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06 14:39:17瀏覽3125|回應20|推薦137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第十五至第十七分~民國106年〈2017〉04.06: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報佛恩網》譯述 一、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http://book.bfnn.org/books/0613.htm 二、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6.htm 三、併參《實用佛學辭典》~高觀廬居士編纂: http://ftp.budaedu.org/fo-dict/CH030-07.pdf 四、併參《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5.htm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2 = = = = = = = = = = = = [本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①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①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①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②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③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①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 ~佛家語。引《實用佛學辭典》:「一日分三時,曰『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 ~引述道源法師《金剛經講錄》: 經文上把一日分成三分,「初日分」指早晨,「中日分」指中午,「後日分」指晚上。 ②樂小法: ~樂,喜好,喜愛,契合於。小法,指小乘佛法;引申指不了義法。 一說,小法即外道〈執著外求四相〉的法,相對於內修〈心即是佛〉的法而言。 ~引《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③阿修羅: ~佛家語;《佛地經論》則謂阿修羅種類不定,或為天,或為鬼,或傍生。〈阿修羅或善或惡,非善非惡。〉 引《維基百科》:「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 又:「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又:「如《首楞嚴經》中將阿修羅依「胎、卵、濕、化」四生而分四種: ⑴有修羅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係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⑵若於天中降德貶墮,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⑶有阿修羅執持世界,力剛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係因變化而有,天趣所攝。 ⑷別有一分下劣阿修羅,生於大海心,沈於水穴口,此係因濕氣而有,畜生所攝。 ~又:《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 阿修羅01〈網路分享〉 = = = = = = 佛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一日之間,早晨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相當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經百千萬億劫之久,一日三次皆如此布施,自當得布施之福。 如果有人,聽說此經,而能篤信不違逆,那麼他所得的福德則勝過前面說的以身命布施的人。何況是手書口誦,為人解說此經的意義,不但明自性,還要使人人見性,善根純熟,其所得的福德之無量,更不用說了。 須菩提!簡而言之,因為此經所得的福德不以心思口議,不可以多少稱量,實是無邊際的功德。而此經在於讓我們妙用本性,是大乘菩薩的最上乘,所以我為啟發大乘人,說明此真空之妙;為啟發最上乘的人,說明此般若之法。 如有大慧根的人,持此大乘經典,廣為人闡發妙旨,印契佛旨,所成就之功德,我全部知道,也全都看得到。這種人既能成就此功德,就足以能擔任如來無上菩提正法。 這就是為什麼喜好小乘法的人,局於妄心,不免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等私見,對此大乘最上乘法,不能理解,不能聽受讀誦,更不能為人解說此經。 須菩提!無論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講解此經,那麼無論天、人、鬼神都會齊來護衛法身,皆來供養。當知此經所在之處,即等於是佛塔的地方。皆應尊敬法身,作禮圍繞,並帶香花來此處供奉。」 [本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①。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②,於然燈佛③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④,果報亦不可思議。」 ①惡道: ~佛家語。