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阮籍隱的生活方式 / 昱楨 
2007/07/14 00:25:48瀏覽314|回應0|推薦1

一、引論 

  「竹林七賢」(註一),為隱逸避世的名士。其中阮籍,又世稱為阮步兵,如何生活在黑暗現實君臣社會當中,活出他獨特的生活方式。

  隱逸避世,這四個字裡頭就含有三個動作:隱,潛伏的,藏在某處的;逸,是動作的態度,安樂的,安閑的;避,躲開,迴避,躲避。三個動作的目的是一個,藏在,藏到,這個世界還是另一個世界。安樂安閑的世界:躲開,回避某個世界。按理來說,這種動作,作為人都有潛能做到。這就是廣義的「隱士」。士,古時指未婚男子:古代介於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又指知識分子。「隱士,隱居不仕的人。隱藏不露。」(註二)「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註三)看來,隱士與那些默默無聞的,終身在鄉村的,目不識丁的農民,或遁跡江湖飄忽不定經商的商賈,或居於崖頂岩穴砍柴的樵夫是有本質區別的。他是有條件的,《易》曰:「天地閉,賢人隱」、「賢人隱」才稱為「隱士」。稱為有名的士,「賢者」;有相當才學和文化素養。不仕,是不願意做官的,遠離政治的。由於對傳統者不滿或有討厭世界的思想而往偏僻地方,不出來做官。

  阮籍至終以隱士的身份生活在君臣當中,他生平是如何的「隱」法。

 二、阮籍的生平經歷與思想根基和演變 

 年輕崇儒禮樂

  竹林七賢之一,阮籍,(西元二一○至二六三年)三國魏著名詩人。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陳留阮家,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阮籍的父親,阮禹(加玉旁),字元瑜,是「建安七子之一」(註四),深得曹操賞識。不幸的是阮籍三歲就失去了父親,添加了不少困難,幸虧曹氏公子的同情,好友長期的關懷和照顧,帶給阮籍童年美好的欣慰

  阮籍在《詠懷》八十餘首,表現生憂時,苦悶彷徨的心情,對當時黑暗的現實多所譏刺,興寄遙深,獨具風格,後人稱為「正始之音」。但詩中雜有濃厚的消極思想,意旨也隱晦,又工散人《大人先生傳》尤有名有《阮步兵集》。

  阮籍學識立鑽研究儒家經典《書經》和《詩經》。好學不倦,不慕榮華富貴,胸中懷著崇尚道德高尚的追求,以孔門德高才弟子顏淵和閔子鶱為效法榜樣。(註五)此可見,他對儒家禮儀樂藝精通,博覽群書,志氣宏放的一個人才。

  曹魏政權正在發展的時期,正也是阮籍青少年的時候,同時結識了許多積極向上的士者,有些豪門公子,浮華之友。這些人士都是圍繞在曹魏皇室有著較密切關係,何況阮籍又是受取魏帝同情厚愛,養成一種放蕩的生活。阮籍又喜歡飲酒,善彈琴詩,吹吟長嘯,任性不羈。飲酒後經常忘其形骸,顯然輕浮作風失譽,後來阮籍自己也承認(註六)。直到曹魏政權由穩定開始動蕩,朝中分裂為曹魏一派和司馬一派,明爭暗鬥;因此有很多知識份子,都以冷眼旁觀的態度面對這樣混亂腐敗朝廷。

中期深觸隱道

  阮籍三十出頭的時候,司馬一派的太尉蔣濟徵召阮籍到幕府任職,但被阮籍辭退(註七)。蔣濟本以為阮籍過於禮儀,派人去接,但阮籍早已經遠走隱退。蔣濟惱怒怪罪王默。王默書函勸曉阮籍利害,在不得已之下阮籍入太尉府任職,但不久告病辭官,回歸故鄉。五年後,曹爽召辟阮籍為參軍,同樣以多病的理由婉拒(註八)。一年後,曹爽被司馬懿殺掉了。阮籍看時機不妙,開始退穩山林,崇仰老莊思想,放蕩嗜酒,不拘禮法,但又不得不同司馬氏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過了一段時間,阮籍濟世的熱情逐漸淡化,生活行為也越來越怪僻。獨自駕牛車出門,人牛隨意地走向荒野,直到無路可走,才痛苦地回來。他的憂傷激憤的心情,從生活中的舉動顯現。從《詠懷》第三十一首(註九),雖然外表說明是獨自駕車出門,本來想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但風雲難料,路途艱辛,往哪裡去?不把虛名做為旅遊的目的,只要心意通達舒適,希望能找到屬於心理的東西……

