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菟絲子 / 子梵梅
2018/09/01 19:24:58瀏覽335|回應0|推薦5

“爰采唐矣?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

                          ——《詩經鄘風桑中》

 

豆子睡死過去,或者早已習慣它的糾纏

它的軟須綁著蛇信子,呼哧呼哧

往大豆的肚皮鑽

一路恩仇快意

 

或在鐵軌上抽一根氣喘的枕木

每天玩嶄新的升級版游戲

現在它是一個已達上限的贏家

雖然寄生生活遠沒有結束——為什麼要結束,

活得如此之好!

你要看出它的自足

它的美滿寄生生活

 

本草拾遺:

 

菟絲子,即詩經裡的“唐”,旋花科。纏繞寄生於多種植物身上,是豆科、菊科、藜科植物的噩夢。

舉凡住家的綠籬、路肩的護坡、海邊的灌木叢,都是菟絲子理想的寄居地。被纏的枝條產生縊痕,藤莖在縊痕處形成吸盤,吸取樹體的營養,藤莖迅速生長,不斷分枝攀纏果株,並彼此交織覆蓋整個樹冠,形似“獅子頭”。菟絲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在野外容易辨識。

《抱樸子》雲:“菟絲之草,下有伏兔之根,無此兔在下則絲不得生於上。”所雲“伏兔”,當指菟絲子根形如伏兔。當然,也有望詞生義之嫌。

菟絲子是死纏爛打而不去的情絲,肆意生長的菟絲子和人類想征服大自然的姿態相似,具有吞噬自然裡與之相關的一切的自殺效果,但它又是中藥木匣子裡的一味救世草。

也許該這樣看,吸附和寄生的藝術,是菟絲子在自然界展示給人類的關於生存的纏繞藝術。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148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