即「三惡道」;亦稱三途或三惡趣。謂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三惡道」加上「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間道〉,即為「六道」。 ~引《梵網經》:「墮三惡道中,二劫三劫,不聞父母三寶名字。」 ②阿僧祇劫: ~佛家語;指無數劫。引《維基百科》: 「阿僧祇,或譯為無數,或無央數。是一個佛教名詞,對應數字為 10104,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 ~引《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③然燈佛: ~或作燃燈佛。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按,燃燈佛即燃燈古佛,被視為釋迦牟尼佛之啟蒙老師。 引《維基百科》:「意為錠光,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而來世佛則為彌勒佛。因燃燈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如來或錠光佛。」 ~又《大智度論。卷九》:「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 然燈佛01〈網路分享〉 ④不可思議: 引《維基百科》:「是佛教術語,可以是指佛的智慧與神通。另外不可思議也是一數字單位。」 又《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第六》:「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 ~另,《維基百科》:「元代朱世傑《算學啓蒙》首次記載不可思議這個單位。無量數是那由他(10112)的萬萬倍大約有六十個零(10120)。」 又引《維基》:「那由他,又稱那由多,梵語「nayuta」之音譯,意為「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 佛再進一步說明:「須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不但不得天人恭敬,卻被人輕賤。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在前世所種的罪業。既有罪業,則來世應該墮入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中,受盡苦難。 而今以持經功德,減輕他的罪業;其所以被人輕賤,就可以相抵消。不過他漸漸修持,因除果現,罪滅福生,依然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想到前世,歷經了無數無量的劫數。在未遇然燈佛前,曾供養無數量佛,且尊重每一位佛都一樣,無一不全心全意的供養。 如果後人持誦此經,見自本性,永離輪迴,他持經所得的功德,比我以前供佛的功德,還勝過無數倍。 須菩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後末世,受持讀誦此經,必得無量之功德。此功德我只是約略而言,我如果要詳細說明,則其多有如恒河沙數說不盡,恐怕慧根淺的人,大則誑亂,小則狐疑,反以為我所說的為怪談滑稽之談。 須菩提!當知功德,由於經義,應於果報。經義甚深,不可推測;果報甚重,不可思議。」 [本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①?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②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③:『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④,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⑤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①云何應住: ~或作「應云何住」。按江味農居士於《金剛經講義》中論及,依唐人寫經本宜作「應云何住」。 佛家語;謂已發菩提心之修佛學佛人,應該如何使他們的菩提初心安住,使恆常保持而不動搖? ~參閱沈家楨居士《云何應住和應云何住》解說。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874&cid=78&page=15 ②滅度: ~佛家語。滅指滅煩惱之障,度指度生死之苦。《涅槃經》二十九簡言之:「滅生死故,名為滅度。」 滅有多義,節錄《實用佛學辭典》云:一曰涅槃之體,無為寂滅;二曰尼彌留陀,四諦中之滅諦;三曰毘尼〈毗奈耶〉,能滅諸惡之戒行。 ~沈家楨居士云:「滅是滅其煩惱,度是度脫生死,就是不再受生死流轉。」 參閱沈家楨居士《什麼叫做「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解說: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874&cid=78&page=21 ③授記: ~引述聖嚴法師《學佛群疑》開示~「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http://www.a-mita.com.tw/libe/default/quest33.htm 「授記〈ryakarana〉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十二部經的一種,它的意思是預告,是佛對於已發心的眾生,預告其必將成佛者。」 「在佛經中的授記是指佛陀為弟子們預告,親證菩提的時間,比如說《法華經》就有一品稱為〈授記品〉,為五百羅漢授記成佛,甚至為惡名昭彰的提婆達多授成佛的記。」 