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海嘯席捲全球,引發國際政經情勢震盪。賴清德總統日前在關稅事件後首度公開露面,出現在為「台灣祭」所錄製的宣傳影片。片中,賴總統熱情展示了「至少我們還有音樂」的毛巾,引起關注。
華人領頭羊 往事只能回味
藍綠都視川普高關稅為「國難」,必須嚴陣以待,賴清德卻在這個時候以這種「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方式出現在一個歡樂音樂祭的影片中,有點不搭調。總統府解釋影片是預錄的,卻仍難止息民怨炸鍋。即使知道此時此刻,大家都對關稅非常擔心,這支影片還是照播不誤,或許從這裡可以看出,賴清德確實非常以台灣的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為榮!那麼,這些年來,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真的有令人驚豔的發展與表現嗎?
檢視目前流行樂壇的A咖、大牌,如周杰倫、蔡依林、張惠妹、五月天……全部都已進入歌壇超過20年,台灣幾乎找不到具指標地位的新一代歌手。根據著名的華語流行音樂串流平台KKBOX最新統計,2024年10大華語單曲中,出身台灣的只有周杰倫、張韶涵和林宥嘉;另一知名國際音樂串流Spotify所公布的2024年全球華語10大歌手,第1名是周杰倫,接下來依序是林俊傑、陳奕迅、周興哲、鄧紫琪、五月天、張學友、張哲瀚、任然,告五人第10名。只有告五人勉強算是比較年輕的台灣音樂團體,但成軍於2011年的告五人也有14年的歷史,已是資深。
這些年,台灣流行音樂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少再見到大紅大紫的歌手,也幾乎沒有值得一再傳唱的歌曲,更別說,可以走出台灣、在華人世界火紅的歌手與歌曲了,即使有,也都只能靠老將撐著。KKBOX前總裁、前文策院院長李明哲就曾感嘆,「蕭敬騰是台灣最後一個S級歌手,再來就沒有了。」所謂S級歌手就是指歌藝、人氣頂尖的歌手。蕭敬騰在2007年參與了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引起關注,這也已經是18年前的往事了。
台灣流行音樂逐漸走向獨立音樂的分眾甚至是小眾市場。最明顯的例子是,很多人說,金曲獎得獎的歌手、樂團,讓人覺得很陌生,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究竟唱了什麼歌。有人認為,獨立音樂不受大眾市場品味宰制,更自由、更有創意,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之前在討論刪減總預算時,有人提到藝文工作者應該要丟掉手上那隻要飯的碗,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走向獨立音樂化,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只靠政府養 注定走向沒落
畢竟,獨立音樂很難靠市場、歌迷養活,因此必須仰賴政府的補助或標案,或是參加類似台灣祭、春吶等少數音樂祭活動衝衝人氣。音樂產業要靠政府「養」的結果,就難免要迎合政府口味、走向政治正確,甚至扈從特定政黨,而這樣的音樂走向與風格能否具有普遍的接受度、是否能夠感動台灣以外的觀眾、聽眾,恐怕不無疑慮。
從市場成績也可看出,這些年,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表現並不理想。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調查,1997年的台灣曾經是亞洲唱片市場僅次於日本的第2大市場,在全世界唱片市場的排名則為第13。到了2009年,台灣在全球唱片市場的占有率僅有0.34%。2020年,流行音樂產業總營業額為197億元,較上年同期衰退了23%(2019年為255億元),文化部解釋這是受到疫情的影響。然而,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調查,儘管全球都承受了疫情封鎖帶來的無奈境況,但閱聽人仍能以各種靈活的方式享受流行音樂,因此,2020年全球各個地區的音樂收入「普遍呈現成長」,總計較2019年增加了19%。大家都遭受疫情的封鎖之苦,但只有少數如台灣的流行音樂市場萎縮,箇中理由,實在值得政府和產業多關注。
如果賴總統真的喜歡流行音樂,就不要只是拿條宣傳毛巾「搵豆油」,而是要真正關心台灣的流行音樂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曾經是華語流行音樂界領頭羊的台灣,如今卻逐漸沒落?為什麼政府的補助愈來愈多、市場競爭力卻愈來愈弱?台灣歌迷真的有底氣可以說「至少我們還有音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