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這些年來最嚴重的錯誤是為了〝去中國化〞而將課程改得支離破碎。2006年前國小的國語課每周只有四堂課,造成小學生識字不足,錯別字氾濫,甚至是無法閱讀自修。有錢人可以將小孩送入補習班加強課業,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支出補習費的小孩他們的程度是普遍的下降。國語課少了,改為增加了台語、客家語、甚至是原住民語的課程,所付出的代價是小學生閱讀能力嚴重的不足。
當其時,時和小孩讀小學已經沒有寫週記,一學期只寫兩篇作文。小孩程度的下降,家長看在眼中是無奈的。
2006年9月起,小學國語課每周增加至五堂課,可是還是不夠。時和認為整個課程的設計出了問題,基礎沒打好,學問做不高。固然說是行行出狀元,但是學習仍然應該重視先後順序。假如國文沒學好,無法自修閱讀,那社會及自然課程也會消化不良;英文的基礎不好,上大學讀原文書絕對無法吸收知識。時和認為
小學學科的核心課程:國文、英文、和數學。
小學術科的核心課程:體育、音樂、美術、勞作。
教改這些年來領域五花八門,反而讓學生學得不紮實。強調常態編班的結果造成在國中,一個班上總有40%以上的人考試平均不及格。教材是簡化又簡化,整體的程度被拖下去。尤其是,為了顧及上課進度,程度好的學生只能無奈的等程度差的學生,因而已經導致全體學生程度下降。
為因應學生程度下降,家庭環境好的可以送小孩去補習。家庭環境差的學生無法補習,因此在未來競爭的路上,家庭環境差的學生更將喪失了可能翻身的機會。
教改破壞了技職體系更是不可原諒。技職教育的解體,讓不適合唸書的學子仍得繼續花錢及貸款唸大學;即使現在人人可以讀大學,沒有專業的訓練,卻造成現在一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對很多家庭而言,就業很重要。在職進修或是知不足而繼續深造的觀念要比現在教改的觀念實際多了。
謝謝 沙塵豹 的回應,很難想像因為國語文能力變差導致閱讀自修能力不足,居然造成這一代年輕學子的學習障礙。
現在國中基測恢復考作文,補習作文是最大的熱門。
教改造就補國文潮流
報導/許怡雯、實習記者顧毓庭 攝影/趙世平
雖然位置很小,講台離得也很遠,還是要努力,不能輸在這一科。
補教界居然吹出「國文風」,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說,教改的政策若不修正,台灣學生的國學能力只有持續下降;加上台灣以考試為主導,「補國文」將是未來的潮流。
國文補習班居然能夠立足,確實跌破不多南陽街補教業者的眼鏡,張浩然說,這全是拜教改所賜。教改前,大學聯考國文科目,只要把3年6本裏的東西,背得滾瓜爛熟,再把作文範本念一念,拿高分是輕而易舉的事。
教改之後,先是升高中考試取消作文,讓老師與學生更加不重視國文,往往只要把重要的文章背一背就好,是否理解能夠融會貫通,根本就不管,害得現在學生連標點符號也不會。
張浩然強調,教改的出發點用意值得鼓勵,但做法要考慮周延,不能因為質疑人工閱卷的公平性,就把作文取消,造成學生的國學程度大幅降低,那是很可怕的事。
說實在,去補國文有點可笑,卻是事實,學生為了拿高分,只有如此,否則最後敗在國文這一科,導致許多學校無法選填時,才真是遺憾終身。因此,教改的政策不修正,補國文將會成為補習的另一項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