 晚期不拘禮教

  阮籍之變化更加敞開放蕩,不拘禮俗、禮法,用退隱、游、酒來消愁,忘掉,或者逃脫對當時對社會,政官的不滿。他常常獨自飲酒,醉了倒身便睡,他鄰居有家酒店,阮籍經常去喝酒,醉了就躺在女主人旁邊睡覺。女主人的丈夫看他並無歹意,也不計較。據有一次,有個軍人女兒,才貌出眾,未嫁早夭。這戶的人與阮籍既不相識又未交往,但阮籍前往吊唁悲哀大發。他不信禮教,就連他母親死的時候,悲痛大哭,吐血損身,依舊下棋喝酒。他母親下葬前後,大吃大喝的,並且在喪期間參加司馬昭舉行的宴會,無所避忌(註十)。

  阮籍在司馬氏父子心中要爭取的對象,司馬昭多次談話,造成阮籍的精神負擔,不得不接受司馬氏給予的官職。先為司馬懿的從事中郎,又繼出任司馬倆兄弟的,還被司馬師封為關內外侯。阮籍內心的悲憤,「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智謀苦不饒。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註十一)阮籍博學機智,言論謹慎,只用曲折隱晦詩詞表達。連司馬昭也說:「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註十二)阮籍嗜酒不僅只因欲饞而飲,即也是一種武器。司馬昭為兒子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阮籍為了拒絕,飲酒大醉兩個月,令媒人難於開口。

  阮籍曾向司馬昭請做官職(註十三),司馬昭都順從他,認定阮籍絕不會是政敵,只是在思想上的不同。當時被認為政敵的都得被清算,不是入獄,就是被殺。阮籍的好友稽康就如此下場。雖然阮籍入官保命,志堅毅留,但心憤不安,多隱晦於《詠懷》。阮籍受到最大的打擊是違背自己的思想,在無奈之下為司馬昭寫下「勸進文」(註十四),心裡受到極大折磨,加上好友稽康死在司馬昭屠刀下。不久,憂憤成疾而死。

 三、隱作為阮籍的生活方式 

   阮籍年輕與六賢隱居於山陽,七人的共同點如:對曹魏皇室昏聵腐敗不滿;痛恨君臣巧取豪奪,尤其是司馬氏父子;博學才智,吟詩彈琴,飲酒嗜歌,優游人間,創造樂園;傾向老莊思想等等。這種隱的方式,就是類似古時伯夷、叔齊的逃避方式。「這種逃避不只是逃離一個地方,而是要和這個世界隔絕,孔子在《論語》中曾經把逃避分為幾種『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最初伯夷和叔齊是一種避地的選擇。」(註十五)

  七賢因對社會政治的不滿隔離逃往隱居山陽,很明顯心懷有清濁區分。自以為清高,而世俗污濁,他們自創適合他們生活的家園,過著游閑的人生。這種很明顯的心形隱的方式。

  阮籍學識以《書經》、《詩經》為基礎,所以對在山林的隱逸,並非遠久之計。何況「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註十六)給隱逸們具有相當的影響。換句話說,在亂世的時候勸人「守死善道」,不要輕易喪命,待時「有道則見」,出仕參政。「無道則隱」,亂世「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註十七)。就如一般的儒家學士,皆有龐大的志向,又因曾有皇室關懷,難免會想為國做點事情。(註十八)

