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5/11 17:58:06瀏覽65|回應0|推薦0 | |
七老人生-戲夢與念佛 (象山慶25.5.9) 快轉?慢活? 有人說現在是1.5倍速的「快轉」時代:寂靜,讓我們焦慮。我們被訓練成「快」就是好、有效率,於是神經慣於保持運作。靜止,讓人陌生,不安全。許多人處在「持續」運轉的狀態—「疲憊又亢奮」,過度刺激但難以休息。我們逐漸失去「專注」的力量。我們將「價值」與「完成多少事」畫等號,而不是「內心的感受」。休閒也有「產出」的焦慮,最終是一種沒喜悅的成就感。「當我們匆匆略過一個故事,或許「了知」發生什麼事,但難以「感受」它。 如今有一股反向的潮流—重新轉向冗長、靜謐、飽滿的內容,尋求人事物的「深度」。雖然公共平台不斷的加速,我們的內心卻渴望「放慢」。這須能忍受「慢、空白、不刺激」,與沉默共處,與情緒共存,不在乎多麼「平淡」。也許,就這樣的片刻,個人能找回與萬物的連結。 以竹子為例,最初的四、五年,只在地底擴展根系,累積能量。第五年才以驚人的速度生長,一天長高數十公分,數個月就衝破數十米。原理是:深耕細作,厚積薄發,時機成熟就迅速突破。真的成長,是長時深植的自然爆發。想走得遠、要沉住氣,不怕速度慢,就怕根不穩。 日劇+韓劇-我的追劇 前兩三年為了多認識日本佛教的文化背景,除了大量閱讀相關書籍,也學著追歷史日劇,如【致光源氏,北條時宗,八代將軍吉宗,義經,平清盛,宮本武藏,織田信長,軍師官兵衛,麒麟來了,葵.德川三代,怎麼辦家康,女城主直虎……】。很長一段時間,看了劇,又從《日本史》及網路上求證,有了概括的認識,至今仍隨時留意相關的訊息,以助於對日本淨土宗的理解。 後來,又轉向「韓劇」,也是只看歷史古裝劇,如【善德女王,高麗契丹戰爭,六龍飛天,我的國家,太宗李芳遠,逆賊:偷百姓的盜賊,紅丹心,打包袱—盜取命運,名不虛傳,推奴,魅惑之人,大撲,獬豸,雲畫的月光,春畫戀愛談,陽光先生,鬼宮】……覺得這邊的歷史更複雜,故事也更曲折,而影劇拍得頗精采,腳色也很入戲,雖然斷斷續續的看,對高麗-朝鮮-韓國的歷史與人事,也略有概念。現在仍在看,也偶爾留意所謂最經典連續劇十大排行之類的。總想多了解日、韓與中國之間歷史、文化上的往來與糾葛,尤其佛教的傳承與變化。 另外,從這些劇情也看到人類的争權奪利與恩怨情愁,互相執着而傷害,一代接一代的反覆上演,似乎什麼無明與貪愛所遮蔽,而沈浸其中,永不覺醒或捨離。可悲又可惜,這就是所謂「催淚感心」之處,唉,這樣酸苦虛幻的人生不知該怎麼結局? 而連續劇之所以比電影更普及、更沉浸,由於不趕在100分鐘之內演完,而可以在瑣碎的細節與拖沓的劇情上貼近人生,乃至於每天都有一小時陪伴你,或許沒什麼驚天動地、驚世駭俗的功業,卻如床邊故事或成人童話,取材於現實,裁剪為情節,虛實相涵而悲欣交集,讓人們邊吃飯邊觀看,還可與家人互相轉述、討論或爭辯,然後繼續過平凡的生活。一部劇操弄了一段特殊的心情,長時投入,隨之起舞,演完之後,也許殘留了一陣子,餘韻猶存,就接著下一部劇,從新出發,面對另一批演員,追逐另一個劇本,轉換另一種人生,掉入另一個幻象。就這樣,每一部劇陪你一段時間,又離你而去。樂趣就在於緩慢、平淡、似真似假,可有可無。在娛樂中若無其事地侵入你的人生,豐富了你的經歷,就如旅行社安排的出國旅遊,雖然是既定行程,每個人看的聽的接受的遭遇的幾乎都一樣,卻如體感溫度,依個人體質、需求與經驗而略有不同,又各取所需,各得滿足。 帶二狗上九五峯 1998年為了學禪,舉家從台中搬到台北現代禪修行人社區。近百人每天在這裡一起生活,一起修行。當時的環境還很荒僻, 沒什麼豪宅。象山是我們的"後花園" ,幾乎每天都爬。因為禪門規約是:一日不動,一日不食。 雖然後來現代禪解散了,同修們留下來的不多。我習慣了台北的生態,又提早退休,就繼續住這裡,也繼續爬山。25年來,象山週邊改變很大很快,我也從中年步入老年,爬山成了測量體能與健康的指標。 中壯年為了謀生每週搭火車南北奔忙,體力透支,又熱衷於學佛,精神亢進,唯一的休養與放鬆,就是一個人爬象山。漫無目標,隨便走到那裡就小歇,改做重力訓練,單槓,啞鈴,伏地挺身......。熱汗淋漓的回家,通體舒暢。 這兩隻狗是山邊宮廟養的,從小我就跟他們玩,幾年下來,互相熟悉而信任,也有生物之間的默契;每次登山前, 我先到廟前吹口哨,他們就衝過來,讓我摸頭,然後就一起爬山,一起閒逛,幾乎踏遍了山上各條路徑。雖然從來沒帶食物給牠們,每次的行程也差不多,他們只是默默地跟著,偶爾在路邊嗅這嗅那,或跑上跑下,遇見別的狗,有時友善的招呼,有時兇猛的嘶咬。只是這樣,就人類來說,似乎再三重覆,有點無聊,但他們並不嫌棄,仍然一次又一次的跟隨、陪伴。........哈哈,真是我的山友、跟班,我也感謝的呢!或許,生命之間在乎的是一種單純的信任、平淡的連結,尤其動物,一次認定之後,一輩子忠實,不須多餘的考驗與額外的強調。 以上是這一年的生活剪影,沒甚麼特別,也不與人比較,就是隨順個己的業習與環境而幾乎一成不變的度日,七十歲了,身體的活動,腦力的使用,都趨於簡單、緩慢,如微風、如細流,如春氣、如黃昏,沾衣欲濕、吹面不寒,不求刺激與浪漫,每天讀些書、寫些文,能吃能睡常運動,睡前看個連續劇……。從小到大,勞苦奮進、為了求得安身立命的理想,而今可說是「苦盡甘來遇見佛」,在上述的一切起居作息中,相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