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08 06:51:11瀏覽559|回應0|推薦0 | |
上海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成都、昆明分 廠紀念開鑄銅章及台灣中央造幣廠簡介《中 央造幣廠桂林分廠銅章10項詳盡!》 一、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原“上海造幣廠“)始 建於1920年,主要從事設計生產國家流通 硬幣、金屬紀念幣;兼營金屬紀念章、獎 牌、工業金、工業銀、鋁材、機械設計製造 等加工業務。相比早在清朝就已經成立的瀋 陽造幣廠,上海造幣廠的歷史不是那麼悠 久,其創建於北洋政府時期,因此上海造幣 廠沒有鑄造過大清銀元,其主要產品就是帆 船銀元。「廢兩改元」的政策雖然在清末便 已提出,但並沒有執行徹底,到了南京國民 政府成立時,統一幣制便再次提上日程,於 是提議建立民國政府自己的中央造幣廠,並 於民國九年時(1920年)開始籌建,這時 候並沒有確定要建在上海,當時的造幣總廠 是在南京的江南造幣廠,也是現在的南京造 幣有限公司,也是中國四大造幣廠之一。可 惜民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錢又不多,又 加上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混戰,因此經費支 絀,籌建中央造幣廠的工作十分緩慢,到了 民國13年更是直接擱置。這種情況一直到了 北伐後才得以改變,北伐軍抵滬後,蔣介石 的財務大管家,時任財政部長的宋子文,即 開始謀劃在上海成立中央造幣廠。1927 年,北伐基本結束,蔣介石的民國政府形式 上統一了中國,之後宋子文重新恢復籌建中 的中央造幣廠,宋子文通過財政部通令各省 造幣廠停鑄,集權財政部,將上海造幣廠更 名為中央造幣廠,聘請美國的克利福德•赫威 特先生為總技師,負責上海造幣廠的技術工 作,並成立監理委員會,負責清理上幣廠在 籌備期間的債務。上海造幣廠(當時為中央 造幣廠),竣工紀念章,據說是上海造幣廠 鑄造的第一枚幣,估計為調試機器時鑄造的 樣幣,並不是正式的流通銀元,所以為章。 南京三省2024-04-21春拍-钱币专场 1930年上海中央造币厂厂房建造及设备安 装竣工,邀请中外记者到厂参观,特制此章 以赠来宾。纪念章由中央造币厂美籍总技师 克里夫·赫维特设计雕模,正面为孙中山侧面 肖像,背面为双桅帆船图案,后被民国二十 一至二十五年新国币背图设计所采用。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央造币厂工竣纪念孙 像背帆船铜章TQG AU53RB评级编号: 1100514-001成交价格: RMB 8050元
二、中國金銀幣市價築底之際,大陸浙江寧 波資深收藏家蔡小平先生/鴿子逐步以專題式 收藏,建議堅持老精稀的原則,頗值小資收 藏家重點式收藏參考!鴿子引用網路“民國中 央造幣廠桂林分廠及幣章資料”/ 錢幣縱橫論 壇: A.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是抗日戰爭時期,上 海淪陷,中央造幣廠內遷重慶辦公後,國民 政府財政部為保障戰時內地流通貨幣的需要 而設立的中央造幣廠五個分廠之一。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江浙等地工商企業向西 南各省遷移,內地商業繁榮,極需輔幣。是 年冬,財政部命中央造幣廠技正王壽全赴廣 西調查舊造幣廠情況。調查結果為廣西舊造 幣廠原設梧州,機器都已散失,而桂林為桂 省省會,居粵、贛、湘、黔、滇五省之中 心,實有設廠必要。1938年3月,中央造幣 廠武昌分廠已近前線,3月18日國民政府財 政部任命武昌分廠技正劉昌景為桂林分廠主 任,飭命即赴桂林籌備設廠,儘快開鑄。4月 6日,桂林造幣分廠在武昌分廠桂林辦事處代 租的鳳凰街192號及樂群社221號正式辦 公。開始尋購廠址,協商供電,商調技術員 工並接收調運武昌分廠留存衡陽的鑄幣設備 及坯餅。