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藕思>.39~45
2022/06/18 09:36:17瀏覽49|回應0|推薦0

39. 一般而言,身三、口四、意三,合為十善業或十惡業;所謂的「諸惡」、「眾善」,大致上就是這十善或十惡,行善得善(樂)報、作惡受惡(苦)報,且原則上是自己作、自己受,是無可推卸、不能替代的。這通於世間倫理,可理解,應奉行。至於佛教的不共法,所謂「自淨其意」,是趨向解脫(三垢貪瞋癡,三障惑業苦)涅槃第一義的條件。是通途的出世因果,難理解,但可實證。

除了上述兩種聖道門之法,更進而言之,他(佛)作我受(他因自果),往生淨土(其意自淨),是彌陀淨土、本願救度的因果,不可思議,但可信受、願生而實行。

40.淨土(善導系)法門在中土失傳了一千多年,現在雖然回歸了,但是對內或對外,還有一些困難。內部的是修學淨土的人,覺得本宗的法門與他們所學不同,會有質疑。對外是其他的宗派,也認為本宗與傳統的淨土法門不一樣,也對我們有隔礙。在這情況下弘揚這個法門,有時不能太直接,要看當時的情勢及對方的根機,才能免於誤會。[1]

41.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也是「難信之法」。因此,要有弘傳的願心,就交由阿彌陀佛推動,我們就像個「器具」讓阿彌陀佛用。但:講道理,沒人信;流露信心,一半人信;三業散發的歡喜與慚愧(機法二種深信),大部分人信。這個法門本是難說、難信之法,能信仰的要有宿善,否則佛教都不信了,何況這法門。

42. 「利他」或「多管閒事」,的差異在「無私」我參,故我在—彼此的接觸往來,是同理心的分享--現實是由分享而共構的,真理是「共同體驗」的說明--萬物如何互相聯繫,個人如何歸屬全體--為何如此? 經由參,也創造了一分新的現實、見證了一分舊的真理。身體力行互相交流越多,就越接近「包容一切」的現實真理。

43.開口就唸(稱名),唸了就付託,心中無事,這是唸佛人的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四書集注》中峰國師《懷淨土詩》:「念佛不曾妨日用,人於日用自相妨。

44. 「時間」觀:昨天已逝、明日未來(牛頓);空間的移動,過去與未來可停格、再現(愛因斯坦);凡走過,必留痕跡,法住法位;多重相攝、如夢如幻,今生的一切作為,如夢境之荒謬(般若中觀)

45. 勿以肉眼所見為唯一的判準:夏蟲不可語冰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在輪迴中,但我已覺醒(信受彌陀救度)自在稱名,願生極樂;不再身不由己的隨業遷流。

可能是花和大自然的圖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52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