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18 22:10:59瀏覽10217|回應15|推薦147 | |
◎《莊子。外篇。馬蹄》補註&語譯: ~民國107年〈2018〉07.18 〈編按〉: 一、附註援引《莊子集解》、《莊子集釋》、《莊子注》、《莊子通義》、《莊子譯注》及《莊子今註今譯》等各版本參考。 二、所酌加[附註]聊供參。如有未詳之處祈包涵。 三、註解部分引錄《莊子集解》、《莊子注》、《莊子通義》、《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說文解字》、《成語詞典》、《漢語詞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等。 四《莊子。馬蹄》全文約略區分為三段。節錄《莊子譯注》該篇全文要旨之一如次: 「陶工之治泥土,木工之治木料,為政者之治理天下,都是對所治對象自然本性的破壞。善於治理天下者,應當無為而治,任天下人自行生息而不加干預。」 五、譯解請逕參《莊子譯注》~「馬蹄」篇。網址↓ http://www.huzheng.org/bookstore/ZhuangZi.pdf 該文語譯已通順,不另譯。個人淺解請參[附註] 馬蹄寺〈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齜①草飲水,翹足而陸②,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③,無所用之。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④之,連之以羈,編之以皁棧⑤,馬之死者十二、三矣。 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⑥,而後有鞭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己過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⑦,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⑦,曲者中鉤,直者應繩。」 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 = = = = = ①齜: ~齜或作呲,讀音ㄗ。張嘴露齒狀。引《說文解字/齒部》:「齜,開口見齒之貌。」 ~衍生成語「齜牙咧〈音ㄌㄧㄝˇ〉嘴」: ⑴形容傷病時身心痛楚難過。 ②翹足而陸: ~翹有雙音多義,此處音ㄑㄧㄠˋ,作抬起、揚起貌解。陸,古通「踛」,跳躍貌。 翹足而陸,為馬兒脾性一來,就隨興奮起跳躍。喻馬天性自由不喜羈絆。 ③義台路寢: ~義,通「儀」、「峨」。義台即「峨台」,高台也。路,正也、大也。寢,此處作宮殿內廷解。 義台路寢,引喻馬兒所居高台大殿,華麗有餘卻無用處。 ④雒: ~雒有多義,此處⑴通「烙」,以烙鐵烙印標記。⑵通「絡」,以繩索套牢馬頸。 ⑤皁棧: ~皁,通「皂」,此處指飼馬之槽櫪。棧:鋪排於馬槽床上之防潮編木。 ⑥橛飾之患: ~橛,音ㄐㄩㄝˊ,馬口所銜之橫木,後用金屬製,俗稱馬嚼子或馬勒。 飾,以小鈴等飾物繫於馬勒露出口外之部分〈馬鑣〉。橛飾之患,借喻外在之羈絆。 ⑦治埴、治木: ~治埴,整治泥匠黏土。治木,整治木工材料。按無論治埴或治木,皆引申治理城邦國家之道。 = = = = = =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馬的四蹄可以踐踏霜雪,皮毛可以抵禦風寒,吃草喝水,隨意舉足跳躍,這就是馬的真性。雖然有行禮的高臺、高貴的宮室,對馬來說毫無用處。 及至出了伯樂,他說:「我善於管理馬。」於是給馬烙上印記,修剪鬃毛,修削蹄子,帶上絡頭,用韁繩把馬拴住,按編次順序送進槽頭,經這一番折騰,馬將死掉十分之二三。 隨後又使馬經受饑渴折磨,驅趕馬快速奔跑,對馬作步調整齊的訓練,使馬前有嚼勒拘繫之憂,後有馬鞭抽打之懼,這樣一來,馬將死掉大半了。 陶工說:「我善於整治細密的粘土,可使圓形的與圓規相合,方形的與矩尺相符。」 木工說:「我善於整治木料,可使彎曲的與曲尺相合,直的與墨繩相應。」 粘土與木料的本性難道要與規矩鉤繩這些外在標準相合嗎?然而,世世代代的人們都在稱道伯樂善於管理馬,陶工木工善於治理粘土和木料。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所犯的過失啊。 伯樂善治馬〈維基分享〉
