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9 00:05:10瀏覽3907|回應26|推薦144 | |
每年秋冬季,東北季風吹起,漫山的白色芒花有如點點飛絮,舖滿東北角的層層山巒,隨風舞動,美麗極了!漫天飛舞的芒花總是吸引無數的遊客慕名而來,踏上先民走過的石板古道,伴隨著美麗的秋芒,來一趟知性與感性的人文之旅。 為了再次體驗那舖天蓋地秋芒翻飛的感動,竹子不惜拖著老弱的身體和一雙魯肉腳,踏上了草嶺古道。 從貢寮火車站走到草嶺古道北入口「遠望坑親水公園」約3.3公里,沿途鄉間的悠閒景緻,讓人覺得身心舒徐,小溪兩旁盛開的芒花隨風搖曳,太陽照射下閃著耀眼的金光,幾隻白鷺鷥自在的飛翔、漫步,選個非假日遠離塵囂,彷彿走入世外桃源,真的好感謝老天給了我一個出遊爬山的好天氣! 小路旁的福德祠,旁邊一畦紅通通的花 是洛神花開花結果了 遠望坑親水公園綠草如茵 公園內設有涼亭、步道、拱橋、生態池等 悠閒愜意的田野風光,很適合親子同遊 生態池內幾株台灣萍蓬草亮麗的開著 黃色小花倒映水面,秋意不蕭瑟 遠望坑附近仍保有淳樸的田園風光 梯田阡陌交錯,紅瓦農舍倚立田間 天光雲影,讓人陶醉在這靜謐的鄉村氛圍裡 用漂流木做成的「草嶺古道」入口標誌
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闢的。目前所知的路線為自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再經頂雙溪、草嶺等地而進入宜蘭,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交通孔道,行旅興盛達一百多年,直到數十年前宜蘭線鐵路及北宜公路開闢後,才逐漸式微。 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台北舊稱),到噶瑪蘭廳(宜蘭縣舊稱)間「淡蘭古道」的一段,全長8.5公里,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草嶺,所以俗稱「草嶺古道」(資料來源~現場解說牌) ↓跌死馬橋~百餘年前還是座木橋,十分窄小,有商旅從基隆騎馬到此,馬匹已疲累不堪,在窄橋上不慎摔落橋下致死而得名, 日據時代已修建拓寬為水泥橋。 古道自北口進入後,沿途溪流潺潺、水聲瀝瀝,林相多為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木,和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筆筒樹,途中不乏參天古木、鬱鬱蒼蒼,與目望去綠意盎然,行走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古道的舖設以古意的石板路為主,平緩好走,途中也有數百階陡促的階梯,讓我走得氣喘吁吁,不過對長期坐冷氣房缺乏運動的都市上班族而言,流流汗也是很好的排毒方法。 經過幾段上上下下的坡道後,來到了「雄鎮蠻煙」摩碣。 「雄鎮蠻煙」摩碣相傳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
行行重行行,終於來到野餐觀景台,在這裡休息一下。今天雖然不是假日,東北角管理處一年一度的芒花季也已結束了,但遊客仍然絡繹不絕,觀景台上及草坪區坐滿了遊客和山友,大家走到這裡已經有點累了,時間也接近中午,看大家都在吃午餐,於是我們也把早上在火車上買的台鐵便當拿出來,祭祭五臟廟,補充一下體力再走。 也許是走累了肚子也餓了,一個極為平常而且也已冷掉的排骨便當,在這山林野外竟然覺得特別好吃呢! 接近鞍部隘口步道旁,矗立著一塊長約六公尺的「虎字碑」,也是清朝劉明燈總兵以草書所題,取「雲從龍、風從虎」之義,勒「虎」字以鎮狂風大霧。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國家三級古蹟。 「草嶺」為新北市與宜蘭縣的分界山,由於山勢險峻,且長期受強烈海風吹襲,其他樹種不易存活,因此滿山遍野放眼望去都是芒草,故名草嶺。