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4 14:13:38瀏覽4086|回應20|推薦149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第廿三至第廿八分 ~民國106年〈2017〉06.14: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報佛恩網》譯述 一、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http://book.bfnn.org/books/0613.htm 二、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6.htm 三、併參《實用佛學辭典》~高觀廬居士編纂: http://ftp.budaedu.org/fo-dict/CH030-07.pdf 四、併參《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5.htm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2〈網路分享〉 = = = = = = 李國修: 齊柏林: [本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①,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①善法: ~佛家語。引《實用佛學辭典》:「五戒十善為世間之善法;三學六度為出世間之善法。」 引《金剛經解義。妙行無住分第四》註:「故須內除貪愛,外行布施,內外相應,獲福無量。見人作惡,不見其過,自性不生分別,是名離相。依教修行,心無能所,即善法。」 ~按,五戒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指「不貪、瞋、癡;不惡口、綺語、妄語、兩舌;不殺生、偷盜、邪淫。」 參閱淨空法師《佛學十四講講記》: http://www.amtfweb.org/understand/14talk-10.htm 佛再進一步地說明:「須菩提!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是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故曰平等,佛與眾生所具有的菩提心,亦沒有高下,所以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菩提。 因為在真性中,原本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等四相,如有此四相,則是受浮塵妄念所蒙蔽。所以能修明心見性的一切善法,就可以得無上菩提。 須菩提!我所謂的善法,乃本性中自然的覺性,原本就無善惡,只因為了開悟眾生,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善法而已。」 [本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①,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②,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①須彌山王: ~於佛經為須彌山之尊稱;佛教傳說中位於世界中心之山。印順法師曾謂早期之須彌山或為喜馬拉雅山,另說則指岡仁波齊山。 引《維基百科》:「須彌山,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四個世界:南瞻部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北俱蘆洲中心的山,是眾神居住的神山。」 ②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受持讀誦,為他人說: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以下迄「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此段落,引喻不執著於任何有形之寶勿布施,代之以受持、讀誦《金剛經》智慧,為他人說經文或四句偈等,都遠勝於七寶布施,可藉因緣布施自然而得無上福報。 引黃昆山居士《金剛經分段注解》:「惟以智慧為本,行無住相布施,則無求福之心,而福無遺漏,方為多耳。」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相當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須彌山堆積起來的七寶來行布施。 如果另外有人受持這個般若波羅蜜經,甚至只是少至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來為人演說,則前者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不能用算數的譬喻所能算的。」 [本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①!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①莫作是念: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文多處可見「莫作是念」詞語,其文義悉依上下文而定。 按於「化無所化分第廿五」中,「莫作是念」指「弟子信眾們休要有我如來必曾發『我當度眾生』弘願〈念頭〉之想法」。 ~析言之,如來開示:人人皆可普度眾生宣揚善法,不是只有我如來才能實踐大悲度化眾生弘願。 以今人概念,就是「勿貶人揚己,勿妄自菲薄。」~不要以為「成大事者捨我其誰」?佛云眾生皆是佛,無分尊卑貴賤也。 佛說:「須菩提!你知道嗎?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化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你切勿有這種想法。 