= = = = = = = = = = = =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①,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②;一而不黨,命曰天放③,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④。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 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朴⑤。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⑥,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⑦,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朴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 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釆!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夫殘朴以為器⑧,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 = = = = = ①常性: ~謂恆常不變之本能或天性。俗另指正常狀況下發展或表現的本性。 ~又現代名詞「知覺恆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Subjective constancy〉: 引《維基百科》:「指在一定範圍內改變知覺條件的情況下,人們對物體或品質的知覺卻保持恆定的一種心理傾向。」 ②同德: ~德有多義,此處通「得」,得其自然之道也。同德,共同得享之天賦德性~包括仁慈包容、公平正義與尊重互惠等皆是。 ~參閱莊國銘《亞里斯多德論鞏固政治共同體的兩大德性:正義與友誼》 摘引:「廣義的正義〈即包含所有倫理德性的廣義正義~「全德」〉,才是亞里斯多德鞏固城邦的首要德性。」 則狹義的正義〈「公平」~齊頭式平等〉削足適履,洵非「真正義」。 http://ntupsr.s3.amazonaws.com/psr/wp-content/uploads/2011/10/8.-%e8%8e%8a%e5%9c%8b%e9%8a%98.pdf ③命曰天放: ~命有多義,此處意同「名」,謂名之為。天放,放任自然也。指任其自然之天性。 引宋。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後》:「張長史草書頽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 ④其行填填,其視顛顛: ~填填,穩重端莊貌。顛顛,專注不移貌。 其行填填,謂行路穩重端莊四平八穩也。其視顛顛,謂視事專心致志心無旁鶩也。 ⑤素朴: ~未染色之生絹曰素;未加工之木料曰朴。 素朴,同素樸,引喻與生俱來之天性和本能。 ⑥蹩躠為仁,踶跂為義: ~蹩躠,步履艱難勉強跛行貌。踶跂,蹺腳上提焦急求功貌。 蹩躠為仁,謂勉力劬勞去倡導公仁。踶跂為義,謂殫心竭慮去實踐正義。 ⑦澶漫為樂、摘僻為禮: ~澶,音ㄔㄢˊ,本義水流平静。澶漫,廣大無垠貌。摘僻,摘選繁冗貌。 澶漫為樂、摘僻為禮,引喻縱放禮樂法規不斷增補,而致繁瑣無度支離破碎。 ⑧殘朴以為器: ~殘朴以為器,言崩解天然木料之材質以製成傢俱器皿。 其與下句「毀道德以為仁義」相呼應,皆引喻為政者應返璞歸真,自然無為而治。 = = = = = =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我認為善於治理天下的人不是這樣。那些民眾有他們恒常的天性,也是紡織而得到衣服,耕種而得到糧食,這是他們共同之德;人與萬物渾一而無偏私,名為按天性放任自樂。 所以在至德之世,每個人走路穩重端莊,看東西目光專注不遊移。在那個時代,山間沒有開鑿大大小小的道路,湖泊河流之上也沒有舟船和橋樑。人與萬物台群而生,住處相互連接,無有分界,禽獸成群結隊,草木順性滋長,因此,人可以牽引禽獸到處漫遊,也可爬到樹上窺視鳥鵲之巢。 在那至德之世,人與禽獸住在一起,人群與萬物渾然不分,哪裡知道什麼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呢!人與無知之物一樣,他的本性就不會離失;人同無欲之物一樣,即為他的自然素質;自然素質不變即保持了人的本性。 等到出現聖人,用盡心力去推行仁,賣力去達到義,而天下從此開始產生種種猜疑迷惑;放縱無節制的制作樂,選取分析出煩瑣的禮儀條文,而天下由此開始產生尊卑貴賤種種區分。 所以,天然的木料不被剖開,誰能作成犧尊之類酒器!白玉不被毀壞,誰能作成珪璋之類玉器!大道不被廢棄,哪裡用得著仁義呢!自然本性不離失,哪裡用得著禮樂呢!五色不相混相間,誰能制出美麗的圖案花紋!五聲不打亂重組,誰能制出與六律相應的樂曲! 毀壞天然木料用以造成器具,是工匠的罪過;毀壞道德以推行仁義,這是聖人的罪過。 = = = = = = = = = = = =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①,馬知已此矣。 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②,而馬知介倪③,馬知扼鷙曼④,詭銜竊轡⑤。