  所以當司馬氏大肆誅殺異己,阮籍明知建功立業志向難於實現,為了保命,參政為官。這時崇拜對象轉向老莊思想,受莊子影響下承認「天下的兩大戒」(註十九);「命和義,都不可解於心」。父子關係是命,君臣關係是義。達到「心隱」不用「形隱」。阮籍心裡的追求仍然還在,卻形體置於君臣當中。一種心情,形體又處在污濁的環境,為了生存的需要,保命,阮籍做出不少的妥協來平衡。阮籍幾次表現對社會的不滿,甘願隱退山林田園的心意(註二十),痛恨激憤的折磨(註二十一)。

  阮籍的心隱,對建國志向,清高念頭只能藏在心裡頭。默默經歷莊子的「心之逍遙」與「形之委蛇」,是屈還是伸,就選擇屈像龍蛇那樣蟄伏起來以避免禍害。眼看著知識份子殘遭殺害,好友嵇康,呂安,也遭遇如此下場,激憤(註二十二)躊躇不安之下,飲酒隱藏心痛。情隱與酒隱,成了阮籍的生活狀態。感情豐富的儒家之士,何嘗不受影響。其實阮籍用酒隱藏他的心情,一種反抗的舉動,也是拒絕的表現,就如他反對與司馬氏結為姻親的事。對禮節,禮儀,禮教的不信、不談、不行為等用酒來應付。他母親死的時候,寧願頂上不孝的罪過,放浪不拘禮法(註二十三),又借酒隱藏他的孝心,感情。「借酒忘形」,通過酒來平衡他的心與形的矛盾。

  阮籍形隱的生活,最後還是被考驗,因為司馬昭及其黨羽的策劃,指定要阮籍來寫「勸進文」。阮籍心裡就明白這是司馬昭的一種政治手段要他公開聲明擁護他,所以更加憤慨,終日吃酒。多次飲酒躲避寫勸進文,但是還是躲不過,避不過。雖然酒醉之下,書草成文(註二十四),一字無改,使人當場間這是有所佩服、感嘆。違背心志之後,阮籍心裡受到極大折磨,更加懷念昔日竹林之好友。懷情愁思,懮憤成疾,不久死於家中,時年方五十四歲。(註二十五)

 四、結論 

  一、阮籍隱的生活根基仍然屬於儒家隱逸思想。阮籍儘管多麼的崇拜老莊思想,但是他的思想根基畢竟是儒家思想。從行動和《詠懷》詩裡雖然顯示不少對禮教的抗議,但另一方面,心裡卻有良心的自責。不然就不會以酒解愁。在孔子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懷著建國立業之心,何處在亂世之境的矛盾下,選擇了一種「隱」的方式。按儒家隱逸思想,他不該陷入司馬政權的圈套。「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孔子強調顯示無道的時候,就要放棄自己的理想,暫時退隱,待時有道才出仕。這方面,阮籍非常地明白他的選擇不符合儒家的隱逸的哲理。因此,他轉向道家隱的方式。

  二、阮籍選用莊子心與形之隱的區別的生活方式,卻無法做到莊子的「忘形」。阮籍形隱入君臣的世界裡,這方面是做到了。最關鍵的是莊子的「忘形」,隨順著環境而變、而化,不然未法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隨順,就是「這個世界如何,我就如何。它這樣,我就這樣;他那樣,我就那樣。」(註二十六)阮籍是形隱不了,用心隱,但憑酒「忘形」,不是莊子的「鯤與鵬」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那種忘形。阮籍並沒有變,他仍然就是原本的他。熱情的他,更談不上莊子「忘情」「忘己」,因為他很在乎「情」。始終沒有「忘情」;對母親的親情,嵇康的友情,愛國的忠情。莊子忘形的方式,不僅讓你承認是上的兩戒:命與義(註二十七),而要你接受這兩種無奈的世界。接下來才能看透萬物都是一體,並無區分,因此,就有可能已不在意,不在乎的態度來面對。所以阮籍借酒忘形根本不能做到《莊子‧齊物論》的。

  三、阮籍的隱方式,做到一件莊子強調的目的,就是保命,安命;沒有達到自由與快樂的境界。

  四、隱的哲學整個過程,得從隱身,就是形隱,學習,鍛煉,考驗中逐漸進入心隱。阮籍雖然經形隱,進入於他不滿意的環境中,始終對付不了他的心。心依然見到自己與別人有差異。就因這個差異,讓他難受,激憤,等等不同的情欲矛盾。這就是莊子所謂的要「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五、隱是一種生活方式,滿足人性尋找真善美的欲望,追求自由快樂的生活。

