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度僧眾精進禪七上惟下覺大和尚導師開示(七)
96/10/28
Source:
http://www.ctworld.org/turn/lecture/b032.htm#item07
唐代有一位刺史李翱,學佛多年,看了不少佛經,
他聽說藥山惟儼禪師是開悟的大修行人,特地去
拜訪這位大善知識。李刺史到了藥山,惟儼禪師的
侍者出來接待,刺史就跟隨侍者去禮拜禪師。侍者
先請他留在外面等待,自己進去稟報禪師。接著,
只聽見惟儼禪師漫聲應言:「李大人來了?喔!好。」
李刺史聽到禪師這種口氣,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
心中很不高興,於是就在房外講了一句話:「見面
不如聞名!」意思是他以前聽說禪師的道行是如何
地高、如何地有學問,現在見到了,發現原來也不
過如此!
惟儼禪師聽到李刺史的抱怨,就講:「李大人何以
貴耳賤目?」從前耳根聽的時候,把禪師抬得很高,
現在親眼見到面,卻將對方貶得這樣低,怎麼只重耳
朵所聞,而輕賤眼睛所見呢?李刺史一聽,有所契
悟,的確是如此,這位禪師真的是很有智慧!於是
上前禮拜請法,刺史問:「佛經都在講道、講佛,
請問道在哪裡?」禪師以手指天、再指地,問李刺
史:「懂了嗎?」李刺史回答:「我還是不明白道在
哪裡?」禪師看到桌前有一個裝了水的淨水瓶,就
說:「雲在青天水在瓶。」諸位想一想:雲不是在青
天嗎?淨水不是在瓶子裡嗎?這一切都是現成的!
諸位聽法這念心是不是現成的?
李刺史一聽就開悟了,於是作了一偈:「練得身形似
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
水在瓶。」悟什麼呢?悟無所得,悟心本具。一般人
都以為悟了就很不得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佛性,
有什麼稀奇?師父在這裡說法,大眾聽法的這念心
就是本具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切都是現成的,
不要到外面去尋找,法爾如是。
悟了以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麼去修行、怎麼保
任。李刺史接著再請禪師指引如何修行。惟儼禪師
知道李刺史貪戀女人,貪愛女色就沒辦法轉識成智、
沒辦法成道。「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
「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
彼滅!」禪師就講:「你要戒除閨中之物。」女孩子
的房間稱為閨房,禪師要他戒除貪愛女色的習氣,
心才能得解脫。
一次惟儼禪師夜間登山經行,見雲開月現,大嘯一聲。
李刺史聽聞此事,寫了一首詩贈予禪師:「選得幽居
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
雲嘯一聲。」這首形容惟儼禪師的詩,也表達了修行
的心路歷程。「選得幽居愜野情」,要深入專修──
「幽居」,只有這一念心,保持心的平靜、寧靜,一念
不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終年無送亦無迎」,從元
月到十二月,看到不好的環境、不好的事情,不起煩惱
就是「無送」;「無迎」,看到好的境界,不要迷失了自
己。「無送無迎」,就如莊子所說的「至人用心若鏡,
不將不迎」。心要如明鏡台,「漢來漢現,胡來胡現」、
「像來則現,像去則無」,要做到這個功夫,徹底了解
心地法門。
「終年無送亦無迎」,就是心無所住,「一切無所住,
諸佛常現前」,要在這裡進步再進步,寂滅再寂滅,
用功再用功,保任再保任!「有時直上孤峰頂」,只有
這念心存在了,與菩提心、寂滅心相應了,一念不生,
萬法無咎。「孤峰」就是當下這一念心,沒有第二念,
是絕對的這一念,不是相對的心。「月下披雲嘯一聲」,
「月」指我們的心月,「雲」是比喻煩惱、無明、妄想
,煩惱來了,「嘯一聲」,照它一下,妄想就沒有了,
這是最後要做的功夫。悟了道還要修道,修道到最後,
要保任成道。
佛法是心地法門,希望每一位要覺悟:佛法是人生的
真理,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古德說:「修行
億萬劫,悟在剎那間。」不要以為過去的努力都是白費
的,若沒有過去的修行,今生怎麼能悟這個道理?沒有
過去的福報,想聽這個道理都聽不到。現在聽到,豁然
開朗了,有了信心,是由於過去的善根和福報。雖然以
前沒有悟到這些道理,只知「事」而缺乏「理」,現在
進一步了解,這個「理」現前,就能悟道。過去只知道
「事」,只是修善法而不知道能所俱空,不知道自性菩
提,現在知道了,原來要修而無修、念而無念,要堅住
正念、隨順覺性,覺性就是佛,覺性就是道,一剎那就
完全明白了!了解以後,要有信心,要繼續修行。
現在打坐只管在因地上用功,不將不迎,安住這念心就好,
心性本具,法爾如是。我們現在就是在因地上用功,繼續
保持這個因地心,忽然一念相應,菩提心、清淨心、寂滅
心現前,就能成正覺。所以「一念相應成正覺」,時節因
緣和合,自然可以成正覺。這個機會要靠我們平時努力,
化除煩惱、妄想,放下我執、法執,只有這一念心才是無
上正等正覺!
諸位要明白,這是「理」,明白了,這一條道路找到了,
就可以放心地走,每走一步就能產生一步的光明。提得
起,放得下──在禪堂裡就是放下,解七之後就要提得起
,悲智雙運,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願心面對種種
外境,普度眾生,這就是菩薩行。
修行就是這三部曲:
最初修方便法門,修加行;
悟了道,知道在這念心上用功,繼續修道;
最後「一念相應成正覺」,道業必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