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夫赫胥氏⑥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能以此矣。 及至聖人,屈折⑦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⑧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爭歸於利,不可止也。此亦聖人之過也。 = = = = = = ①分背相踶: ~分背,背對背也。以馬而言,則指馬背著臀部相對。踶有雙音多義,此處音ㄉㄧˋ,作踢、踏解。 分背相踶,兩馬背對以後蹄相踢。引《文選。左思。魏都賦》:「雲雀踶甍而矯首,壯翼摛鏤於青霄。」 ~另音ㄓˋ,例~「踶跂〈ㄑㄧˊ〉」,夸〈古通誇〉耀自恃貌。 引《莊子。馬蹄》本文:「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見成玄英疏:「踶跂,矜恃之容。」 ②月題: ~引《說文》:「題,額也。」月題,見司馬崔云:「月題,馬額上當顱如月形者也。」按即馬額上狀如月形之佩飾。 ③介倪: ~介,獨也。倪,古通「睨」。介倪,猶言睥睨或斜睨,側目怒視或斜視不甩貌。 另本以「介」字當為「兀」字之訛。兀倪,有傲立藐視之意。併參。 ④扼鷙曼: ~扼,狀馬屈曲頸項抗拒馬具駕馭貌。鷙,抵也、擊也,猛然抗拒也。曼,古通「幔」,指車頂篷蓋或帳幔。 扼鷙曼,謂馬性剛烈,不適應馬軛羈絆控馭,怒而撞擊車篷也。 ⑤詭銜竊轡: ~詭銜,聰明的馬狡猾地吐掉橛銜〈馬嚼子〉。竊轡,偷偷地咬斷韁繩〈馬絡頭〉。 ⑥赫胥氏: ~遠古時代傳說帝王之一,位在三皇之後。據考赫胥氏之後代即胥氏,胥氏之後人因避仇改姓為童氏。 引《維基百科》:「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燧人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須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4%B8%89%E7%9A%87%E6%9C%AC%E7%B4%80 ⑦屈折: ~本指施行禮樂時屈身折體貌。引申人有逾越常禮矯揉造作之譏。 ⑧縣跂仁義: ~縣,古通「懸」。跂,此處通作「企」字,企盼、企望也。 縣跂,踮腳仰望貌。縣跂仁義,謂高舉仁德正義大纛,引眾人仰盼追慕。 ~現代人所謂神格化〈Apotheosis〉或造神運動〈The Apotheosis of Mao〉,即縣跂仁義之通俗展現。 = = = = = =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馬生活在大地上,餓了吃草,渴了飲水,高興了互相以脖頸相摩蹭,發怒了調過屁股以後蹄互相踢打,馬之所知止此而已。 及至給它套上馬具駕在轅前橫木下,用月形飾物裝飾其額部,這樣一來,馬就懂得斜視禦者不肯前行,屈曲頭頸抵抗馬軛的限制,抵撞車子篷幔,狡猾吐掉口勒,偷偷脫掉韁繩。 故而使馬之智力與神態至於像盜賊一般詭詐的,是伯樂的罪過啊。 在上古帝王赫胥氏時代,人們在家不知作什麼,出外不知往哪裡去,口中含著食物館戲,吃飽肚子就遊玩,人們之所能止限於此而已。 等到出現聖人,教人屈身折體行禮樂,以匡正天下人的行為舉止,把仁義抬舉得高高的,讓人仰慕企盼,以慰藉天下人之心,從而人們開始用盡心力于崇尚智力,爭奪功利,一發而不可止息。這也是聖人的過失啊。 馬蹄鞋?〈網路分享〉
換言之,寫的是為政者如何領導統御善用人才安邦定國。 一是任人識人唯才是用,不囿顏色分親疏~勿削足適履。 二是轉型須符比例原則,不陷鬥爭分敵我~勿黨同伐異。 三是耳根圓湛聞聲救苦,不偏黨私分藍綠~勿分裂族群。 ①民初公私分明不計舊怨「丁傅會」: 民初丁文江先生〈地質學大師〉為胡適先生好友。 因丁在民國前曾與孫傳芳熱絡,胡另一位好友傅斯年〈前台大校長〉不齒丁攀緣軍閥,常呼:「丁文江該殺!」。 民國成立,趙元任〈語言學大師〉設宴邀文化界泰斗,胡、丁、傅皆上賓。眾人憂丁、傅兩人水火不容必落尷尬。 現場胡適突然將丁文江拉到傅斯年面前曰:「在君啊〈丁字在君〉!這位就是嚷著要殺你的傅孟真〈傅字孟真〉。」 兩人當下愣住半晌,尷尬寒暄幾句後逐漸化解誤會,後成莫逆之交。 [編按]: 對照今之教育部與管爺,勢同水火何至於斯?意識形態作祟也。 或許「葉管會」一笑泯恩仇,管爺依法上任解套了。 南北解放黑奴戰爭時,某地將軍因清理戰場耗時,依例由前方回報戰果模稜不明。 美國總統林肯乃電令A將軍~爾後戰報務須詳實。 A將軍接到命令,油生不滿,當下覆電稟報老總: 「頃獲母牛六頭,請示如何處置?」〈分析暗語:虜獲敵軍官六名?〉 林肯見電報心領意會,為消弭將軍怒氣,即回電: 「速擠牛奶。」〈分析暗語:請速清理戰場。〉 A將軍莞爾一笑,先前不滿之怨氣全消。 [編按]: 歎今之政壇風雨,黨同伐異太過,以致人才流失,不為當局所用矣。 亡羊補牢猶未晚~能才當用則挺,不堪用則速換。 馬到成功!〈網路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