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咏怀诗之二
2007/10/23 20:42:21瀏覽476|回應0|推薦7



《咏怀诗之
(支道林)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哈双玄,披庄玩太初。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仰质文蔚,仰悲二匠徂。

萧萧柱下回,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途
 
此诗说理气味极浓。主要概括了支道林
潜心研讨佛理的功力和冥思求索的学风。诗中
用典颇多,其中的“双玄”,指老子所讲的重
要概念“有”与“无”。“太初”指气之始初,
即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柱下”,官名,即
柱下史。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故以“柱下”
代称老子。“蒙邑”庄子的家乡,即今安徽蒙县。
“消液”,指金液还丹,道教的一种养生法术。

全诗的大意如下:
正襟危坐,伴孤灯对单影,而诵读经论。
幽思玄远,令人心荡。收敛精神,披阅众典,
怡悦于《老子》所讲的有无之论,玩味《庄子》,
研讨天地万物的起源。清风徐来,神思敏捷,
感触良深。咏叹老、庄的文彩;悲叹他们的谢世。
秋风萧萧,蒙邑空虚,不见他们的身影,千载空虚,
如同梦境。纵有消液之术,也是幻化、假有。
假有是无,外物又怎能伤害?大千万象,本无自色,
都是即色而空的虚无。支道林在此诗中,咏叹甚多。
他对老庄学说景仰,但不认为是精神解脱的最高境
界,他由
好老庄而遁入佛门,以庄学去悟“”理,
摒弃了养生方法,达到了对世间诸法的超越,扬弃
老庄则服府即色,证明了他是
由道入佛的名僧,也
讲佛理而不废俗书的般若宗师

支道林的诗文颇多,有的诗文,更是直接弘扬即色
义的名作。如“
有无自冥同,……能仁畅玄句,即
色自然空,空有交映迹,冥知无照功
。”
(《善思菩萨赞》《广弘明集》第十五卷)这首赞颂
的大意是:有(色)与无(空)本是冥合同一的,
色不离空,空不离色。释边牟尼佛洞晓此理,大畅

即色自然空”的佛法;空与有是交相映照的,
有能显空,空必体有,这是一种冥知佛理而没有世间
俗智的观照之功。他在《闬首菩萨赞》中说:
闬首齐吾我,造理因两虚,两虚似得妙,
同象反入粗。何以绝全迹?忘一归本无。
空同何所贵,所贵乃恬愉”

(同上)。支道林赞颂闻首菩萨能够齐同吾我与
万物,
根据物、我两虚的命题,提出即色(物、我)
空的思想。只有悟物我两虚,才能领会到即色空的
妙理,如果执著现象为实有,那就使心智沉溺入粗
糙的形迹之中。怎样才能绝灭尘世的形迹呢?只有
不执著物我合一的相状,才能使心智洞察本无色空
之理。

空理又有什么珍贵之处呢?那就是能使人摆脱尘世
的纷争而获得心理上的恬静与愉悦。支道林在此颂
中,指出了领悟即色空的途径及其作用,关键之处
在于悟“
两虚”,“归本无”,由色而观空,言空
而即色。如何悟“
两虚”,将万象归于一本之“
呢?支道林提出,
必须要破除人心的执著,从世俗
的沉溺色相中挣脱出来
,与色空之理其合为一。
他说:“心为两仪蕴,迹为流溺梁”(《月光童子赞》
《广弘明集》第十五卷),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咏怀诗》五首之一、
《文弘明集》第三十卷上)。

支道林认为人心往往蕴藏于两仪(阴阳)之中,
不能摆脱色相的迷惑,沉溺于其中而无力自拔。
只要领悟“即色空”之理,使人心与空理密切冥合,
观照形与物皆空,才能斩断人事的纠纷与烦恼,
摒弃色相而保持心灵的沉静。支道林的诗文,
说理严密,睿智艰深,令人玩味,神思遨游,
确实不愧为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杰出的般若诗人。

 

 

来自:戒幢佛学教育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path&aid=13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