「佛法的授記思想,在於證明人人都能成佛。」 ④大身: ~佛家語。引《實用佛學辭典》:「對於丈六之小身,而謂偏虛空之身為大身。」 按,大身或曰法性身。大身之概念若簡單應用於凡間,則凡人之偉大,不在於魁梧巨大權重或其豐功偉業,而在於捨己為人的大悲精神。 ~引黃昆山居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莊嚴淨土分第十》: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引述印順大師《般若經講記》:「菩薩得法性身,有二類: 一、證得無生法忍時,即得法性身,如入涅槃者迴心向大而發勝義菩提心。 二、得無生法忍時,還是肉身,捨此分段身,才能得法性身。 《智論》說八地捨蟲身,即此。所以,這一段,可判屬明心菩提。」 ⑤莊嚴: ~引《維基百科》:「佛家語;本意是裝飾、修飾。而後演變為端莊嚴肅之意。」 按,莊嚴不僅指法相端莊嚴肅,佛家有引申能清淨心與身,成就內在圓滿〈美德〉與外在祥和〈慈相〉之深義。 ~《往生論》:「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參閱雅筑格主《莊嚴的意思》~淨空法師講述: http://blog.udn.com/yea6969/7514932 那時,須菩提當機稟白佛說:「善男子或善女人已發菩提心的人,如何能常保持這菩提心?又如何能降伏妄念心呢?」 佛告訴須菩提說:「菩提心本來人人都具足,只因眾生為塵染所蒙蔽,如一切煩惱、妄想、取捨、貪瞋、嫉妒、人我四相等,佛等應一一為之滅度,所謂無欲,就能住心,亦能降伏妄心。 我所謂滅度者,不過指點出真性情,使之自悟,我外不見所愛之眾生,內不見能度之我。而眾生既見性真,則般若觀照,已常住不滅,說到究竟,實無一眾生是我所滅度的。為什麼呢? 因為學道的菩薩,若存有滅度眾生之心,則尚存有人我四相,則又要從何發菩提心,又如何能稱為菩薩呢?這又是為什麼呢? 須菩提!原因就是性本空寂,發此心的人,不過是自修自悟而成,而在真性中,實在沒有發菩提心之法。」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在遇見然燈佛時,有沒有從他那兒學得菩提心法?」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沒有法可得菩提心,因為菩提心完全是自性自悟,雖在然燈佛所,也是無法可得菩提心法。」 佛說:「是的。須菩提!誠如你所說的,實在無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 須菩提!如果說有方法可得菩提心,那麼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當下就應該傳授我成佛之法。他所以才懸記來世說我方能成佛,並預定來世成佛之名號,稱之為釋迦牟尼。為什麼呢? 因為如來的意思,就是本性寂然,不染不著,如其本來,而以釋迦牟尼稱之,最能合其意。如果有人說:如來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那就錯了。須菩提!就因為實在沒有方法可得此菩提心。 須菩提!我所謂的菩提心,是平等真如,實相妙法,不可以有形相見,乃是無實無虛,不可以言語形容,所以我說一切法中,只要能自悟真如,都可稱之為佛法。 但是,須菩提!於法不可拘泥於有無,所稱的一切法,實際上並非是一切法,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一切法而已。須菩提!譬如有個人的身體高而且大,真的是大身嗎?」 須菩提回答說:「您所說的大身,是有生有滅的,仍是有限量的,如何能稱之為大身?不過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大身而已。」 佛又說:「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真如清淨才稱之為菩薩。而度生本是菩薩份內的事,如果他執著一念,認為他是菩薩,應該滅度一切眾生,便有我相的觀念,就不能稱之為菩薩。為什麼呢? 因為從發心到度生,沒有不是緣成幻成的,實在無法可以得到而使之成為菩薩的,所以我說,一切法中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一切法自然都是佛法。 須菩提!如果菩薩說:我應當莊嚴整飾佛的剎土,也是著於相,不可稱之為菩薩。為什麼呢?因為所謂莊嚴佛土,是沒有能莊嚴的人及能莊嚴的法,亦即沒有實性的莊嚴佛土可言,只是假借一個名,稱之為莊嚴而已。 須菩提!若菩薩能大徹大悟通達無我無法的人,即可以稱之為菩薩。」 ①《金剛經講義》~佛陀教育基金會/江味農居士編著。 ②《金剛經五十二家〈或作五十三家〉集註》~明。永樂皇帝御作。 ③《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黃昆山居士著。 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報佛恩網註譯。 ⑤《金剛經要義句解》~靜寰筆記/孟穎居士編著。 ⑥《金剛經今譯》~陳高昂居士編著。 ⑦《金剛決疑》~德清法師著/憨山大師講釋。 ⑧《金剛經淺易》~釋淨空講/聖一老法師述。 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果逸居士記錄/廣超法師主講。 ⑩《金剛經講義節要》~淨空法師節錄/江味農居士校勘。 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羅時憲〈孔章〉著。 ⑫《金剛經的研究》~沈家楨居士於紐約大覺寺講述。 ⑬《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⑭《金剛經講錄》~佛陀教育基金會/道源法師講述。 ⑮《金剛經註解》~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行/鳩摩羅什譯註。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