許多令人懷念的歌星:榮獲「五燈獎」節目五度五關的溫梅桂及張秀美、第一代的白馬王子劉文正、高中低音搭配天衣無縫的原野三重唱、縱橫演藝圈一甲子的黃西田、永遠的歌后鄧麗君,還有貓王、Michael Jackson。
↓這一面則有:從小聽到大的溫拿五虎、永遠不會老的謝雷、聲音獨特的楊小萍,還有凱文的偶像陳秋霞。
↓又是一條好拍的巷子。
↓來到「中央廣場」旁的「鬥陣廣場」。
↓「鬥陣廣場」也是一處表演場,今天表演的主題劇場是《桃花過渡》,內容有和宜蘭在地「龜蛇把海口」傳說有關的劇情。我們發現,原來今天的表演者,就是我們先前在「戲台」前看到隨興表演的那幾位。
↓劇情為女主角的父親過世前,將豪宅、金銀財寶留給哥哥們,而最孝順的女主角只得到一個不起眼的盆子,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聚寶盆的故事。運用民謠「桃花過渡」做為主旋律,結合打擊與樂器演奏,以及優美的肢體舞蹈、歌仔戲唸唱,呈現既傳統又現代的表演形式,生動又活潑,令人耳目一新。
↓接著來到『3館』之一的「展示館」,這是園區內典藏傳統藝術文物、做常設性展出,並舉辦主題特展與研究成果展的場所。
↓目前「展示館」內,主要的展覽有三大區,先來到第一區的「傳藝植物園」。展覽呈現植物在傳統生活、工藝及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進到展區內,馬上看到了一棵以厚紙板製成的大樹,下有一間「土地公廟」。
↓「土地公」及「大樹公」都是民間信仰的神祉。「土地公」是最貼近常民生活的土地之神,是農業時期人民祈求豐收與平安的對象;鄉民普遍相信老樹有神、「大樹公」可庇佑地方,也是對天地循環不絕及豐饒生命力的敬仰。
↓大樹旁有個坡道,巧妙地布置成海拔遞增的地勢及山形,宛如爬山般登高到二樓。
↓二樓展示了台灣高山常見的木材,包含:肖楠、紅檜、台灣樟木、龍柏等,還有這些木材所做成的木雕,還可以觸摸、吸聞這些木材所散發出來的香氣。
↓可以觸摸各種不同植物的製品,體驗它們的纖維感覺。
↓各種植物所製成的不同生活用品。
↓「傳藝植物園」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一面「光之植生牆數位互動」設施。植生牆上共有10顆植物的種子影像,可以分別觸摸它們,瞬間便會依它們的生長特性,逐漸成長茁壯、開花結果,非常新奇,也很受小朋友的歡迎。
↓接著來到另一個展區「數位香陣‧聖獸除瘟」-臺灣陣頭中的獅與虎。
↓「台灣的守護神-劍獅」,是台南安平地區常見的保境鎮邪的象徵。
↓左邊的木雕「虎爺」,是台南的「祀典興濟宮」中隨祀在【保生大帝(大道公)】案旁的【虎爺神】;右邊則是紙製的「阿尼基」。
↓舞龍舞獅也是民俗傳統廟會、迎神祭典常見的活動。過去當兵時,阿兵哥會在春節時表演舞龍舞獅,軍民同慶。不知現在的部隊,還有這樣的任務嗎?
↓「虎爺出巡」是神明繞境隊伍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出巡時,虎爺也是坐轎子的,而且也會擺放一些榕樹枝葉在轎子上,象徵虎爺居於山中。
↓台灣陣頭中的獅與虎,都屬於祥瑞聖獸,此展覽結合新科技的實拍及動畫,同時透過陣頭文物、藝師創作展件等,確實有一番創新、活潑的感受。
↓接著要往最後一區「接班人好手路-傳藝工坊」。
↓這是一個小型的傳統工藝聚落及推廣平台,設有6個工藝項目(竹藤編、籃胎漆器[竹工藝]、粧佛、木雕、錫藝、漆藝)的專屬工作室、教育推廣區及作品展示區。
↓看到了南管和北管的銅雕。
↓傳藝工坊於民國107年(2018年)於此成立,有工藝師在此駐園創作、分享交流,遊客可近距離觀賞、體驗工藝製程與內涵,感受台灣傳統工藝之美。
↓籃胎漆器[竹工藝]、木雕、錫藝、漆藝等4種工藝項目的介紹。
↓竹藤編及粧佛等2種工藝項目的介紹,還有工藝作品的展售。
↓離開「展示館」,往園區的後段區域走,這裡是園區內「煙波花時間」的住宿區,如果半天、一天逛不完,在這裡住一晚就對了,可以盡情享受傍晚、清晨的幽靜。
↓時間晚了,遊客也越來越少,沿著園區內的「月河」走一圈,正可體驗「傳藝中心」脫俗的美。
↓經過岸邊的「魚耀隧道」,一圈一圈的竹藤上,還掛著大小的竹編魚,下午5:00一到,準時亮燈,增添了它的光彩。
↓一座外形像豆莢的稻草幽浮,靜靜地躺在斜坡草坪上。
↓入夜後,對著滿天星斗,豆莢幽浮還會發出閃閃動人的光芒喔!
↓少了遊客的喧囂,鴨群也都跑出來,在「月橋」旁悠哉地戲水。
↓「月橋」旁一棵穗花棋盤腳,等著夜間開花,因為它的樹葉及樹皮都有毒性,還是遠觀即可。
↓「月橋」上,兩位現代美女正以古代裝扮忙著取景拍照。這個時候,旁人的干擾應該會少一些,我們也該快速通過。
↓這裡是「臨水街」岸邊的「渡船頭」,船隻今天的任務應該已經結束了。
↓傍晚岸邊的風景。有另一對偽古代情侶,正享受著傍晚的湖邊沁涼,想必是「煙波花時間」的住宿客。
↓到了下午5:30,為方便計,我們的晚餐就繼續在「滿饌樓」享用,晚餐是採點菜方式,味道真是不錯。
↓用完餐,走出園區,太陽西沉,入口處的擲筊也已經亮燈,別有一番風情。
今天的「宜蘭傳藝園區(傳藝中心)」之旅,收獲頗豐。這是一趟知性及怡情養性之旅,「傳藝中心」結合工藝、表藝、民藝、文藝及文創,老少咸宜,而且演藝及展區內容會不斷更新,值得一去再去。
相關連結:宜蘭傳藝園區(傳藝中心)2之1
※※※
【宜蘭傳藝園區】:官網
<開放時間>:每日9:00~18:00
票價:150元,年卡350元
<交通>:
< 自行開車>:直接導航「宜蘭傳藝園區」即可,停車場每小時30元,當日最高60元/次。
< 搭乘大眾運輸>:可於羅東火車站或羅東轉運站,轉搭台灣好行冬山河線,或客運車1791線、241公車、621公車抵達園區。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