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大公報》何在?
我只能說 依電視、年貸新聞、三粒與眠視,
自游時報、貧果日報 是 又黨 又私 又賣 又盲!
+++++++++++++++++++++++++++++++++++++++++++++++++++++++++++++++++++++++++++
張季鸞1933
辦報精神: 不黨 不賣 不私 不盲
張季鸞在《大公報》筆政後,提出著名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四不主義辦報方針。
“不黨”
他說“不黨雲者,特聲明本社對於中國各黨閥派系,一切無聯帶關系已耳。惟不黨非中立之意,亦非敵視黨系之謂,今者土崩瓦解,國且不國,吾人安有立袖手之餘地? 而各黨系皆中國之人,吾人既不黨,故原則上等視各黨,純以公民之地位發表意見,此外無成見,無背景。凡其行為利於國者,吾人擁護之;其害國者,糾彈之。勉附清議之末,以彰是非之公,區區之願,在於是矣”。
“不賣”
他說“欲言論獨立,貴經濟自存,故吾人聲明不以言論作交易。換言之,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資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論,或不免囿於知識及感情,而斷不為金錢所左右”。
“不私”
他說“本社同人,除願忠於報紙所固有之職務外,井無私圖。易言之,對於報紙並無私用,願向全國開放,使為公衆喉舌”。
“不盲”
他說“不盲者,非自詡其明,乃自勉之詞。夾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衝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是謂盲爭。吾人誠不明,而不願自陷於盲”。
“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四不主義”公諸天下,界定了《大公報》的堂堂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