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0/07/01 17:51:45瀏覽3480|回應8|推薦20 | |
半世紀前台灣鄉下燒煉炭 現在的柴火是天然瓦斯、桶裝瓦斯、罐裝瓦斯和以電力為動力的烹飪設備,小時候則是柴火。 柴火有乾的樹枝、木材,也有稻草及其他作物的乾桿、葉等綁成的草團,前者可以使用在一般的「烘爐」(就是移動式、市面有售的爐子,現在只剩下煎藥用的特小爐,把那一種爐子放大就是以前用來煮飯的爐子),由於草團較為膨鬆,一般使用在磚造的大炕下的大爐孔。小時候回外祖父、外叔祖父家,他們家中使用的就是大灶,有兩個大爐孔,炒菜鍋當然也是超大的。 另外一種就是這一次的主題「煉炭」(台語,查網路資訊,正式用語”蜂窩煤”, 是一種蜂窩狀的大煤塊),它一個一個圓柱型,圓柱中間有好幾個由上到下的圓柱通孔,以利空氣流動,通常一次要買一些回家擺著。 每次要煮東西前,必須先把它燒紅,這個工作又無聊又辛苦,因為開始用柴火燒的時候,它會冒煙,這樣的工作當然落在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小還子身上。躲著隨風擺動的煙,可挺嗆的。但又不能不把它顧到燒紅為止,只好苦中作樂。看著圓柱裏的通孔,慢慢由黑轉紅,那種晶亮火紅真是漂亮。 好奇怪的是,煉碳燒完碎裂後的殘渣中,總會找到一些無法燒掉的「結晶體」,形狀特殊,光色晶亮,好像珠寶一般,我喜歡把它保存起來,只是現在已經想不起來收集那些東西後來怎樣了。 直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在同學家我第一次看到電爐,有著一圈圈的線圈,隨著電力和時間,一圈圈的轉成火紅,它比煉碳快多了,而且沒有煙,當時感覺真奇妙,但並沒有想到它為什麼會變紅,也許因為沒有這樣的好奇心,註定我成不了科學家和發明家。
蜂窩煤 除了台灣之外,還有哪裡使用煉炭呢? 2018-10-28 每日頭條由”收藏內參”發表于資訊之”馬未都:蜂窩煤的發明至今還是個謎”一文,真沒想到家用燃料蜂窩煤來去匆匆,只半個多世紀的生命。蜂窩煤的前身是煤球,煤球存在的歷史至少也有幾百年了。煤球有個缺點,用時特髒,尤其擻爐子時,搞得滿屋灰塵。蜂窩煤發明之後,家用煤爐變得乾淨省事。(醉夢註:擻,音”嗽”,用火條或火筷子插到火爐裡,把灰搖掉或撥除。)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城市逐漸普及蜂窩煤,煤球漸漸退出了城市。蜂窩煤的發明至今還是個謎。 有傳說是個山東德州的伙夫發明的,聽著不太靠譜。奇怪的是蜂窩煤的適用範圍只在東亞,除我們之外,日本、韓國包括朝鮮都用,叫法日韓相同,他們叫「煉炭」,實在不如我們的叫法~蜂窩煤,又文學又通俗,多少還有一點兒語言美感。 早期的蜂窩煤個頭比較大,有三圈孔,內圈四孔,中圈八孔,外圈十二孔,後來改良為兩圈孔,尺寸也小了不少。當年改(良)的時候,母親老說小煤不禁燒,火力也不如大煤。的確如此,蜂窩煤改良總體上是大改小、厚改薄,有偷工減料之嫌。稍不留神,爐子就會燒乏滅了,這就需要炭煤再度引燃。炭煤是蜂窩煤中的另類,俗稱引火煤,它的價格略貴,因為煤中摻了鋸末,易燃。 我記得家裡每次買二百塊煤,再搭買十塊引火煤。生火時必須用引火煤,否則爐子生不著。 我最愛生火這活,孩童時代尤其男孩子都喜歡玩水玩火。玩水最多挨家長一通罵,玩火就得挨頓打了。但生火是個例外,將廢報紙點燃,馬上塞入爐膛引燃劈柴,再把炭煤放入爐底篦子上,為保險就放上兩塊,先煙後火,最終爐膛紅紅火火,看著無比快樂。 註: 一、圖片取自2018-10-28 每日頭條由”收藏內參”發表于資訊之”馬未都:蜂窩煤的發明至今還是個謎”一文
二、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蜂窩煤”條目
三、古老的行業:煤球 【下課花路米 727】 公視兒少•2015年9月10日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