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1 15:14:03瀏覽919|回應1|推薦13 | |
揭開台灣伐木養菇的真相 每年為養菇砍伐88座大安森林公園 您知道我們吃的各種菇類從那裡來?答案是森林。因為養菇前必須先伐木!地球公民協會從2008年8月起,在全台灣主要伐木、養菇區半年多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年為供應養菇業所需的木屑量高達35萬4,740公噸,估計台灣為了養菇,一年伐木面積約高達 這些未經申請的伐木主要來自山坡地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地」,由於主管機關農委會認定「農牧用地」不受「林地」相關法規管制,所以未要求各縣市政府進行伐木管制與統計,如此一來,形成極大的國土保安漏洞。這些在山坡地上的農牧用地坡度陡峭,大部分土地因而廢耕,發展成覆被良好的森林,是很重要的維生系統與生物棲息地,對於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更是效益卓著,然而,在伐木商的遊說鼓吹下,許多地主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平均每公頃2~4萬元)將林木賣給伐木商。以此金額推估,不用花100萬,就可以砍掉一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 伐木養菇的代價全民買單 台灣栽培的食用菇蕈類,主要為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秀珍菇、木耳、蠔菇、洋菇、草菇等,其中洋菇與草菇是以稻草為栽培基質,其他菇類則需以木屑當做主要營養來源。木屑需經過伐木、粉碎再製成太空包,在3個月的栽培管理後,長成各種菇類,送到市場販售。 這些為了養菇而砍伐的森林,大多是重新復育數十年的次生林,伐木商甚至表示其中有少部分是原始林。伐木過程中,開路整地、清除地表植被,導致地表嚴重裸露、土石鬆動,嚴重影響國土安全。若根據林務局的資料來換算,養菇一年砍伐 與其「造林」不如「限制伐木」 中央政府為兌現馬英九總統競選政見「愛台12建設」的第八項建設,2009年先投注28億元實施造林補貼,其中規畫山坡地造林 然而,單一縣市的管理將導致伐商轉移陣地,到其他縣市尋找林地繼續伐木,對台灣整體山林的衝擊並沒有降低,如果由中央政府全面推動,將可避免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現象。地球公民協會估計,以 1.中央政府應儘速、全面推動「限制伐木補償」政策。 2.應修改法令,加強「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地」之管理。2.儘速推動認證合法伐木、杜絕盜伐。 3.研發木屑替代品,減少砍樹。 4.民眾食用菇蕈類應適量。 地球公民協會強調,民間團體無意於打擊台灣養菇產業,此一報告的揭露,是為了呼籲政府和社會共同面對此一問題的嚴重性,從政策面、生產面、消費面的改變,創造出台灣山林水土、養菇業者與消費者三贏的可能! ※資料轉載自《地球公民協會》新聞稿 |
|
( 知識學習|其他 ) |