每年11、12月是古道最美的季節,白背芒盛開了,身段柔軟的芒花隨風起伏,像捲起了千堆雪,每年芒花季總是吸引著一波波的遊客不遠千里而來,趕赴這場一年一度的芒花饗宴。 過了虎字碑,開始見到了芒花的蹤影,山徑步道和山谷中,越來越壯觀的芒花海出現在眼前,迎面而來的旅人就像漫步在白色花海中,好浪漫好詩意! 然而太陽公公似乎和我玩起了捉迷藏遊戲,早上在山下萬里晴空,豔陽高照,一到山上馬上風雲變色,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不肯露臉,偶而從雲縫中偷偷灑下一點陽光,我也趕緊在僅有的數秒間,用很快的速度搶拍下汎著金光的芒花了。 根據我多年上草嶺古道的經驗,埡口附近真的很難遇到太陽公公露臉呢,也許是地形險惡的關係吧,不然又怎會有「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摩碣呢? 也許剛才吃過飯補充了體力,覺得只走到埡口涼亭似乎意猶未盡,因此決定再往桃源谷方向走,前年在濕冷的風雨中從桃源谷反方向走過來的經驗,是我永生難忘的回憶(請見舊作:桃源谷.草嶺古道》冷風冷雨賞芒行),所以我們打算只走到第一個涼亭就好。 這條步道是位於面海的稜線上,從海上吹來的東北風有夠強勁 步道上站都站不穩,每個人都緊縮著身子快速通過 步道旁的芒花幾乎都是匍匐貼地的姿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 站在這裡才發現,山,是如此的偉大,而人,是何其渺小? 我們頂著強勁的風勢走到了稜線上的第一個涼亭 回頭看,這裡視野更為遼闊 剛才走過的風景竟然是這麼的美,一切的辛苦也都隨著煙消霧散了 在涼亭裡看著遠方籠罩著矇矇濃霧的太平洋海面 龜山島也沒入在濃霧中 這裡風勢更強、更冷,不宜久留,趕緊走下來到埡口的觀景台 埡口~位於兩山交會的凹地 由觀景台欣賞搖曳生姿的芒花海,景緻更為迷人 把相機鏡頭拉近看,貢寮海邊的核四廠清晰可見 東北角最常見的芒草,花開10~12月,葉鞘光滑無毛,葉背具白粉 故名「白背芒」,與中南部常看到的「五節芒」不同 埡口的芒花果然壯觀,白浪翻飛、層層堆疊 建於民國14年,古樸的福德祠,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 默默的守候著這塊土地,保佑著過往商旅的安全 從福德祠前的小小觀景台俯視大里漁港和聚落、海岸線 龜山島仍是若隱若現拋在遠方海面上 這裡也是新北市和宜蘭縣的交界 往桃源谷雖然只有4.5公里,但是屬於健腳路線
我們從裡走產業道路下山到大里,沿途也是芒花夾道 而太陽公公又偷偷的從雲後露臉了 回首剛才走過的稜線上的第一個涼亭,像山頂上的一個記號 走過了山,才能體會山的偉大 親近山,愛它更要敬它 往大里的下山路旁,除了芒花,驚見黃澄澄的台灣山菊,悄悄的開放在路旁,雖然怯生生的守在芒草下,迤邐一地的豔黃叫人很難忘記她秋陽中的笑靨。 台灣山菊是台灣淺山區秋天最具代表性的開花植物之一,典型的菊
在中低海拔山區,秋天了仍有開著藍紫色筒狀花的「台灣馬藍」 沒想到這條路上也發現了很多,而且是南口比北口多 台灣馬藍~爵床科,是台灣特有種植物,亦能製作藍色染料 一路走走停停拍拍,因此花了5個多小時才走完全程,下午2:45到達大里遊客中心,休息一下喝杯咖啡,等4點的區間車回台北。 這趟古道芒花之旅雖然走得很辛苦,但見到了漫山的芒花海,體驗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才是最大的收穫呢! 秋天正是菅芒花的季節,整個山谷芒花翻飛,宛如銀色浪花一般,天清雲舒、風景怡人。每年東北角暨宜蘭海岸風景管理處都會舉辦「草嶺古道芒花季」活動,讓民眾爬山之餘還能享受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饗宴、體驗優雅的休閒時光。 今年已是古道芒花季的第11個年頭,大里遊客中心公告欄貼著歷年來的芒花季活動主題海報,一年一度的芒花季盛宴,不知您參加過幾次呢? ~竹子2012.11.16~
相關連結: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國家風景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