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伏灸 / 鄭啟明
2007/08/25 00:30:30瀏覽222|回應0|推薦1

  首次聽到三伏灸是上小學的時候,同桌的方同學缺課的原因是到醫院,背部貼藥治療他的咳嗽。記得方同學經常感冒,咳嗽,幾年後确實很少看他再復發了,待父親從五七幹校回來,請教後才知道那就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三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三伏天穴位灸療,又稱「天灸」,起源於清朝,是依據中醫「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獨有的節氣理論,在夏天用藥預防冬天好發疾病的一種傳統療法。因最理想的施藥時間是在農曆上「初伏」、「中伏」、「末伏」三個所謂的「三伏天」,所以又稱為「三伏貼」。三伏天指的是夏至過後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此時為溫熙陽氣,是袪散寒氣的最佳時機。
  三伏灸即選白芥子、元胡、細辛等中藥按比例研成粉末,製成藥餅,每伏各貼藥一次,各種病症所取的穴位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貼三至六個小時,兒童貼一至兩個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貼敷之後,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發紅,如果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
  「三伏灸」的適應症:一類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另一類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腹痛、胃痛、結腸炎、關節痛、肩周炎、腎虛引起的腰痛等。
  有研究報告指出,施行「三伏貼」第一、二年,效果並不顯著,但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達八成以上,療效相當好。因此每到三伏天,很多中醫院都擠滿要求施行「三伏貼」的病人。三伏貼治病的原理是,三伏天天氣炎熱,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針對上焦選取白芥子、細辛、甘遂、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袪寒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藥氣最容易經由皮膚滲入體內,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增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產生抗過敏作用。
  「三伏灸」雖對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有特別療效,並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一定要提前找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灸」的治療。
  在馬尼拉,來自廈門的針灸醫師陳醫師和謝醫師已開展多年的三伏灸治療,使得許多患者從中受益。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18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