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領悟 , 我和我自己的相遇
2006/06/25 10:30:03瀏覽200|回應0|推薦11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 那一本書叫做 : 綠化心靈。

那本書的用途是這個樣子的...就是在英文會話和管理學看一個段落的時候, 我就會把那本書拿出來, 靜靜的看個15~20分鐘, 緩和一下我那快要燒焦的腦袋...

綠化心靈這本書是由好多個故事組成的, 其中大多數都是禪學的故事...這一類的故事很奇妙, 因為讀後...會讓人有一種有所領悟的感覺。

所以我喜歡在英文和管理學看一段時間後, 就把那本書拿出來看一下...我發現原本焦慮的心情竟然慢慢的平靜, 我的眼睛...好像也看的更遠更透徹...

因為我的心...

有所領悟...

(明白所有事物的動靜...

原來都是由一種不規則的規律組成的。)

   

  前幾天看了一些內容...有兩小段很適合在這跟大家分享...

有人問 : 雪融了, 會變成什麼...

大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 : 變成水...

但是有一個小孩子, 他卻答了一個很有趣的答案...

他說 : 雪融了...會變成春天...

春天, 是一個多麼詩情畫意的回答啊!! 爲什麼那個小孩子會有這樣特別的回答呢?? 其實, 他也只是很誠實的表現他內心的想法罷了。

因為他這等待著春天的來臨, 因此事物有了稍稍的不同, 他就會以為是春天來的前兆了, 其實他的內心, 真的就這麼簡單...

很多事情若是換了一個角度, 真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我想想我曾歷經的許多不如意, 若換了一個角度去思維它...或許很多都可以得到一個滿意的解答...

說起來簡單, 但做起來可困難多了...這種感覺會隨著歲月的增長, 而越來越清楚...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擁有這樣的智慧, 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遺憾的發生了...

即使如此...

我仍試著努力去實踐它...

(我相信遺憾是天空漂浮的烏雲,

總有一天...它會變成思緒的雨...

慢慢的消失不見...)

   

  很多人都希望當小孩子...

爲什麼呢?? 因為小孩子沒有煩惱...無憂無慮的, 那樣的生活真是令人羨慕。

那爲什麼...小孩子可以沒有煩惱呢??

根據那本書的說法是這樣的, 因為小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不顧過去, 也不看未來...只要管他眼前的事物就好了, 我看到了這一段也是一樣, 心中的感觸很深...

真的只要長大之後, 我們顧忌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去管可以嗎?? 很難吧...因為我們的心裡會放不下......

我覺得人生因為放不下的關係, 讓人活的好辛苦...

我覺得我自己, 應該也是一個對事物放不下的人...

曾經老媽看過我的日記本, 她看了之後對我說 : 我覺得你應該要對事物看開一點, 因為我覺得你寫的日記好憂鬱...

老媽說的很對, 所以我聽完之後點點頭...

可是老媽不知道我寫下那些東西真正的理由...其實我只是想要替自己尋找一個出口...

那些文字很有趣的, 可以印照出我腦海裡想的東西...卻不能反映出我內心的心情...這是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有一次, MSN上的朋友密我, 她說我是不是現在的心情很難過...

我問她 : 沒有啊!! 我很好耶...妳怎麼會這麼覺得勒??

她說因為她看到我的ID, 讓她有了一種深藍色的感覺...

我看了看自己的ID, 果然是深藍色的感覺...但那時我的心情卻是陽光般的顏色...

說不上來的原因, 但是每隔一段時間, 我腦海裡的東西就會重的讓我喘不過氣...於是我只好把它寫出來...畫出來...或唱出來, 等到我的腦袋漸漸的空白後, 我的感覺才會恢復正常...

所以, 很對不起那些看了我的文的人, 那些深藍色的感覺不是我的心情, 而是我腦袋中的文字和畫面, 我只是很忠實的把它表現出來...但我的心始終是嚮往著陽光的。

每次坐在電腦前完成一篇文, 或是在白紙裡寫下一段字...或是在對著天空唱完一首歌之後, 我都有了一種超然的感覺...因為此時的身體彷彿輕的沒有任何重量...

也許有一天我唱的歌,

遠方的雲能聽的見...

   

  昨天打球打到晚上10點半, 打到骨頭都快碎了...

一回到家當然就是喝老媽做的"綠豆湯", 實在是太舒服了。

今天早上老媽又在展現她做點心的實力, 但這次做的是"三粉圓", 她說老爸比較喜歡吃這個...

無所謂啦~~~反正只要是老媽做的點心, 我一向是來者不拒的...呵呵......

早上的太陽好大也好熱,

我忽然懷念起冬天的感覺...

(仔細瞧瞧,

發現自己正在享受幸福...)

    

               子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2004100&aid=32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