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修行自有護法 - 道心中衣食無缺
2021/05/28 07:32:15瀏覽29|回應0|推薦0

轉自https://blog.xuite.net/apingchung/twblog/588991767


韋陀菩薩為修行人化米糧--護法感應

從前,湖北省漢陽縣的歸元寺,有僧眾數百人,生活在晨鐘暮鼓中,勸修佛道,四季如一日,未曾懈怠。

 

某日,寺中內無一粟之貯,外無一人供養! 僧多無米!

 

當時,歸元寺的主持,是一位道心堅固的大和尚,即刻召集僧眾宣示:「現在本寺已無一粟存糧,我問你們,出家修道,為解脫生死?還是為住持佛法,或為保護色身?」眾僧異口同聲的答道:皆為了生死、住持佛法而來。

 

住持和尚繼續說:「既是如此,那麼,大家應安心修道,毋須為無糧而擔憂;假使真無米吃,亦是我們過去造業深重,業力所感,命該如此受報! 」眾僧皆答「是」。 

 

住持和尚說完,即令寺僧詣井挑水,用大鍋燒沸,以開水過堂;一面遣寺僧緊閉寺門並加以鐵鎖鎖之。

 

這兩件事安然處理後,自己則至韋馱殿,雙膝跪在韋馱菩薩面前,與韋馱菩薩告白:「菩薩您是護法尊天,就能護法護人,我們已絕糧一日!」住持和尚說完,就返方丈寮去了。 

 

那時,有一位賣米的老闆,經常行商於杭州與上海之間。 有一天,老闆率領十數隻大米船順流而下,中途行經大海,忽然狂風撲來,暴雨突至,驚濤駭浪,洶湧怒吼!

 

眼看船要顛覆,船上的人都驚怖掙扎,正在無可奈何之際,忽然來了一位男眾出家師父,和言悅色的對老闆說:「你們不要害怕,我是特別來向你化緣的, 肯發心化給我米,我可使風平浪靜。」話剛說完,海中的風浪逐漸止息。

 

老闆感激地說:「師父,你要多少米,我就給你多少米,儘管說吧。」師父說:「三船的米就夠了。」老闆說:「米送到哪裡呀?」師父說 :「請儘快送到湖北漢陽歸元寺,一定要在明天太陽未出之前送到。」

 

老闆說:「湖北距離此處有二千餘里之遙,而且逆水行舟,很難能在一夜之間趕到?」師父說:「你們先躲在船艙之下,把眼睛閉起來不要說話,我可使船在一夜之間趕到。」

 

於是,船上眾人依這位師父所言,魚貫進入船艙;這位師父立即使船在海上飛行,速度如風馳電掣,循揚子江逆流而上,一夜之間到達漢陽,靠在歸元寺前的江岸。

 

師父下船時對老闆說:「速派人通知我寺內僧眾,請他們快來江岸搬米,切莫延誤。」說罷,揚長而去。

 

歸元寺的大眾,昨天一整天以開水過堂,沒有進食一粒米,今日照舊在做早課。 正在誦經之際,有人敲打寺門,聲音清晰而急促。

 

知客師父馬上出殿打開寺門,看到一個人虔恭有禮地對他說:「你們歸元寺的米到了,趕快去江岸搬米吧!」

 

知客僧說:「寺僧從未在外化緣,怎麼會有米送來呢?」那個人說:「這些米是你們寺裡的師父所化的,不要再猶豫,我們的老闆馬上就會來拜見他呢!」

 

於是,知客師父立即稟告住持和尚,並通知僧眾,大眾聞之皆大歡喜! 蜂擁至江岸搬米,頃刻之間把三大船米搬運一空,貯於寺內庫中,足夠大眾吃一年。

 

須臾,老闆來至寺,聲言拜見和尚,寺中住持和尚特別歡迎招待,詢問送米情節。 老闆說:「這些米是貴寶剎一位師父向我化的,他救過我們十幾艘船上人的性命,我要來代表大家拜謝他」。

 

住持和尚馬上下令鳴鐘召集眾僧,請老闆巡視親認那一位他要拜謝的師父是誰,然而看來看去總未得見。 最後,住持和尚導引老闆參覽各殿內諸佛菩薩像,待行至韋馱菩薩像前,老闆馬上說:「就是這一位師父喲!」

 

住持和尚仔細一看,見韋馱菩薩滿頭大汗,汗珠猶從額上滾滾下滴。 住持和尚不由自主地跪下慚愧地說:「菩薩實在太辛苦啦!趕快坐下來休息休息吧!」話猶未終,韋馱菩薩就毫不客氣的坐下來了。

 

從此,歸元寺的韋馱菩薩像就是坐著的,永受僧眾及千萬善信的敬仰!

 

所謂「入門不窮,出門不當」,只要虔誠修道,一切以眾生福利為前提,即使一貧如洗,亦絕不會遭受饑寒之報;相信韋馱菩薩會始終護法護人的。


這個故事發人深省:「有道即有糧」;「有廟無道是非多」。

 

古德云:「但愁「無道」,何愁無廟? 」

 

當初發心要出家建廟,度己也度人,功德蓋天鋪地。

 

但---曾幾何時---

 

披上戒衣、講求質料,已失莊嚴心;

廣收信徒、提升名位,已失慈悲心;

送往迎來、巴結權貴,已失求道心;

追逐名利、忘卻初心,已失出離心。

 

道場林立,擴張勢力,自立圖騰,藐視先賢,一盲引眾盲,競跳火坑忙。

 

莫忘~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袈裟下失去人身,萬劫難復。

 

君不見「開山宗祖撒手去,徒留是非何其多;繼承衣缽爭破頭,無非只享幾年活。」 唉! 何苦來哉?

 

摘自《地獄變相圖 釋文》一書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48ed7c2&aid=16328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