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06 02:57:43瀏覽8|回應0|推薦0 | |
臺灣拚5、6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級,臺大醫師李秉穎認為時程有望,推估疫情將感冒化、非流感化,不必每年接種疫苗,可能僅有新生兒及免疫力低的長者需要施打,避免重症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時間1月30日宣佈,COVID-19維持全球最高警戒級別,各界關註是否影響臺灣解封腳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預估,WHO在4月底開會可能解除警戒級別,日本及美國5月陸續解除緊急狀態,臺灣持續以5至6月降級為努力方向。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接受寶島聯播網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雖然COVID-19新增本土個案數連日破3萬例,但疫情高度危險期已經過了。 李秉穎說明,即使因人潮流動出現疫情波動,民眾也無須緊張,現在應該關註的是重症、死亡數據,數字持平就不用過度緊張,但強調現階段疫情危險期仍未過,COVID-19死亡人數還是高於流感,提醒脆弱族群,如長者等須定期施打追加劑疫苗,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李秉穎預估,COVID-19疫情未來走向可能「感冒化」、非「流感化」。前者意謂著病毒只會輕微突變,不會突破免疫系統,就不會出現重症風險,不必每年打疫苗;後者的新興病毒突變較厲害,可能突破人類免疫系統,出現重症風險,就需要年年打疫苗,避免重症發生機率。 李秉穎解釋,「感冒」是由100多種鼻病毒或4種冠狀病毒所引起,COVID-19可能成為第5種感冒冠狀病毒。未來剛出生的新生兒,因為是第一次面對COVID-19,有重症風險,可能需要施打疫苗;再者,上年紀的族群免疫力降低,是否增加重症風險,可能需要追蹤,以利規劃疫苗接種。 本土疫情最新 ◤防疫鬆綁 日常防護不能少◢ ◤與疫情共存 孩童防護要做好◢ ◤兒童疫苗開打!居家備品超前部署◢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