為什麼呢?因為眾生之心,本來空寂,其般若智慧,原本各自具足。如果他們聞經悟道,他們自可化度自己,實在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若有眾生說是由我所度化的,那麼我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己尚未度化,如何度化別人? 須菩提!我雖口稱有我,實際上卻無我見,而在凡夫看來,則執著有我,以為只有我能度化他們。 須菩提!事實上,迷則為凡夫,悟則成佛,佛與凡夫,本性是相同的,只要能了悟,就不是凡夫,不過在他們未悟時,稱之為凡夫而已。」 [本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①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①三十二相: ~佛家語。諸相,謂種種變幻之形相,自然不止三十二相。 引《實用佛學辭典》:「諸差別之形相事物也。《維摩經。弟子品》曰:『法常寂然,滅諸相故。』」 引喻無論三十二相或千變萬化神通之相,皆是假相,故學佛修行不泥跡象,無需執著任何表相也。 ~參閱《維基百科》:「三十二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5%8D%81%E4%BA%8C%E7%9B%B8 ~又見《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如來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察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您是可以三十二相來觀察。」 佛因為須菩提尚未明白其中的深義,於是說:「須菩提!轉輪聖王,因以福業厚重,亦具有三十二相色身,若我也可以用此三十二相來觀察,那麼轉輪聖王豈不就可以成為如來了嗎?」 須菩提聞言立即稟白佛說:「世尊!我已了解您所說的道理,您是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察。」 這個時候,如來看時機已成熟,可以告誡他們離相的偈言如下:「你們如果只見我的形色外表,或是只是執著我的聲教,欲以此二者求見我的真性,那麼這種人,只是執於色身四相見佛。便是捨去正途,不知即心即是佛。而向外馳求的人是人行外道,決不能見如來真正的面目。」 [本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①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①具足相: ~佛家語。具足,圓滿〈完整〉具備。「具足○」是佛經常用詞彙。例如具足相、具足戒等。 相,三十二相。具足相,謂具足如來三十二種淨行妙相。〈不以:不因。〉 佛一再地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所以說:「須菩提!你如果是這樣想:如來是因為不具圓滿的三十二相的緣故,才證得無上菩提,那你就錯了。 須菩提!你千萬不可有這種想法,以為我是因為不具圓滿的三十二相才得證無上菩提。 須菩提!你如果也這樣想,發無上菩提心,想證得無上菩提,而執於一切皆空,而誤以為不因修福,而可直證菩提。錯是錯在說諸法斷滅,你不可以有這種觀念。 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菩提心的,還是要從基本的修一切善法做起,只是可以不依佛法修行,乃在於勸勉修行的人勿執著於法,只是離法而行,不是滅法而不行的。」 [本文]: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①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①不受福德: ~謂修行者離相無我,不貪不受福德之果報。若以七寶行布施,則著於果報相。以凡人言,即默默行善不求後報。 菩薩修行,大悲布施,度化眾生。故發心不求未來福德果報,不貪不受不著於相。 佛說:「須菩提!若有菩薩雖以無量世界所有七寶行布施,因其心著於相,所以所得的福德雖多卻有限。 如果另有菩薩,心不著於相,知一切法無我,得成無我之忍,以至忍而忘忍,無我始得以完成。如此則後面所說的菩薩,但所得的福德要勝過前面的菩薩多得多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這些菩薩有離相之因,在布施時,就有不受福德的果,因其不受福德的緣故,則所得的福德就無限量了。」 須菩提於是問說:「世尊!因果受施是理所當然,為何要說菩薩不受福德呢?」 佛告訴他說:「須菩提!菩薩度生布施,本來是行所當行,不應貪求福德才行布施,福德之有或沒有,悉聽自然,所以才說菩薩不受福德。」 ①《金剛經講義》~佛教基金會/江味農居士編著。 ②《金剛經五十二家〈或作五十三家〉集註》~明。永樂皇帝御作。 ③《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黃昆山居士著。 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報佛恩網註譯。 ⑤《金剛經要義句解》~靜寰筆記/孟穎居士編著。 ⑥《金剛經今譯》~陳高昂居士編著。 ⑦《金剛決疑》~德清法師著/憨山大師講釋。 ⑧《金剛經淺易》~釋淨空講/聖一老法師述。 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果逸居士記錄/廣超法師主講。 ⑩《金剛經講義節要》~淨空法師節錄/江味農居士校勘。 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羅時憲〈孔章〉著。 ⑫《金剛經的研究》~沈家楨居士於紐約大覺寺講述。 ⑬《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⑭《金剛經講錄》~佛陀教育基金會/道源法師講述。 ⑮《金剛經註解》~佛教基金會印行/鳩摩羅什譯註。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