4月25日,向桂林電力廠商假暫用 的“魯班廟”房屋騰清接收,作為造幣廠的臨 時工房。利用原有房屋改造鑄造、計數及修 機工場,並添蓋房屋設立雕刻、壓模、材 料、庫房及辦公室。同時,向廣西省政府圈 購城南將軍橋旁的南溪山及周圍空地作為廠 址。南溪山,西近桂荔公路,東臨灕江,水 源充足,交通便利。並且該山山洞甚多,稍 加整修即可作為工廠、庫房。既節約基建費 用,並可避免遭受敵機轟炸。桂林分廠的廠 區佈置為以白龍洞作鑄造工廠,玄嚴洞為修 機工場,餐霞洞為熔煉股辦公室,修真洞為 熔煉股庫房,穿雲洞為雕刻工廠,龍吟、升 真、華嚴、老虎四洞為原料、物料庫房。新 建的附屬建築有山腳下廠區大門入口建不足 百平米平房一座,作稽查隊隊部,靠大門西 首建兩層樓房一座作事務股、保管股、總務 股及審查委員會用房。餐霞洞熔煉股辦公室 外建有熔煉地爐六座,並大煙囪一座。山北 沿南溪河建近200平米平房作技正設計繪圖 室和秘書室。白龍洞口建兩層小樓,樓下作 公務課、化驗室,樓上為會計室、稽核室。 其他因陋就簡的木板牆、草屋頂平房有山南 中部平地的鉗作、刨床間和東南山麓的職工 宿舍。 B.1938年5月24日,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 魯班廟臨時工場開鑄鎳幣,至年底平均日鑄 三十萬枚。同年11月中旬,日機開始轟炸桂 林市區。12月29日,魯班廟臨時工場被 炸,而白龍洞工廠尚未安裝完工,生產停 頓。其間臨時工場共鑄面值廿分、十分、五 分的鎳幣51,433,305枚,合面值 7,379,665.25元。 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的廠址當時稱:廣西桂 林南門外將軍橋白龍洞,白龍洞是南溪山最 大的山洞,桂林造幣分廠的主要鑄幣設備均 安裝在該山洞中,但此山洞在山坡上,洞口 平面較山下公路高出10余米,有石級階梯上 行,十幾、幾十噸重的造幣設備當時均靠人 工用滾板、鋼索、葫蘆拉運進洞安裝,而洞 內光線不足,陰暗潮濕且窟頂還有滴水,所 以計數包裝等部門在洞內還需搭樓避水,而 生產用的材料和半成品的周轉運輸均靠人力 搬運。 C.1939年1月18日,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 正式開工。生產銅鎳輔幣,當年生產三種面 值的鎳幣30,811,628枚,銅幣 12,040,000枚,共合面值 3,464,920.70元。由於金屬材料價格高 漲,1939年下半年,流通硬幣幣材的價格 已超過面值。在財政部考慮改革輔幣的同 時,桂林分廠率先提出並試配多種銅、鎳、 鋅合金材料,供總廠及財政部參考,經總廠 反復研究、試驗報財政部批准,於1940年 全部輔幣改用合金材料。 D.1940年1月9日,桂林分廠開鑄新的一分 銅鋅合金輔幣,而新的二分合金輔幣則最早 開鑄于上年12月21日。新的十分銅鋅鎳合 金輔幣於3月18日開鑄,由於電傳十分新輔 幣資料時邊齒數有誤,致使停鑄重制模圈, 並通知中央銀行桂林分行停止發行。是年年 末,由於物價漲幅過高,一、二分輔幣因已 不適合市場需要而停鑄。該年桂林分廠共鑄 一、二、五、十分輔幣119,660,000枚, 合面值3,641,500.00元。 E.1942年1月,鑒於市面上十分輔幣已嫌過 小,停鑄十分輔幣,開鑄二十分、五十分輔 幣,“以應市需,而維成本”。至年中,因貨 幣貶值加快,成本增加,再停鑄二十分輔 幣,減少五十分產量。並以多餘人力、設備 兼辦銅材加工業務,代軍工企業及五金廠商 熔煉、軋製銅片銅皮並承接機件修配。故全 年僅鑄十分、二十分、五十分輔幣共 43,604,000枚,合面值15,387,000.00 元。 F.桂林分廠主管為分廠主任,下設技正、秘 書、文牘、人事、稽核、會計、採辦、化 驗、總務、工務等股室。據1941年12月報 表,全廠有職員97名,工、役、警衛572 人。主要設備有碾片機7台、沖餅機5台、洗 餅機4台、幹餅機2台、光邊機4台、印花機 20台。另外,桂林分廠籌建及生產期間,中 央造幣廠各分廠所需的許多設備器材、機械 配件、銅材鎳餅在香港和海防。而汽油鋼材 的進口,硫酸、煤炭等耗料的調運均以廣西 為主要周轉地。所以,桂林分廠曾於1938 年12月24日在柳州河南下街27號設立辦事 處,在柳州思賢鄉租地搭屋作為堆疊。 