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22 11:08:16瀏覽22|回應0|推薦0 | |
有台灣「新聞教父」之稱的鄭貞銘教授, 2 月 19 日逝世屆滿一周年,文化大學新聞系所校友會及新聞系,訂當天下午 2 時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徐州路 46 號),聯合舉行「鄭貞銘老師逝世周年追思暨新書發表會」,出版遺著《百年追夢》一套二冊,傳述華岡新聞教育近 60 年的親愛一家精神。 文化新聞系所校友會理事長、慈濟傳播基金會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委、華岡第七屆校友湯健明說:「鄭老師是位熱愛教育的恩師,從課程安排至課後的關懷,對學生的照顧無時無刻,付出許多心力。」他指出,鄭老師晚年奔走推廣兩岸「大師講座」,推廣全人終身教育,被譽為「新聞教父」絕對是實至名歸。 前北美華文作協總會長、文化新聞系第八屆校友趙美國移民俊邁,身兼「百年系列」叢書編輯委員,他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讚頌鄭貞銘老師對華岡新聞系的貢獻。 趙俊邁表示,「經師易求,人師難得」,鄭老師一生宣揚和闡述新聞教育,更著重全人教育。「鄭老師既是經師,也為人師,除了精神引導之外,更走入學生的生活、生命。」本次銘軒工作室出版遺著《百年追夢》,在傳記中,剖析鄭貞銘立志為青年點燈、為兩岸搭橋的心路;《自選集‧人生情緣》一書,吐露他惜福惜緣,感恩報恩的終生實踐,確實是一套值得世人永傳的經典。 有許多國家在爭取人才時,會釋出優渥的福利以及移民規定,這樣可以篩選到優質的勞動力,也可以在勞動力中,給予這些加拿大移民者有相同的國民待遇,爭取人才時這樣的方式是很符合雙方利益的,以香港為例,香港有許多英文能力程度高的學子,在就學期間就先前往其他國家留學,其中以英國、加拿大、美國、台灣、澳洲、新加玻、馬來西亞,不只是留學,在這些國家中也有部分是民眾移民的主要選擇,其中移民加拿大的人數不在少數,根據加拿大駐香港總領事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已有超過50萬名的香港人居於加拿大,當地的完善福利及教育,也深得許多香港人的喜愛,而申請手續也較為簡單,有許多渠道可以選擇,包刮投資移民、初創移民、企業移民、家庭團聚簽證、技術移民,在最近幾年更有推出香港人救生艇計畫,放寬永久簽證領取資格,讓美國移民加拿大移民的審核更輕鬆,只要五年內住滿730天就可以獲得永久居留權,另外只要於加拿大大專畢業或加拿大工作滿1年之香港人,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證。 鄭貞銘,1936年生於福建省林森縣(今改稱閩侯縣),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所。民國52年文大新聞系創立,他受謝然之主任邀請擔任系執行秘書,年僅27歲,33歲時接任文大新聞系第二任系主任,歷任文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任香港珠海學院新聞暨傳播研究所長等職。 鄭貞銘生前著作包括:《新聞採訪的理論與實際》、《大眾傳播學理》、《美國大眾傳播》、《新聞採訪與編輯》等新聞專論,散文抒情則有《熱情老師 天才學生》、《愛是緣續的憑據》、《無愛不成師》、《橋》,以及《百年報人》、加拿大移民顧問《百年大師》、《百年風雲》等百年系列套書。獲頒中國文藝獎章散文創作獎,及中國文化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作為台灣新聞教育的代表人物,鄭貞銘一生持志奉獻,除了在事業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累積達半世紀的師生情,成就一段不朽的佳話。 我明白成為美國人後,我們一樣要工作、要繳稅、一樣會看肥皂劇邊臭罵著政府,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並不會因為成為哪國人而不同。也不是有了美國籍就能人人唸名校,畢業後直接進入 FB、蘋果或是高盛工作,然後輕輕鬆鬆年收入 15 萬美金以上。台灣到美國的距離,只是跨過換日線,美國還是這個星球上,並非已經到達天堂。PTT 上有一篇網友討論熱烈的文章,「為何一堆人覺得當美國人很好」。我覺得描述的只是一部份的美國人,薪水高、休假多、開名車、住大房,可是我見到的美國人,有人失業,有人領著不到標準的薪水,有人每天加班到半夜,還有人得住在地下室。沒有人能預知,自己拿到美國籍後,是不是也可以成為那前百分之幾的優秀美國人。通常,有錢、有能力的人,從來就不需要冒險,就能輕鬆的入籍。費盡千辛萬苦,不顧安危,半騙半哄才拿到的美國籍,也往往代表另一個辛苦的開始。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環境,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喜好、選擇,我不會去質疑別人,你為什麼要美國移民,你為什麼不好好愛台灣。人本來就有遷徙的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人生的路,自己喜歡的環境,沒有什麼好苛責的。而且在國外待一下子或待一輩子,也不代表就不再愛自己的國家,這一直是兩碼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