 註:

       一、稽康、阮籍、山濤、向秀、子咸、王戎、劉伶等人都是出眾的才子,對當時社會產生的矛盾,以正直清高的意志,逃離社會,寓居河內之山陽縣。撫琴長嘯,吟詩痛飲,放浪形骸的游士。 
  二、《辭海》
  三、《南史‧隱逸》
  四、引《竹林七賢論》注,當時文學聲望特高的才子。
  五、參《詠懷》是第十五首: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六、同上《詠懷》第五首: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西游咸陽中,趙李相經過。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驅馬復來歸,反顧望三河。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
  趙、李,指漢朝貴戚。三河,指伊河、洛河、黃河,泛指洛陽方圓數百里之地。鎰,指古代的重要單位,二十兩為一鎰;又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阮籍自認少年輕薄,喜歡歌歡酒樓的生活,與貴族子弟尋歡逐樂,浪費時光錢財,這樣的生活越走越遠,最後才認識自己的志願,追悔少年的失誤。
  七、《辭蔣太尉辟命奏記》,大體以學識淺陋,無古人之賢德,不能勝任。
  八、《奏記》中有:違由鄙鈍,學行固野,進無和俗崇譽之高,退無靜默恬沖之操;猥見顯飾,非所被荷。舊素尪瘵,守病委劣,謁拜之命,未敢堪任。
  九、《詠懷》第三十一首:驅車出門去,意欲遠征行。征行安所如?背棄夸與名。夸名不在己,但願適中情。單帷蔽皎日,高榭隔微聲,讒邪使交疏,浮雲令晝冥。
  十、《世說新語‧任誕》: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和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
  十一、《永懷》第三十三首
  十二、《世說新語‧德行》
  十三、一為,東平(今山東東平縣),東平相。再為,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十四、當司馬昭掌握政權成熟,為了掩人耳目,假意謙讓,又眾公卿大臣「勸進」,而後受封。司馬昭策劃要阮籍來寫。
  十五、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四年,第一百七十三頁。
  十六、《論語‧泰伯》
  十七、《微子》
  十八、《詠懷》的第三十九、六十一首等,都是阮籍年輕的志向情操。第六十一首:「少年學擊刺,妙伎過曲城。英風截雲霓,超世發奇聲。揮劍臨沙漠,飲馬九野炯。旗幟何翩翩,但聞金鼓鳴。軍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時,悔恨從此生。」
  魯金波,《隱逸避世的名士集團:竹林七賢述評》,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第三十三頁。阮籍引《史記‧日者列傳》「齊張仲,曲城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明天下的典故,……說他自己胸懷大志,幻想揮舞著寶劍效力沙場,乘跨著戰馬馳騁在九洲僻野。……希望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但從未實現,令人悲傷。想起這點便感嘆悔恨一生。」
  十九、《莊子‧人間世》
  廿、《詠懷》第六首: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連畛距遷陌,子母相_帶。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膏火自煎熬,多財為禍害。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此時阮籍以種瓜為業的故事來表達欣慕平民的生活。因莊子人間世的膏火自煎熬,比喻才華出眾引人嫉妒超來禍害。
  二十一、《詠懷》第三十四首: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論。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淒愴懷酸辛。願耕東皋陽,誰與守其真?愁古在一時,高行傷微身,曲直何所為,龍蛇為我鄰。
  二十二、激憤詩很多,可參考《詠懷》第三十一、十二、四十一、四十五、十七、十六、七十九等首。
  二十三、《晉書》記載,阮籍的母親死後,放聲痛哭,吐血數升,似乎傷氣欲死,但,他藐視禮教,依然和人下棋飲酒。
  二十四、指的《阮籍集中‧為鄭沖勸晉王箋》
  二十五、《阮步兵集》
  二十六、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四年,第一百七十九頁。
  二十七、《莊子‧人世間》
  二十八、《莊子德充符》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08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