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04/10 08:11:30瀏覽91|回應0|推薦0 | |
- 点击上方“蓝字” 订阅更多生活灵感 - 不久前网友还拿雍正和乾隆两父子时期的文物来做对比,吐槽说俩人的审美隔了一道银河。 乾隆时期的瓷器▽ 而他爹雍正的审美,就非常高端大气,素雅得来又不失皇室的高贵。 他天性自由爱浪漫,喜爱作诗,热衷瓷器。所以乾隆时期的文物大多风格各异,色彩奔放。你以为他审美土,其实人家是在炫技。 同样是性冷淡的高级瓷器,乾隆时期的釉色一点不输他爹雍正。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其中又分出多种色调,从淡雅的米白和青绿,到如少女琼脂的嫩红,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下面的天青釉六方瓶,淡青釉色,内敛素雅,清新馥雅,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 还有更清透的豆青色,釉淡雅柔,其釉面色泽“浅淡如湖水绿”,自带一份冰透、清澈。细看是不是还有点像蒂芙尼蓝呢。 如樱桃般的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透亮。 窑变釉。 在世界上是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窑变釉瓷,因为窑变釉无法控制,因此更加引人入胜。 大概因为古代人也爱玩“谐音梗“吧。 “蝠“和“福”同音,所以也有着幸福吉祥的寓意。 像下面这个盘子,用细笔淡墨勾勒,蝠纹饰搭配寿桃,象征了福禄寿三喜兼备。 要说到最令人一眼惊艳的文物,便要数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芙蓉石又称粉晶,近看秀气典雅,仿佛是水蜜桃味的水果硬糖。 远看是三月春盛,烟烟霞霞,灼灼十里桃花,沾了清晨的露水,玉立婷婷。 多少人冲着它去博物馆,一睹“芳容”,体验一把当年乾隆的“少女心”。 它杯身晶莹,灰白色的玛瑙中游走着淡淡黄褐色斑纹,恍如轻云笼月。仔细看,还有一只小螭龙攀在杯沿,弧度恰好可以作为杯柄,这大概就是古人的设计小妙思吧。 这个插花瓶,是在玛瑙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桃枝桃叶,灵动小巧。 它通过镂雕,在瓷器上雕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再把这些洞眼釉烧成后成半透明的亮孔。当你透过光看碗时,仿若看到一朵朵番莲绽放在碗上。 比如玉插屏,是清代很流行的陈设品,青玉自带曲水流觞,在静穆中又能看到灵动。 长亭外,桂树下,把酒促膝,意境十足。 细看人物神情全都十分生动,令人直呼巧夺天工。 △ 清 乾隆 青玉宴饮图插屏看完当年乾隆御用的“奶茶碗”后,我手里的奶茶瞬间不香了。 碗外腹镶嵌着108颗精琢红宝石作花瓣,独具特色的枝叶是由金片嵌饰而成。 在白如凝脂的和田白玉上,黄金和宝石互相辉映,美轮美奂。更别说这个工艺繁琐的青玉白寿碗了。为予意健康长寿, 它可是雕刻了足足120个寿字!除了雕琢之外,清朝的刺绣也颇为精细。 桃红扇面,有折枝牡丹、梅花及绶带鸟,花枝错落有致,枝头小鸟栩栩如生。 闭上眼仿佛看到,几千年前,银烛秋光之下,宫女轻罗小扇扑流萤。 菊瓣碗的碗口呈菊花瓣式,口缘花瓣舒展贯连。 用它泡上一壶茶,真的啖啖都会口齿留香吧。 不仔细看真的以为是天然绿松石制成的,其实只是用上了松石绿釉而已。(乾隆:朕的奇思妙想可是你能猜到的?) 每年除夕的子时一到,皇帝就会将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案长几之上,再在纸上写下风调雨顺的吉祥话,标志新一年的来临。 过去它承载着紫禁城的新年祈愿,如今虽已斑驳,但光华永在。这么看下来,乾隆审美是不是也不差。之所以常常被用来和雍正相提并论,是因为他皇阿玛雍正把高雅的釉色玩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了一种美学典范。 与乾隆的瑰丽绚烂相比,雍正时期的瓷器清新雅致,更彰显着一种恬淡宁静之美。如诗所云:“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胭脂水釉色浅可人,粉嫩莹润,温柔至极,如桃红胭脂。 还有其最非常出名的十二色菊瓣盘,有黄、姜黄、明黄、米黄、白、胭脂紫、绿、湖绿、葱绿、洒蓝、酱、葡萄紫等釉色。 不知道你们看完后更喜欢哪个时期的审美呢? |
|
( 創作|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