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勞動條件變動,加上金融海嘯衝擊,讓大陸台商叫苦連天,海基會及藍營立委接到台商陳情案也暴增;不過政府希望爭取台商回流,長期與台商頻繁接觸的藍營人士都不表樂觀,認為現在政府的誘因不夠,台灣朝野對立氣氛仍濃,加上受災的企業很多都是從台灣出走的傳統產業,怎麼回台?還有很多不利的主客觀因素。
從事台商協助服務多年的國民黨新任副主席、立委蔣孝嚴表示,現階段台商回國的意願確實比過去強,但真正行動的並不多,主要是國內科學園區雖然閒置的廠房不少,但房價相對大陸還是偏高,因此很多台商寧願往大陸西部或內陸遷移,也不一定要回台灣。
蔣孝嚴表示,他最近協助回台設廠的是原本在惠州的一家傳統產業,過去做的是燈泡的生產,現在則是竹科做太陽能光電業者。他指出,這一波廣東地區倒閉或搬遷的台商近千家,除了國際金融風暴,主要還是大陸內部,包括勞動合同法以及退稅政策等的改變。
對於台商的困境,蔣孝嚴表示,只要有來陳情都會全力協助,每年包括中秋、春節政府都會舉辦坐談、餐敘,讓台商表達聲音,但他認為,投資保障的落實,最後的關鍵還是大陸政府,因此,透過國共平台的協調就很重要,而大陸方面也有相當的善意與承諾。
立委李慶華表示,他最常接到的選民服務就是投資糾紛與融資的問題。他說,台商在大陸出現投資糾紛或無理要求,卻未必都有暢通的申訴管道,因此只能跨海立委協助,此外,台商最期盼的就是解決融資問題,台灣的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或大陸方面提供貸款服務,對於台商都有絕對的助益,至於回台設廠,相對之下較少,因為台灣方面提供的誘因似乎不足。
中國台商投資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詹清池指出,台商回台除了有人力成本還是太高、產品運回大陸市場還要課稅等不利因素外,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被打後,馬上有兩三位台商反映,像這樣不理性的行為,誰敢回台灣投資?台商們認為,政黨輪替後政府雖已無政治干擾,但要台商回流,政策牛肉還是不夠,政治氣氛可能也得改善。
頻繁接觸台商的黨政人士也指出,像廣東很多台商面臨經營問題,但這些台商很多是當初在台灣經營不下去的傳統產,若過去出走的理由未消失,又如何回流?如果政府可以以在高高屏闢工業區特區,讓特區的勞工薪水可不受台灣勞基法限制,並方便廠商把整個產業鏈搬回來,對台商回流可能比較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