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們,我們 (2006年)
2017/12/02 20:17:45瀏覽52|回應0|推薦1
編者按:本文為部落格主2006年赴紐西蘭參加澳紐會計財務學會 (AFAANZ) 年會,會後於南島遊覽時所作。

   
    內爾森(Nelson) 很可能是紐西蘭南島最有魅力的小鎮。這裡的日照時間居全島之冠,難怪我在陰雨連綿的冬季還能享受到燦爛的陽光。
 
    穿過小巧玲瓏的植物園,跨過綠頭鴨憩息的淙淙溪流,一座小山丘勝利在望。順著羊腸小道,不到半小時便上到山頂。此處號稱「紐西蘭中央」,估計是經緯度的緣故了。背靠著銅牛鐵馬般奔湧的群山,頭頂如霧如沙的白雲和有點曖昧的明月,眼前則是一片巨大的新月形海灘。那海水被殘留的夕陽染成胭脂色,內心裡透出深藍,遠遠望去,隱約浮現道道洶湧。海岸連綴著星羅棋布的街道,划出塊塊小區;填充其中的,則是隨地勢起伏而錯落有致的花園、教堂與別墅。身處明與暗的交匯中,發了一回愣,被身旁的狗吠驚醒。山頂有座孤零零的標誌塔,一位白人居民正在塔旁戲耍寵物。
 
     我不禁和他攀談起來。他原來是雪梨人,十年前移居到這個小鎮。
 
    「哦,我沒去過雪梨,聽說海灘同樣誘人,都市的繁華自不待言。」我問,「放棄這樣的一座城,來到南島的小鎮,長久了不覺得孤單?」
 
     他淡淡地衝我一笑,笑容像此地傍晚的陽光,溫和而不熱烈。「你們也許太計較金錢、事業和地位,而我們追求我們喜歡的生活。」
 
     我心中暗暗一顫。兩年之前,另一位西方朋友對我說過同樣的話,而我當時尚不在澳洲。
 
     眼前的這位先生並不熟悉我,很難講他在針對我本人發言。從前的朋友麼,則是泛泛而片面地討論東方人與西方人的區別。
 
     誰是你們,誰是我們?
 
     靜靜審視過往的同學朋友,發現亞洲的精英主義者們更多地落入了「你們」的範疇,但問題又遠非如此簡單。談到刻苦,不僅中國大陸青年的競爭盡人皆知,連新加坡和韓國這樣發達較早的經濟體也不例外。大批韓國家長期望女兒戴上博士帽,幾多新國家庭為事業選擇單身或是丁克。人多職少當然是個中原委之一,但若在生計無憂的環境中依然形成「拼」的慣性,文化的因素和群體的影響,就當然不能被忽略了。歷史的傳統也可以成為解釋變量,深受儒家文化浸濡的東亞國家和考試甄選嚴格的歐陸國度都是例證。人口的壓力更不應小覷,因為人多的結果是比較的頻率增加,人與人之間實現差異化的動機和成本都會上升。哈佛耶魯的本科生們,把開夜車當作家常便飯;還有人戲言不敢賣酒給哈佛人,以免學生借酒發狂滋生事端。大國競爭力增強的背後,隱藏著每個人付出的更多血汗與隨之喪失的悠閒。
 
     與之相對的另一群人,走出了別樣的生活方式。選擇自由與個人自治的旗號下,個性的張揚轉向三百六十度中的任何一維,而不再有大批的人爭相擠在一條道上一爭短長。價值觀的趨同也被緩緩消解,因為不存在支持雷同生活道路的經濟與社會誘因。努力工作,但不加班,下午五點以後,再不會有人應答你的業務電話。人們不約而同地實踐著「為而不爭」的處世哲學,彼此間少去了無謂的攀比與炫耀。平衡工作與生活,實現「一種心境的平安狀態」,在此需要努力,但並非如此遙遠。
 
     行走於東方與西方之間,陡然發現舉止中雜糅了兩類人的影響。比如說,「急功近利」與「直截了當」在字面上是如此不同,實踐上也許倒沒有那麼嚴格的分野。有人喻歐美文化為遊牧,注重結果,不拖泥帶水。東方文化則如同農耕,慢功出細活,講究欲速則不達,端看長遠功效。在這個小情境下,西方人是「你們」,而東方人則是「我們」。其實又不必這樣較真,其中更多的是文化和表達方式的差異所致。
 
     說到這裡,「你們」與「我們」,乍看是東西方兩類人兩種生活的對立,細觀則如陰陽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此生最大的幸福,在於靜觀並體驗了「你們」與「我們」,既成為「你們」,也成為「我們」。
                              
                                            2006.10.18 晚   澳大利亞  維省  墨爾本  布沃瑞街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hw123&aid=1092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