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瘦子卻得糖尿病!新研究曝「1數值」更重要
2024/05/22 19:30:15瀏覽4|回應0|推薦0

記者施春美/臺北報導

▲一般人認為胖子較易得糖尿病,但醫師表示,體脂率數值更重要。(圖/翻攝自PIXABAY)

一般人認為體重過重者較易得糖尿病,但內分泌科醫師莊武龍表示,根據今年5月出刊的論文,由於相同BMI(身體質量指數)者會有廣泛的體脂率偏差,因此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如糖尿病),更為有效,因此勿以為BMI低就是好事,若是體脂率高,更易罹患糖尿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莊武龍,在其臉書貼文表示,其診間常有體重及BMI在安全範圍的人,卻已處於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問,為何不胖,卻已血糖高。今年5月中旬出爐的論文可以說明此疑惑。

他表示,該論文是針對美國成人(8,734名男性和8,184名女性)的交叉抽樣相關分析。通常是以BMI指數來評估一個人是否肥胖,進而評估是否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但該論文指出,BMI測量為過重(BMI>25)與肥胖(BMI≥30 )的人,分別會有5%和35%的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因此BMI通常是越高越不好。

但他也表示,若以體脂率來看,男性低於18%體脂率未出現代謝症候群個案,與「過重」(即5%的代謝症候群)相對應的是25%體脂率,與「肥胖」(即35%的代謝症候群)相對應的是30%體脂率。

對於女性,低於30%體脂率未出現代謝症候群個案,「過重」出現在36%體脂率,「肥胖」相對應於42%體脂率。

莊武龍表示,由於相同BMI的人會有廣泛的體脂率偏差,也因此更顯現直接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的潛在重要性。

他強調,民眾不要以為BMI低就是好事,有些人經評估後發現,身體組成中是很低的肌肉量,或是很低的骨量,「註意體重之際,也要註意體脂率,才能預防好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99a6710&aid=18064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