1939年1月4日在貴陽省府東街10號設立辦 事處,租用貴陽威清門外昭武義園空地為堆 疊,1940年3月又在衡陽鹽店碼頭37號設 立衡陽轉運站。作為人員、設備、材料及運 輸車輛的中轉站。 G.1944年初,由於湖南戰事緊張,桂林分 廠開始裁員。6月18日長沙失守,6月25日 桂林市府公告緊急疏散。7月17日起桂林分 廠分三期裝運撤退。7月20日在金城江設立 轉運站,負責疏運器材及員工眷屬撤退。8月 8日衡陽陷落,桂林分廠加緊疏運,9月12 日桂林分廠全部撤離桂林。並在貴陽租借黔 靈路250號為臨時辦事處。由於戰爭時期鐵 路首先服務於軍用,並且大撤退造成鐵路擁 擠,部分裝運桂林分廠的機器、設備、器材 的車皮在金城江無法運出,陷入敵手,直至 戰後才部分收回。 三、以下幣章均出自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http://www.sohu.com/a/322277663_455416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88 1. 民國三十年蔣介石像古布半元鎳樣幣 民國三十年(1941)廣西中央造幣廠桂林 分廠鑄造。由中國著名雕模師王偉存負責模 具設計製作。系試樣幣,傳世僅見兩枚。 2.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蔣介石像“抗 戰必勝、建國必成”銅質紀念章戰必勝”銅鎳合金紀念章 3.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蔣介石像“抗 戰必勝”銅鎳合金紀念章 4.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中央造幣廠桂 林分廠周年紀念章 5. 民國二十八年五月財政部中央造幣廠桂林 分廠週年紀念銅幣,紅銅質 6. 民國二十九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制贈桂 林市成立紀念銅章 7. 民國三十二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獅球圖 五周年紀念銅幣 民國三十二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贈 NO1316 8. 民國二十八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代制 “百齡老人馬相伯先生紀念章 9. 民國二十八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代制馬 君武先生紀念章 10. 民國三十三年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代制 白母祝壽紀念章 四、台灣中央造幣廠簡介:本廠前身為民國 九年奉准籌設於上海的「上海造幣廠」,民 國十七年改名為「中央造幣廠」,隸屬財政 部。至民國二十二年方才正式開鑄,1938 年(民國2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略中國, 八一三淞滬抗戰開始,上海、南京相繼淪 陷,上海造幣廠被日軍侵占,用作械彈倉 庫。上海造幣廠被迫內遷,在重慶設立辦事 處,相繼在武昌、成都、桂林、蘭州、昆明 設立分廠。抗戰勝利後,各分廠陸續結束鑄 造。民國三十五年,本廠復遷回上海,民國 三十八年,蔣介石密令中央造幣廠遷往台 灣,遂於5月16日、5月18日將重要物資、 檔案運往台灣,主要技術員工亦隨同去台 灣,設廠於台北市酒泉街,同時改隸中央銀 行。民國六十五年遷建新廠於現址─桃園縣龜 山鄉振興路577號。本廠為中央銀行轉投資 生產事業機構,主要任務為經營流通硬幣及 紀念幣之鑄造、銷毀、回籠硬幣整理等業 務。並在不妨礙流通硬幣及紀念幣生產任務 下,得依業務及市場需求,兼營紀念章牌及 其他各種金屬鑄品業務。─以上資料摘修自中 央造幣廠官方網頁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