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0/06/23 09:20:46瀏覽1428|回應5|推薦15 | |
味曉挨弦仔顧捲線 味曉唱曲顧噴涎 「味曉挨(借音,耶)弦仔顧捲線 味曉唱曲顧噴涎」,另說「未曉挨弦仔顧絞線,未曉歕吹顧呸唾」。 這些詞語的意思如下,「味曉」:不會;「挨(借音,耶)弦子」:拉胡琴;「顧」:只顧著做某事或注意某事;「捲線」:調弦;「唱曲」:唱歌;「歕吹」:吹奏嗩吶;「噴涎」:噴口水;「呸唾」:吐口水。 這句俗語字面意思是,不會拉胡琴卻又表現出很會拉的模樣,只忙著絞弄琴弦,調音調了大半天,既不開始演奏,甚至連音也沒調準。結果把胡琴的琴弦都弄斷,捲到琴弓上。不會唱歌卻又喜歡唱,不但歌難聽,口沫橫飛,噴人一身的口水;不會吹嗩吶,胡吹亂吹,口水四溢,像在吐口水。 俗語通常是形容兩種人: 第一種是對那件事不會做或不在行的人:也就是他沒做過某事,全無經驗,或是他曾做過某事,但經驗不足或技巧欠佳,以致漏洞、錯誤百出,甚至有反效果。 第二種人是實力不足卻又好表現的人,常常故作厲害,不容置疑和批評,當然只是「味曉挨弦仔顧捲線 味曉唱曲顧噴涎」,或「未曉挨弦仔顧絞線,未曉歕吹顧呸唾」了。
濫竽充數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 有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一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裡頭,裝裝樣子,充充數, 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裡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結語 本部落格曾經介紹過「麥曉駛船嫌溪窄」、「袂曉駛船嫌溪彎」、「麥生牽拖厝邊」和「麥曉泅水牽拖懶趴大球」。這些俗語重點在於他表現不好或失敗後遭到批評時,怪東怪西,歸咎別人,「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而本文的俗語重點在於批評這些人”麥敖假敖”(不會假裝很會)、”麥博假博”(不懂假裝很懂)的”過程”醜態。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