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甘露–佛陀送來的珍貴食物 摘錄自《聖僧鐵記》
2019/10/26 20:55:00瀏覽136|回應0|推薦0

甘露–佛陀送來的珍貴食物 摘錄自《聖僧鐵記》

 

甘露–佛陀送來的珍貴食物 摘錄自《聖僧鐵記》

 

甘露–佛陀送來的珍貴食物

甘露粗可分為兩類,一般仁波且和法師用中草藥,或水和舍利等東西,加以咒語加持製造而成的丹丸稱為甘露,可以說這是假的甘露。

什麼是真甘露呢?真正的甘露是佛陀從佛國送來的珍貴的食物──不是這個世界上的食物,是由法王級的佛菩薩上師,以其道境登壇修法,請來佛陀駕臨虛空降下來,或化光,或顯形,無中生有進入法缽中之食物。

修甘露的儀式,首先上師與弟子必須隔離開,上師與弟子相隔數丈或數十丈遠,上師不能接近弟子,只能坐在法臺上不能下座,弟子于遙遠處自己依理將法缽(此法缽為古紅銅紫金法王傳承法缽)用淨水洗淨擦乾,自己將法缽放在自己的面前,兩眼緊緊盯住不離開,此時上師在遠處的法臺上修法,佛陀將從佛國送來甘露在天空降下,或化紅光,或化藍光,或化五彩虹進入弟子守護的法缽中,殊勝無比。上師命弟子啟開缽蓋展現甘露,此時弟子將驚喜地看到神妙無比來自佛國的甘露在自己面前的法缽中,絕非人間之物品形象。弟子確定甘露後,上師方有權步下法台觀看甘露,加持弟子服食。此甘露服上一口,壽命增長到一百二十有餘。該甘露能除一切疾病,比如頑瘡惡症,當下彈上甘露,兩三分鐘內即可消失得無影無蹤,瘡病痊癒。

如此無價之寶的甘露,絕非普通人能享受得到的,中國古皇帝秦始皇當年想吃長壽甘露,派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遠赴今天的日本島,但徐幅無法求到甘露,不敢返回見秦始皇,今天的日本民族即是當年徐幅等的子孫。

在西藏,許多人想吃上一口甘露,一步磕一長頭,拜到拉薩,腿手破裂,乃至被石塊劃破身體,花費四、五年時間,大都到了拉薩後,法王照常以功德不夠而不予加持甘露。有的人苦行一生為求得甘露,但到臨命終時,連甘露的影子也沒有見過。

要什麼樣的人才能求得甘露呢?必須有三個條件:

第一,自己絕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第二,自己必須多生累劫具備無量的善根;

第三,必須要有緣遇上真正能修持甘露的大法王。

否則,無論是什麼帝王將相,都沒有資格求到真正佛降甘露的。

就道家認為,一生最難得到的最高境界是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一合元神,玉液金丹,結就五氣朝陽,三花聚頂之境界,但是,對於佛降之真甘露,這實在是小菜一碟,只要抹上一點灌頂甘露,一晝夜即能進入清靜無為,三花聚頂之境界,如果作為佛法灌頂,更是勝之若干,非同小可,可見甘露是何許偉大!因此,求到甘露的人一定要十分地虔誠,極度地珍惜,嚴格持修(甘露護持壽咒),則能保壽消災,增長道境,得大成就。

所修紅菩提甘露由阿彌陀佛降在紫金缽中
所修紅菩提甘露由阿彌陀佛降在紫金缽中
所修紅菩提甘露由阿彌陀佛降在紫金缽中
所修紅菩提甘露由阿彌陀佛降在紫金缽中
佛降白菩提甘露
佛降白菩提甘露
所修水晶體甘露由東方金剛不動佛所降于紫金缽中
所修水晶體甘露由東方金剛不動佛所降于紫金缽中
所修水晶體甘露由東方金剛不動佛所降于紫金缽中
所修水晶體甘露由東方金剛不動佛所降于紫金缽中
所修至寶甘露在缽中的局布
所修至寶甘露在缽中的局布
佛降長壽甘露
佛降長壽甘露
《聖僧鐵記》

甘露–佛陀送來的珍貴食物 摘錄自《聖僧鐵記》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http://www.hhdcb3office.org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hdcb3office/

正法聯盟:https://holydharma.net/

至誠頂禮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法真諦https://chengchehuang.wordpress.com/

佛法真諦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佛法真諦-361922281268392/

佛法真諦https://jer365191.blogspot.com/

一念純真http://mypaper.pchome.com.tw/asajer2015

佛法真諦http://blog.udn.com/Huang20170610/article

佛法真諦http://asajer.pixnet.net/blog

佛法真諦http://mypaper.pchome.com.tw/asajer2017

佛法小小兵https://s20180911s.home.blog/

 

#至誠頂禮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真諦#佛教#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聯盟#多杰羌佛#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義雲高#佛法真諦#佛法#學佛 #義雲高大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ng20170610&aid=13028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